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要写100万字原创文章。今天是519308/100万字。请各位领导点击关注、分享+在看,我会努力带给您所有的中国美食与美酒故事。
说走咱就走,美食与好酒。
我要写100万字原创文章。今天是519308/100万字。请各位领导点击关注、分享+在看,我会努力带给您所有的中国美食与美酒故事。
一 贾不贾
一开始创立这个品牌的时候,老板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姓贾,拆开就是西贝;二是谐音,主营西北菜,曾经有一段时间它也确实叫过“西贝西北民间菜”这样的名字。
作为姓,念jia,而这个贾字,还有一个读音念“gu”,在古代有商人的意思,商贾合在一起表示生意,不过贾和商有一点儿细微的差别,“商”指行商,“贾”指坐商。
用一个是出台一个是坐台来形容不合适,那我这样说,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叫贾,开店摆摊卖胡辣汤的叫商。
而正因为贾有做生意的意思,所以才有了“西贝货”这种说法。
明清时候说这个东西是假的,或者名不副实,有两种说法,一种叫挂羊头卖狗肉,这个就很形象了。而另外一种稍显含蓄又看着文明的说法是,西贝货。
西贝货这种说法可谓是一语三关,首先贾字拆开是西贝,其次本身又谐音“假”,第三它还自带了商品贸易的意思。
用西贝货来指代假货或者说名不副实,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来说,既有讽刺的味道,也算是给足了对方面子。
《鹿鼎记》里韦小宝攻打神龙教却被抓,要扔他下水喂鱼,想到自己曾经还被封为神龙教的白龙使,他当时心里话说:我这小白龙是西贝货,假小白龙入海,那可没命了。
西贝,就是假。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不是冤枉了老板?人家当初定名为“西贝”的时候,是不是已经隐晦地暗示我们了,我们这里有“西贝货”,胆小勿入?
甚至2011年的时候,它还短暂取名叫“中国烹羊专家”,你看,圈画圆了,人家是真的挂过羊头。
二 好人于东来有话说
我看过好几种支持“西贝”的声音,我分了一下类,总共四种人,我把他们分别叫好人、坏人、内人和闲人。
第一类是于东来,他是这样发声的,“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吃口饭的地方”。
超市员工听到这话默默地看了看手中的餐盒,老板你啥意思,为了帮别人连自己家招牌都砸?最放心吃的东西不是一直都在咱胖东来吗?
我相信于总的为人,毕竟他长期以来的口碑就是对员工好,对顾客好,而胖东来之所以能这么火,核心点也在于一个“真”字,在胖东来买东西,货真、价实。
拿胖东来啤酒为例,配料表就是大麦芽、小麦芽、啤酒花,没有使用香精没有使用大米、玉米,价格2.5元,这就叫货真,价实。
老百姓消费图的就是这个,我都吃方便面了,那也就不在乎是否有营养了;可是如果我付了手擀面的价格,你就给我泡一包方便面,那你可别怪我骂娘。
西贝的问题正好就和胖东来相反,货肯定不是高级货,但是价格,是很高级的。
古法手工馒头,一个21元,后来好像降到了15块,配料表有面粉、牛奶、食品添加剂。
那么为什么这么贵,是面粉贵还是牛奶贵?
都不贵,贵的原因是保质期12个月,毕竟冷冻需要支付的电费,是很大一笔钱。
所以我对于东来的发声,理解成他这个人习惯了古道热肠,看到同行有难,帮帮腔,他支持的不是西贝货,支持的是生意人贾国龙。
三 坏人是啤酒界的李佳琪
但是第二类发声的人,我觉得是坏人。
有钱但是没有孩子,的坏人。
我节选一个啊。
一个叫黄粤宁的,备注是鲜啤30公里创始人,我没听说过这人。
他是这样发言的,太长我只选后半段:坚决支持西贝起诉,让这个已经失信的大嘴巴赔破产吧,人均100还嫌贵,看来老罗混的不咋地,我只知道他直播带货成绩非常差。
乖乖,妥妥地啤酒界的李佳琪啊。
79.9元一支的眉笔还嫌贵?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这位黄粤宁黄老板,你知道吃顿饭人均100元是什么概念吗?
