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城市文明的肌理中,两座老城厢如同两条并行的血脉,一条流淌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传奇里,另一条深植于青浦水网纵横的江南基因中。
上海有两座老城厢。
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浦老城厢,在青浦,还有一个老城厢。
在上海城市文明的肌理中,两座老城厢如同两条并行的血脉,一条流淌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传奇里,另一条深植于青浦水网纵横的江南基因中。
一东一西,两座城厢,共同构成了上海城市记忆的重要部分,却走上了不同的文明发展路径。
区位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就在9月19日,一场主题为“观宁双生”的大咖沙龙,在青浦老城厢的南厢·观宁府成功举办了第一期“文脉纪”——“交厢辉映城就未来”。
青浦博物馆原馆长王辉,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滕堂伟,Hassell董事上海事务所城市与景观部门负责人林世揚,以及中交城投城发上海城市公司副总经理、青浦区老城厢项目公司总经理郭品磊等出席了这次沙龙。
青浦老城厢,作为上海唯一完整保留江南城厢格局的区域,这里承载的不只是土地价值,更是一段450年未曾中断的文化记忆。在城市更新规划的赋能之下,这里将不仅是居住之所,更是未来青浦发展的重要界面。
那么,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该如何平衡历史保护与当代发展?又如何传承文化精髓与创新生活方式?如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价值?
青浦老城厢以“空间的双生”与“时间的双生”回答了这些问题。
空间上,通过“T轴规划”,重塑城水相依的空间格局,推动自然与城市有机交融;在时间上,让历史文脉与当代功能和谐共生,在可触摸、可体验的场域中,实现厚重底蕴与未来生活的交响。
上海老城厢的AB面
1553年,黄浦老城厢筑城,周长九里,护城河环绕。
1574年,五浦交汇的青浦老城厢,修筑八里城墙,1577年建成,构筑起了上海唯一的“龟背形”城厢肌理。
老城厢片区俯瞰效果图
黄浦老城厢和青浦老城厢,可以说是上海老城厢的AB面。
在时间的推移下,黄浦老城厢以豫园为圆心,见证了上海从江南县治到远东金融中心的蜕变。
这里曾是繁忙的十六铺码头,如今演变为外滩金融聚集区,历史建筑被赋予新的商业和金融功能,成为全球化资本的象征。其空间开发逻辑更侧重于经济密度和资本效益。
相比之下,青浦老城厢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当黄浦将历史熔铸为资本符号,青浦老城厢却以“上海唯一完整保留的护城河水系与十字街格局”,成为44片历史风貌区中仅存的江南城厢孤本。
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自1574年筑城起,“水陆双棋盘”的肌理便已奠定。其历史空间逻辑强调“因水成街、以河代路”。城隍庙、曲水园、万寿塔等古迹,以及环绕的护城河,共同构成了“水城共生”的传统生活图景。
青浦老城厢的更新,更注重平衡人文密度与创新密度,目标是实现江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作为长三角门户的产城共生。
与黄浦老城厢相比,青浦老城厢具有“唯一性”,同时也走出了“差异化”的更新路径。
黄浦老城厢的资本叙事,成就了外滩的黄金传奇;而青浦的探索更接近城市文明的本质——历史不是用来供奉的图腾,而是滋养未来的土壤。
青浦老城厢的更新,将以“新旧共生”的哲学,重释“上海之源”的深意。
上海青浦 环城水系公园 水城门实景图
青浦样本
一场江南文脉与时代迭新的对话
在青浦的腹地,约3.2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实践区,正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长卷。
中交城投就是这次史诗级更新的重要参与者。
坚持用“城市开发+”的发展模式,与青浦区新城公司深度开展央地合作,前者用央企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后者深谙青浦城市发展脉络,强强联手下,让青浦老城厢的更新更值得期待了。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展开画卷,以“一城(老城厢)、一厢(南厢)、一岛(艺术岛)锚点,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裂变的交响中,重构了一座“满载江南记忆的城市会客厅”,更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人居价值标尺。
