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军的新导弹让中国大吃一惊,解放军的杀手锏已经没用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7:54 1

摘要:声称它能彻底改变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甚至让中国军队的核心防御手段失去作用。这种导弹名为AIM-174B,是美国海军从现有舰载系统改装而来,主要用于空中发射。

美国媒体最近对一种新型导弹大肆报道,声称它能彻底改变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甚至让中国军队的核心防御手段失去作用。这种导弹名为AIM-174B,是美国海军从现有舰载系统改装而来,主要用于空中发射。

报道中,美方专家认为它的射程远超以往,能从数百公里外锁定中国空军的关键资产,从而打破中国在周边海域的防御体系。这样的宣传听起来颇为耸人听闻,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早已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网络,这种单一武器难以撼动整体平衡。

AIM-174B的出现源于美国海军在远程空中打击领域的需求。过去,美国主力空空导弹如AIM-120的射程在160公里左右,无法有效应对中国远程导弹的挑战。中国空军装备的PL-17导弹射程已达400公里以上,采用双脉冲发动机,能在末段加速,提高命中精度。

这种差距促使美国加速开发新武器。AIM-174B基于标准-6导弹改造,长约4.5米,重600至800公斤,射程估计在320至500公里。它继承了原系统的多模式作战能力,包括拦截空中目标、弹道导弹和水面舰艇。

美军在2024年7月的环太平洋演习中首次公开它,挂载在F/A-18E超级大黄蜂战机上,弹体带有蓝色训练标识,表明已进入测试阶段。到2025年5月,它在日本航空展上再次亮相,显示美军正加速部署到印太地区。

这种导弹的优势在于集成海军的火控网络,能从预警机或无人机获取数据,实现超视距打击。美媒强调,它能针对中国预警机如空警-2000或加油机发起攻击,这些平台体积大、机动性差,是理想目标。

相比之下,中国导弹在设计上更注重机动性和隐身兼容,PL-17可挂载在歼-20隐身战机上,而AIM-174B体积庞大,只适合超级大黄蜂携带,甚至影响战机航程和机动性。这暴露了美国在专用远程导弹研发上的滞后,AIM-260项目本应取代旧型号,但测试延至2025年后仍未成熟,导致美军选择应急改装路径。

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核心是多维威慑,确保本土周边安全。它包括东风-21D和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第一和第二岛链,能精准打击航母群。空军层面,歼-20和歼-16形成空中梯队,配备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达5马赫,难以被拦截。

海军055型驱逐舰提供海基支持,整合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卫星网络和无人机确保实时情报共享,即使在冲突中也能快速补充损失。相比美国单一导弹的宣传,中国体系强调整体协同,电子战能力能干扰美方数据链,降低AIM-174B的联网效能。

美媒的报道往往突出AIM-174B对抗中国A2/AD的潜力,称它能刺破防御“气泡”,保护航母编队。但实际情况更复杂。中国A2/AD已扩展到关岛以东,结合隐身技术和高超音速武器,形成梯次打击。

AIM-174B虽能延伸射程,但依赖载体平台,超级大黄蜂需空中加油,易暴露位置。中国预警机配备先进雷达,探测距离远,能提前规避威胁。

美方智库如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承认,在冲突初期,美军航母难以靠近战区,只能靠防区外攻击。这种导弹的部署虽增加变量,但难以改变中国本土优势。

2025年,美军在北方边缘演习中测试AIM-174B与F-35协同,模拟南中国海场景,试图验证其实战潜力。中国相应加强导弹迭代,PL-17改进型已完成测试,射程和精度经优化。

美方增加生产,但中国反导网络更密集,包括陆基和海基拦截系统。AIM-174B的更新计划包括2026年版本添加红外导引,但中国霹雳-21导弹射程更远,已融入天基系统。美军改装过程涉及结构强化,承受空中G力,而中国导弹原生设计,避免妥协。

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推动AIM-174B反映了对中国进步的回应。中国军事现代化聚焦自主创新,生产线成熟,年产规模大。美媒标题虽夸张,但忽略中国情报优势,卫星覆盖使美行动透明。

AIM-174B虽填补空白,但作为应急产物,专精不足。中国导弹针对性强,优化空战场景。美军2025财年拨款加速生产,中国则通过国家项目持续投入,确保链条完整。

这种导弹增强美航母生存,但难瓦解中国深度防御。美媒炒作未能动摇中国信心,反而推动电子对抗研发。中国海军继续推进航母群,福建舰完成测试,歼-35进入试飞。这些进展确保反介入体系稳固,多维威慑维护区域稳定。中国在亚太战略位置更趋主动,保持和平姿态。

AIM-174B的多用途性继承标准-6的33公里射高,空射后更高,适合高空目标。中国导弹固体火箭响应更快。发展中,美方遇助推器难题,经多次风洞测试。中国发动机迭代,采用复合材料减重。两者对比,AIM-174B虽长射程,但中国高超音速武器速度远超其拦截能力。

中国从南海事件中吸取经验,加速装备升级。2016年,美国舰队进入相关海域,中国调动辽宁舰应对,东风-21D发挥关键作用。至今,中国航母服役多艘,空军批量装备五代机,形成完整链条。美方导弹虽新,但中国准备充分。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提升远程作战能力,结合战略轰炸机和无人平台。美军想靠一件武器改变态势,不切实际。中国有信心通过创新化解挑战,维护主权。

来源:罗马观察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