摘要:每次拆快递时,面单或包装盒上突然出现的“扫码领红包”“免费抽礼品”二维码,成了不少人的“糟心事”——这些骗钱的二维码,既不是快递公司贴的,也不是商家印的,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今天就扒清背后的3个关键环节,看清骗局的“源头”。
每次拆快递时,面单或包装盒上突然出现的“扫码领红包”“免费抽礼品”二维码,成了不少人的“糟心事”——这些骗钱的二维码,既不是快递公司贴的,也不是商家印的,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今天就扒清背后的3个关键环节,看清骗局的“源头”。
环节一:批量印刷“福利贴纸”,低成本的“骗局物料”
这些带二维码的骗人贴纸,并非“手写自制”,而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物。
骗子或不法小作坊会提前设计好贴纸内容,多以“官方福利”“快递回馈”为噱头,印上醒目的二维码和“免费领话费/白酒/雨伞”等字样,再通过印刷厂批量印刷。这类贴纸成本极低,一张仅几分钱,一次印刷几万、几十万张,为后续“大范围张贴”做好准备。
而贴纸上的二维码,会跳转至骗子搭建的虚假抽奖、领福利页面,从源头就为“骗钱”铺好了路。
环节二:3类“关键人”悄悄贴,快递流经时被“动手脚”
贴纸不会自己“长”在快递上,多是在快递从商家到消费者手中的“流转环节”,被这3类人悄悄贴上:
- 快递网点的临时工/外包人员:部分快递网点招聘的分拣、装卸临时工,或负责末端配送的外包人员,可能被骗子以“贴一张给几毛”的佣金诱惑,在分拣、扫码、装车时,趁人不注意往快递盒上贴贴纸。
- 小区快递驿站/代收点人员:一些小型驿站或代收点,为了赚“外快”,会同意骗子的合作——让工作人员在快递存放、取件时,随手给快递贴上骗人贴纸,按贴的数量拿提成。
- “流动贴码员”:还有专门的“贴码团队”,会伪装成快递员或访客,潜入小区驿站、快递柜旁,甚至在快递运输车停靠时,趁监管空隙快速往快递上贴贴纸,贴完就走,很难被发现。
这些人大多只关心“赚佣金”,不会核实二维码背后是否是骗局,成了骗子的“帮凶”。
环节三:监管有空白,贴纸“贴得进去,查不出来”
目前,快递单和快递盒的“贴码监管”仍有漏洞,让骗人贴纸有机可乘。
一方面,快递从商家发出后,要经过分拣中心、中转网点、末端驿站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安检重点是“禁运品”,而非“是否被贴了陌生贴纸”,除非贴纸特别显眼,否则很难被发现;另一方面,对于驿站、代收点的贴码行为,缺乏明确的监管和处罚机制,部分网点管理松散,也给了贴纸“存活”的空间。
如何从源头避开?记住这2点
1. 收件时先检查,发现贴纸直接撕:取快递时,先看看面单和包装盒上是否有陌生的“福利贴纸”,不管内容多诱人,直接撕掉,从源头避免扫码的可能。
2. 遇可疑贴码行为,及时举报:若在驿站、快递点看到有人故意往快递上贴类似贴纸,可向快递网点负责人反映,或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举报,减少贴纸的传播。
这些骗人二维码的“出现”,是骗子利用了快递流转的监管空白,以及部分人员的“逐利心理”。看清背后的环节,不仅能帮我们自己避开陷阱,也能提醒身边人——再遇到快递上的“福利贴纸”,别好奇、别犹豫,直接撕掉,就是对骗局最好的“反击”。
来源:月下练剑的侠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