占地约1.03平方公里的老城厢,是实践区的“文化心脏”,以三大焕新引擎,激活千年基因。
黄埔老城厢的更新,立足豫园商圈的改造,用石库门标签来传承文脉;空间叙事上则更注重土地的经济价值最大化,空间服务于商业效率。
青浦老城厢则与此完全不同。
在它唯一的城厢格局下,水与城的共生,造就了更具生活化的历史场景,青浦老城厢的更新,更注重人文与创新,在生态基底之下,构建“公园里的城市”,一切为生活而来。
在这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思路,就是形成一片公共空间开放、文化功能多样、时尚创新集聚的活力区域。
T字轴线的复兴——
老城厢更新的核心区,以南北向的宝庆街为“历史轴”和东西向的观厢路为“功能轴”,构成“T字轴线”,串联12处文保点,如城隍庙、曲水园等等,并通过生态广场、改造后的历史建筑,如华伦大厦等节点,恢复历史空间记忆。
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双轴交汇处的清溪十三景,复刻的不只是景观,更是明代市井烟火的精神场域,以环城绿道串联万寿塔、老宅院等,让历史场景可步入、可体验。
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空间叙事的拓展——
不仅仅是历史文脉,东西向的功能轴连接“厢里”与“厢外”功能区,以及外围的艺术岛,打造高端酒店、演艺中心等现代化场馆,满足产业精英人群的休闲、会务等需求,形成融合古今的文旅目的地。
老城厢示意图
生态基底的强化——
所有的空间,又有生态缝合。约43公里滨水绿道,约21公里环城水系,串联近3000亩滨水空间,建设“环城水系公园”,目标是将自然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公园里的城市”。
艺术岛是实践区的“创新引擎”,让废弃水泥厂涅槃为长三角艺术地标。
老城厢的焕新本质是“人的更新”,当科技精英与艺术家共聚淀浦河畔,江南文化有了当代注解。
华为西岑科创总部导入数智精英,激活“文化消费新生产力”。水泥厂改造艺术聚落、面粉厂变身文化部落,工业遗产成为创意发生器。
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南门片区,缝合着历史与未来。
城,岛之外,一厢便是南厢,也就是南门片区。这里曾是明清漕运的“入省之衢”,如今依托西岑基地约10万科创精英需求,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社区服务与产业配套同步推进。
在这里,南厢·观宁府低密墅区以约1.0容积率珍藏140席城央院墅,成为产城融合的当代范本。
青浦老城厢的更新,不是造仿古景区,而是把乡愁“种”进日常。
水系是活的记忆。
在环城水系公园,晨跑沿淀浦河看白鹭,傍晚在夏浦港边钓鱼,像回到爷爷划船的年代;宝庆水街“烟火剧场”,老茶馆评弹未歇,隔壁咖啡店飘香,阿婆买完菜坐河边歇脚,年轻人捧着拿铁拍黛瓦倒影。
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老建筑成了新邻居。
废弃面粉厂变身时尚秀场,老建筑里潮流云集,老工人带孙子游玩:“这里以前是磨麦子的!”城隍庙旁长出新市集,竹编“扈”做成文创灯,明信片印着万寿塔,历史被带回家而非锁进博物馆;胡宅、黄宅新身份亮相,百年老字号和历史展示馆成为居民的日常空间,喝着鲜豆浆,看着老物件。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艺术成为生活的日常。
水泥厂遗址成为了艺术展馆,今天先锋画展,明天艺术装置……看展就像下楼取快递;新旧联动下,乾隆年间万寿塔立在河岸,每天喝茶伴塔影……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未来,整片区域还将被多条轨交站点包围。
17号线青浦新城站、漕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围绕周边。在建中的示范区线即将经过这里,设有青浦新城站和青浦新城南站,并在青浦新城站与17号线实现交汇换乘。
另外,一条规划中的贯穿嘉定、青浦、松江、金山的市域铁路“嘉青松金线”,有望在青浦新城站与17号线、示范区线实现三线交汇,形成大型枢纽站。
17号线和示范区线,都将联通上海虹桥枢纽与长三角示范区腹地。这也为区域未来高精尖人口的导入形成了助力。
这约3.2平方公里,从历史维度来看,它让护城河水系不再仅是遗产,而是流动的文明载体。从青龙镇“上海第一港”的漕运帆影,到今日艺术岛的数字投影,水系始终链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从人居维度来看,观宁府“公园为院”的低密生活、老城厢“推窗见塔”的烟火日常、艺术岛“夜泊戏台”的创意场景,共同定义了长三角示范区的人居价值新标尺。
从文明维度来看,当黄浦江畔书写资本传奇,青浦以“新旧共生”证明——一座城的生命力,终将在“记得住来路”时,看得清征途。
老城厢复兴的“居住答案”
就在观宁府
为生活而来的青浦老城厢,居住格局也与黄浦不同。