1857年,美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表了经济学上的恩格尔定律,并得出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一国或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高,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越高。
联合国对恩格尔系数有个划分标准,即30%-40%为富裕。
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假如一天就一顿饭,人均100,饭钱花了300,那么这一天他们一家总消费1000,才勉强算得上是富裕人家。
一天1000,一个月消费就要3万,中国有多少个家庭,不说消费3万,收入3万的有几个?
黄粤宁听了我算这个账,大概会说,你这是抬杠,谁家会每天吃饭吃300啊?并且按照黄总的意思,才花人均100块钱,又不贵,至于这么较真吗?要啥自行车?
我会这样回答黄粤宁,西贝不是大酒店,不是办酒席的地方,他提供的几乎都是快餐、简餐,是一个吃饱饭的地方,对于西北菜而言,那是一个主食的江湖,是碳水的大本营。
10块钱的西安凉皮能吃饱,15块钱的兰州拉面是能吃饱,20块钱的新疆手抓饭能吃饱,25块钱的宁夏羊杂汤能吃饱,所以你说一个人均100的以西北菜为特色的西贝,不贵吗?
我试着去理解黄粤宁为什么站在价钱的制高点来鄙视罗永浩,他旗下的啤酒品牌叫“鲜啤30公里”,一瓶的价钱是13块,打的旗号也是“绝不添加大米、玉米、淀粉、糖浆”。
不过我在前文说过了,胖东来同样品质的啤酒,同样的330ml,价格只卖2快5,并且,酒精度4.7,原麦汁浓度12,而黄总的啤酒呢,5倍的价格,结果酒精度只有4.1,而决定了啤酒口感的最重要指标麦芽度,才11.5。
罗永浩为普通人发声,黄粤宁为有钱人站台。
支持罗永浩的第二类人,说的是何不食肉糜的风凉话,这就叫坏人。
四 他们是内人
第三类支持罗永浩比较多的,当然是同样开饭店的老板,这个我就不用说原因了吧,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彼此都不干净。
这些人我统称为内人,同穿一条内裤的人。
西贝如果出了问题,那么他们又有几个能独善其身呢?那索性就团结起来一起颠倒黑白,打倒罗永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挑预制菜的毛病,那么餐饮业就好干了。
从此每个饭店都是可以没有厨子,但是不能没有冰箱,两个员工,四个微波炉,六个冰箱,12个月的防腐剂,就可以打开门做生意了,成本最低但是利润最高,这生意,也太好做了。
这一类,我特别理解他们,一致行动人嘛,我理解他们的立场但是不赞同,他们不一定支持贾国龙,但是一定反对罗永浩。
毕竟这是一个打算把他们的内裤都要扒个底儿掉,把他们的遮羞布扯下来的人。
五 闲人起哄
后来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支持者,他不能归为一类,郑刚,他这属于私人恩怨,纯粹是看热闹加起哄架秧子。
郑老板是资本家,有钱人,当年投资罗永浩的锤子科技,A轮、B轮进去的,投赔了,所以一直是对老罗是一肚子的怨言。
他是这样说的,“罗永浩的行为“不是向善,而是向恶,道德水准差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把矛头对准最不该锤打的民企,本来可以私下善意提醒的事情,却偏偏要口诛笔伐、引爆舆情,自己赚流量,直播带货。”
郑老板估计是没看过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里边赔钱赔的一塌糊涂的大资本金范伟已经解释过什么叫风投了:风险投资,越有风险越投资,没有风险不投资。
至于赔了,挨打要立正,郑总格局不够,看来他是比范伟要小一号的小资本家。
郑刚这样说话,就是典型的对人不对事儿,炮轰老罗的理由,丝毫站不住脚。
我逐一反驳。
1
如果罗永浩往西贝的菜里偷偷放入一只苍蝇,然后要求免单加赔偿,那才叫向恶。
饭后买了单,但是说不好吃有错吗?
如果对于任何饭店任何菜品都统一说好,打满分,那么大众点评这样的网站就该关停了,所有人都不用学厨师了,所有人也都可以开饭店了,毕竟这个行当不能说“不好吃”。
这种思想,连清朝的文字狱都不敢这样干。
2
第二句,民企为什么要冠以“最不该锤打”这样的定语?
是因为民企不易吗?
但是学生有成绩考试,员工有业绩考评,官员有政绩考核,怎么到了民企这里,不说考察,连个考验都不能有了?
