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花了两年、几十万英镑,最后连一张英国长期居留纸都没换到,却在一夜之间把‘写真频道’定价到888港元一个月。”
“她花了两年、几十万英镑,最后连一张英国长期居留纸都没换到,却在一夜之间把‘写真频道’定价到888港元一个月。”
袁嘉敏的故事,像极了许多普通人幻想里的“移民梦碎”现场。
2023年初,她高调宣布搬去伦敦,理由是“寻找真爱”。
听起来浪漫,但落地后的日子并不如社交照片里那么体面。
伦敦的富豪相亲局,门票4500元人民币一位,她几乎周周不落。
有人算过,半年下来光入场费就烧掉近十万港币。
签证问题来得比爱情快。
移民局抽查存款证明,她的账户余额没能说服官员。
2024年拒签信寄到公寓时,她已经拖欠了三个月房租。
2025年6月,房东带着锁匠上门,把她的行李直接堆在走廊。
那天,邻居听见她用粤语打电话回香港,声音沙哑,一句“我明天飞回去”重复了三次。
回到香港,她第一件事不是找剧组,而是开通付费写真频道。
最贵套餐888港元/月,号称“每日更新”。
结果九成照片是旧图重发,粉丝炸锅。
有人把截图发到讨论区,配文“不如直接翻旧杂志”。
香港演艺人协会罕见发声明,提醒会员“网络行为同样受行业自律约束”。
同一天,她被拍到在中环刷卡买包,单日账单20万港元。
网友两极:一边骂“割韭菜”,一边喊“身体自主”。
法律界人士悄悄提醒,付费写真若涉露骨,可能踩到《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的红线。
心理学家则指出,她在镜头前的夸张表情、过度分享,符合“表演型人格”特征——越被围观,越兴奋。
演艺事业呢?
《鸭王》之后片酬一度飙到80万港元一部,疫情一来,电影停拍,合约取消。
2021年她试水直播带货,卖口红被投诉颜色不对版,卖燕窝被质疑糖水冒充。
投诉信堆满公司邮箱,合作方直接拉黑。
现在,她删光了争议写真,录了一段道歉视频,背景是临时租的小套房。
TVB新剧《逆袭人生》的试镜名单里出现了她的名字,角色是“过气女星”,戏中戏味十足。
有人拍到她在深水埗吃车仔面,一碗加牛腩,结账时掏出一把硬币。
最戏剧的是,传某富豪托中间人开价七位数“照顾费”,她当众拒绝。
港媒标题写得直白:“落魄也不卖身”。
评论区却翻车了——“写真不是卖?”
袁嘉敏的处境,像一面镜子:当“逃离”变成“逃回”,当“真爱”变成“真累”,剩下的选择,往往比想象中更少。
来源:快乐的麻酱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