在黄浦老城厢,高层公寓与石库门风貌的居住空间,同样成为了资本权力的象征。而在青浦老城厢,这里是江南士绅的精神原乡,约1.0院墅所带来的生活松弛感萦绕在周围。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时空枢纽,更是江南基因在当代的终极表达,为上海老城厢复兴书写另一种居住范本。
它有着更新核心区的三重身份。
历史坐标的守门人。项目踞守南门“观宁门”遗址(明代青浦古城南门),与万寿塔隔夏浦港相望。一桥飞架,直通清溪园与清溪书院,另一桥横卧,链结宝庆水街烟火市集。居于此,推窗即见450年城厢文脉。
生态锚点的承载者。淀浦河与夏浦港双流环抱,形成与陆家嘴同源的“玉带环腰”天然水局。这种风水格局在上海城市演进史中堪称孤例。观宁府以双浦活水纳气,在3000亩滨水公园中再造“园中有院、院外即园”的生态奇观。
艺术界面的首展厅。步行五分钟直达面粉厂文化聚落。业主归家路径本身即成文化巡礼,穿过筒仓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展,踩着青石板步入自家庭院,让家成为艺术秀带的第一展厅。
它更承载着低密墅居的当代使命。
在青浦别墅断供约20年的背景下,观宁府以稀缺的约1.0容积率,打造140席藏品级墅居,回应精英阶层“离尘不离城”的终极诉求。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要知道,这在全上海都是极其难得。在上海新房市场,容积率低于1.2的别墅产品,供应占比逐年减少,2018年以前,每年低密别墅产品的供应占比,尚能占到全市新房供应的7%左右,但这几年,这些别墅供应越来越少,2023年,供应占比甚至只有2.9%!
低密土地供应也是越来越稀缺。2023年,上海出让的74幅宅地里,容积率约1.2以下(含1.2)的地块,一共只有4幅,且没有一幅为容积率约 1.0地块。2024年以来,容积率最低的一块地,也只有1.2,容积率约 1.2以下地块,在公开土地市场出让的机会,可以说几乎已经全部掐灭。
观宁府“叠墅+合院”纯粹墅区制式的140席低密别墅,绝对是稀缺的传世藏品。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项目更以“新中式美学”的现代转移,传递出江南文化意蕴。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以铝合金重构宋代水平屋檐与戗角飞檐,在粉墙黛瓦间植入三玻两腔幕墙。传统符号与现代技法碰撞,让建筑成为“流动的江南诗笺”。
取法《淀山送别图》画境,打造“五进十景”,让山水雅境成为日常生活背景。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建面约200-360㎡枕水合院,空间开阔、视野无界,挑高客厅营造奢阔居住尺度,高窗墙比拉大室内采光,总统套房级主卧空间,满足家族式居住的需求,重塑中国家族的凝聚力。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建面约170-260㎡城市叠墅,突破常规设计,独立入户,电梯直达,营造专属归家仪式,动静分区、前后双庭院、上下同享地库等,重塑高端人居范式。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两个地块以罕见园林双会所设计,配备恒温泳池、健身房、私宴厅、酒廊、书吧、游戏室等等,为当代士族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场域。
效果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在这里,当代士绅找到了精神原乡。
在青浦老城厢复兴的叙事中,观宁府不仅是一座建筑群,更成为当代士绅阶层的精神图腾。
这群兼具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的精英,既是江南文明的守护者,亦是未来蓝图的执笔人。他们以顶尖企业家的战略视野、管理层的精密思维,在历史与创新的交汇处,寻得一方可传世的江南院墅。
当企业家在商海搏击,他们渴望回归的不仅是物理居所,更是文化认同的容器。这种“居住即收藏”的体验,让士绅阶层得以在家族传承中铭刻上海之源。
在这里,传统士大夫的“书院情怀”与“雅集理想”,被赋予现代内涵,双会所的设计,让文化沙龙、东方宴饮美学等一一承载。
写在最后
青浦的实践,与黄浦的资本叙事形成对照,探索的是一条更注重历史文脉活态传承与人文、创新、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更新道路。
观宁府的出现,回应了部分高端人群对“离尘不离城”、兼具历史底蕴与自然生态的低密居所的需求。它位于青浦老城厢复兴的核心地带,也将成为观察青浦如何平衡历史保护、生态宜居、艺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9月26日,将迎来“大咖沙龙”的第二期!
南厢·观宁府即将揭幕青浦老城芯藏品级墅区!
作为上海二十年罕见的约1.0容积率纯墅作品,项目如何打造城市更新下的低密生活范本?敬请期待!
来源:铿锵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