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演《小兵张嘎》一脸倔劲的“嘎子哥”,会在成年后的娱乐圈,走到今天这一步?
从童星光环到直播翻车,他到底输在了哪里?
“人红是非多,翻车只在一瞬间”,这就是对嘎子的评价!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演《小兵张嘎》一脸倔劲的“嘎子哥”,会在成年后的娱乐圈,走到今天这一步?
先是穿“道具警服”开直播,结果被举报,直接拘留七天;紧接着账号出事、电影镜头被删,演艺路几乎断送;本以为风波就此告一段落,却又被“打假人”盯上,控诉他的团队收钱不办事,历经三年不退款,还把合作方拉黑了!
如果这些真坐实,不仅是他的演艺生涯将会凉凉,甚至还可能触碰到刑事责任。
从童年偶像到如今争议缠身,谢孟伟这一路,到底栽在哪?
这场“塌房风暴”,又折射出怎样的娱乐圈乱象?
“嘎子哥”风光不再:拘留、封号、作品被删
谢孟伟的问题,先从“警服风波”说起。
某天,他在拍戏的现场,穿着道具警服开直播。
结果观众举报“冒充警察”,当地警方迅速通报:拘留7天,警示意味十足。
这事一出,他的账号接连出状况,几乎相当于被“变相封杀”。更狠的是,他参演的电影里,涉及他的镜头要全部替换,这几乎是行业里的“死亡判决”。
要知道,在演艺圈,资源和口碑就是生命线。
一个演员如果被导演、投资方拉黑,那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谢孟伟,这才真正体会到“自毁前程”这四个字的分量。
打假人出手:十万坑位费,五年未退款?
风波没完,9月20号,打假先生再次爆料,把谢孟伟推上了更危险的风口浪尖上面。
据称,多年前,有商家在谢孟伟直播间“打榜”,按照流程加了其团队联系方式,经过沟通,谢孟伟团队开出报价:一个坑位费10万元,还要预付3万元定金。
商家掏钱了,可产品却迟迟没有上播。
反复沟通了多年,不但没退款,最后居然被他的团队给拉黑了。
打假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确: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违约,而是涉嫌诈骗,更狠的一句话是:“如果9月底还不解决,我们就拿起法律的武器说话。”
对谢孟伟而言,这已经不是“舆论危机”,而是要不要坐上被告席的事。
疑点重重:为何要放到网上?
但这事情,也并不是一边倒。
不少网友就提出疑问:如果真是诈骗,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去报警?为什么非要等到现在,拿到网络上炒作?
这中间,是不是还有其他利益纠葛?是不是有“借机蹭热度”的可能?
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在直播带货行业,这样的“扯皮账”并不少见。
明星和商家之间,本来就是“利益交换”,一旦产品卖不动、效果不好,退款就会扯来扯去。
有时候,明星觉得自己背书风险大,不愿退钱;商家觉得自己被骗,又没渠道要回,就只能拉个“打假人”出来发声。
说白了,直播带货的这片江湖,远比想象的复杂。
曾经的偶像,如今的负面典型
最讽刺的是,谢孟伟曾经可是“童星出道”的典型成功案例。
当年的《小兵张嘎》,是多少人童年的记忆?他饰演的嘎子机灵、勇敢,观众眼里那是真实的“抗战小英雄”。
可成年之后,他没能接住这份光环。
演艺之路平平,逐渐转战到直播带货,可偏偏在带货这条路上,他也一再翻车。
此前就有过“手机风波”、“假酒事件”,这次又被点名涉及“坑位诈骗”。
一次次的口碑透支,把自己从偶像,硬生生折腾成了“负面典型”。
明星带货:风口还是陷阱?
谢孟伟的遭遇,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明星为什么蜂拥去带货?答案很简单:钱来得快。一个坑位费十万八万,不需要演技,不需要作品,只要开个直播,就能轻松进账。
但问题是,带货不是演戏。
演戏靠导演把关,带货却直接对接消费者,质量不过关,承诺不兑现,立刻就会翻车。
更要命的是,很多明星并没有真正的职业操守,团队也良莠不齐,结果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塌房秀”。
这就是为什么网友说:“明星带货,不是翻车,就是在翻车的路上。”
舆论的刀锋:观众最恨什么?
有人问:“观众为什么对明星带货翻车这么狠?”
答案其实很简单:欺骗感。
观众买明星带的货,图的不是便宜,而是信任。
可当明星收了钱不办事,甚至被质疑诈骗,这就踩中了消费者最敏感的底线。
一旦这种信任感被打破,观众的愤怒,比对普通主播还要强烈。
因为明星本该是“公众人物”,理应有更高的责任感。
谢孟伟的问题,就在于他没有守住这条底线。
嘎子塌房,不只是个人悲剧
谢孟伟的故事,像是一面镜子。
对他来说,这是从光环到塌房的悲剧,自己一步步把路走窄;对观众来说,这是一次信任的背叛,再次验证了“明星带货不靠谱”;对行业来说,这是一次警示:如果规则和监管缺位,必然会乱象丛生。
有人说,“明星直播带货,赚的是快钱,毁的是长久的口碑。”这句话,用在谢孟伟身上,再合适不过。
嘎子塌房,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娱乐圈的残酷就在于,观众可以追捧你到天上,也可以瞬间让你跌到谷底。
嘎子啊嘎子,当年你是“抗日小英雄”,如今却成了“直播大翻车”,这不是剧情反转,而是现实的残忍。
来源:眼界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