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月城核电站再漏!距山东900公里,三次事故藏啥祸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7:29 1

摘要:2025年9月19号,韩国月城核电站的2号机组又“掉链子”了,265公斤含放射性物质的重水直接漏了出来。

2025年9月19号,韩国月城核电站的2号机组又“掉链子”了,265公斤含放射性物质的重水直接漏了出来。

这地方离咱们山东半岛才900公里,说实话,消息一出来,不少关注核电安全的人都有点坐不住。

毕竟前有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英国核电站扯安全争议,现在韩国又凑上“热闹”,这全球核电安全的弦,真是越绷越紧。

月城核电站坐落在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的海边,归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KHNP)管,据说它能供应韩国差不多5%的电力。

本来这么重要的电站,安全该是头等大事吧?可KHNP的安全记录实在没法看

2013年就被曝过,跟供应商、检测机构串通一气,建机组的时候偷工减料,还用劣质零部件,最后好多机组被迫停机检修。

你想啊,普通行业这么干都要出大问题,核电这种差一点就可能出大事故的领域,居然敢这么搞,这潜在风险真不是说着玩的。

其实月城核电站的安全隐患早有苗头,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

2024年6月,它的4号机组乏燃料贮存池就漏过水,直到水位明显下降才被发现。

虽然最后紧急处理了,但还是流掉2.3吨含放射性的水。

当时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说,测算的有效剂量才5.55×10⁻⁷毫西弗,远低于公众一年的剂量限值,可这事儿已经让人心里打鼓了。

本来想官方派专家去调查,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结果看下来,更像事后补窟窿,没见着啥彻底的整改措施。

没想到才过半年,历史就重演了。

2025年1月,还是那座2号机组,居然在正常运行的时候,把29吨没做样本分析的核废液直接排进大海。

后来检测发现,废液里的氚含量都到1.116×10¹⁰贝克勒尔了,超了排放许可标准9倍。

你猜为啥会这样?居然是处理罐的阀门开错了,就这么个操作失误,把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得明明白白。

更让人无语的是,1月这事儿才过去9个月,2号机组又漏了重水。

这机组1997年建成,2013年还因为安全问题停过两年检修,现在又出状况。

老实讲,看到这儿我都有点纳闷:是设备真的老得撑不住了,还是运维的人根本没把安全当回事?三次事故,三次紧急处理,可问题还是反复冒头,这哪儿是处理问题啊,简直是在“等下一次事故”。

韩国现在有25台在运核电机组,数量能排到全球第六,还计划要加到44台。

本来扩张核电是为了补能源缺口,可规模上去了,监管能力、设备质量、运行纪律却没跟上。

如此看来,这核安全的风险,不是在减少,反而是在一点点堆积。

就像盖房子,光想着往上盖,地基不打牢,早晚得出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重水本身不是没放射性吗?没错,重水(D₂O)里的氘确实没放射性,但问题出在重水反应堆里产生的氚。

这玩意儿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有12.26年,会通过β衰变释放高速电子。

在重水堆里,中子照射着重水里的氘,就会生成氚,慢慢积在冷却剂和慢化剂系统里。

氚一旦进了人体,会跟水分子结合成氚水,能在身体里待好几周甚至几个月,对细胞DNA造成损伤,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和遗传突变的概率,这可不是小事。

核电站要运行,离不开冷却剂和慢化剂。

冷却剂负责把裂变产生的热量带走,慢化剂就像减速器,让中子速度降下来,好维持链式反应。

现在商用核电站主要分轻水堆和重水堆,轻水堆用普通水,得用浓缩铀当燃料;重水堆用重水当慢化剂和冷却剂,能直接用天然铀。

月城核电站用的就是加拿大的CANDU重水堆,虽然燃料成本能低点儿,但氚的产生量比轻水堆多不少,这也是为啥全球轻水堆数量比重水堆多那么多的原因之一。

理论上,含氚的重水应该好好收集、封存,再用离子交换之类的技术降低氚浓度。

可现实是,重水系统里有好多接口、密封和阀门,就算日常运行,也难避免微量渗漏。

月城核电站的机组本来就有些年头了,密封件疲劳、焊缝老化这些问题肯定存在,再加上维护上能拖就拖,这不就把泄漏风险越放越大了嘛。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这核电站离咱们太近了,900公里的距离,要是真出更大规模的泄漏,放射性物质会不会飘到咱们这边来?

参考福岛核事故就知道,当时放射性物质几个月就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

要是月城核电站漏得更严重,含氚水通过大气环流或者日本海的洋流飘过来,咱们东部沿海的环境肯定会受影响。

尤其是黄海和渤海,那可是咱们重要的渔业区,山东那边的水产养殖和捕捞产业规模不小。

老实讲,要是这些海域的渔业资源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不仅渔民的生计会受冲击,咱们餐桌上的水产安全也得打问号。

当然,现在韩国官方说厂外没发现异常,但这只能说明外围监测暂时没超标,厂房里的辐射和含氚水汽,说不定还被通风系统控制着,一线工作人员和设备还在扛着潜在风险呢。

韩国现在一门心思想扩张核电,还想在2036年把核电占比提到34.6%,甚至打算把老旧机组的运行许可延长到20年。

可维护预算不够、技术改造跟不上、信息也不及时披露,就这么“重规模轻安全”地往前冲,真不是明智之举。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一直强调,核安全得有最高水平的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月城核电站这一次次的表现,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