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供需两侧的深度调整。德勤不久前发布的《德勤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纵览2025:挖掘消费结构升级中的增长新机遇》报告,通过研究552家样本企业发现,我国消费市场正从传统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总体来看,需求端呈现更注重理性消费和产品本身品质的特征
川观智库研究员 朱炜琳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供需两侧的深度调整。德勤不久前发布的《德勤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纵览2025:挖掘消费结构升级中的增长新机遇》报告,通过研究552家样本企业发现,我国消费市场正从传统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总体来看,需求端呈现更注重理性消费和产品本身品质的特征,供给端则通过技术迭代、业态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寻求新的增长点。
需求端的理性体现在对质价比的追求,六成以上不同年龄段的国内消费者均认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可持续消费。同时,近年来国内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升,居民消费呈现结构升级的趋势。
如何更新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一是业态的赛道分化,二是新技术驱动。前者指不同类型的企业依据自身特性寻找新的增长机会。结合尼尔森IQ发布的《逆风破局,全渠道时代的中国消费市场现状》观点,如大卖场、购物中心等大型业态,通过差异化选品与沉浸式体验留住客群;便利店、小商超等小型业态,凭借高周转率与便利性抢占即时需求;兴趣电商则通过内容营销与价格力策略争夺存量市场。
新技术的驱动离不开AI。除了实现对消费者的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有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动态定价,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销售增长,推动消费体验升级。尼尔森IQ认为,线上线下等全渠道融合销售应该是企业“标配”,85%的消费者偏好在线下门店与线上渠道相结合的购物体验。因此,零售业需要充分借助数据驱动的力量,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和需求变化,以此为依据精准制定营销策略、优化商品组合和库存管理,从而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的变化。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