这让我想起胡锡进当年写过一篇文章,针对反腐,他的观点是反对官员财产公布,理由是,我们的官员,财产都是对组织公开的,每年都要申报和抽查。
他的意思是,没必要公布,组织已经掌握了官员的财产情况。
这个歪理邪说是不是很搞笑,如果组织真的清楚掌握了官员全部的财产情况,那么每年因为贪污腐败查处的官员,他们的财产,都是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所以郑总也是歪理邪说,对民营企业敲个警钟有什么问题,怎么能说民企“最不该锤打”?难道是因为害怕真的“求锤得锤”?
罗永浩说你是预制菜,不新鲜,那你就拿出当日的采购单,拿出本周的备货表,罗永浩你说哪个不好吃我现场直播再给你做一份儿,你说出来咸了甜了辣了酸了,我改还不行吗?
可结果你一样拿不出来,拿出来的还都是保质期12个月、一年一次的集中采购,你理屈词穷但是死不认账,于是你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说我欺负人?
感情你分店一个个地开,今天风投明天上市的,挣钱时候闷声发大财,现在有人提问题了,你们就管这种质疑叫“锤打民营企业”?
我们的民营企业什么时候都这么脆弱了?这种锤的力度,比小拳拳捶你胸口,还温柔吧?
郑总,您不会是因为锤子科技的事儿赔了钱,产生了应激反应,看什么都能想到“锤”?
3
第三句,自己赚流量,直播带货。
这个我就不反驳了,短视频里抖胸扭腰甩屁股的擦边小妞,都从来没为老百姓说过句话,别说为民请命了,连私聊都不愿意和我多说两句,不照样有流量、能直播、可带货。
老罗搂草打兔子,既办了老百姓关心的事儿,顺便挣个钱,这有啥问题?
我想反驳的是郑总说的这句话的前一句,“本来可以私下善意提醒的事情”。
这句话太可怕了,这句话才是老百姓最害怕的。
我本人的公众号,只有1000个粉丝,我明天写篇文章,@一下我家门口那家卖羊肉汤的,汤浓色白,是不是放了三花淡奶。
你猜会有人理我不?
如果5天前,我的朋友李刚去了西贝吃饭,饭后他在大众点评网里边评价一句,“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你猜,会有人理他不?
你问我李刚是谁?他谁也不是。
他就是一个连1000个粉丝都没有的说话还没我管用的小老百姓,他也想“私下提醒”贾老板,可是贾老板能听他的吗?
所以,郑总,你说的私下提醒,到底是个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提醒?
是那种大佬们坐在一个饭桌上,吞云吐雾、推杯换盏后,老罗说一句,你那美食,预制菜太多了,老贾回一句,没事,不耽误明年IPO,干杯。
老罗高低还得再回一句,贾哥威武,贾哥牛逼。
是这样的私下提醒吗?
你可以说罗永浩有缺点有毛病,这个你们可以“私下提醒他”。
但是他作为老百姓消费者为普通人说句话的时候,你们这些平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郑总张总李总王总,就别看不惯了。
拜托。
六 西贝真的没有预制菜
其实,到今天为止,西贝和西贝们,还是在玩文字游戏。
玩一个老百姓不太擅长的文字游戏。
1
贾老板第一网络发言是这样说的:按国家规定,西贝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100%不是预制菜。
注意关键词,国家规定这四个字,贾老板一定要扣上国家规定这个帽子,这也才能确保他的不败之地。
我记得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她说,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用错,都认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毫无根据地瞎编乱造,但事实上,意思正好相反。
风是怎么来的,有常识的都知道,有孔就会有风,科学上说,这叫漏斗效应,而民间都有俗语,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因为有洞就一定有风,所以空穴来风的意思应该是,有原因、有根据,不是胡编乱造。
而预制菜这个概念甫一出现,就和空穴来风这个成语一样,属于个体常识和字典意思出现了重大误会,说直白点儿就是,老百姓以为的“预先制作好又包装起来吃的时候热一下的菜”叫预制菜。
说到这里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就是方便面。老百姓理解的预制菜,就是和方便面一样。
但是“国家规定”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国家规定的预制菜概念比较长,我选里边的关键信息截取一下。
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这就是所谓的“误会”。
2
老百姓认为的预制菜,它的反义词就是新鲜菜,既然都制作好了还能一直存放,那肯定是放了防腐剂,所以老百姓害怕预制菜。
而国家标准的预制菜,着眼点在于方便,已经搭配好了,无需切菜、备菜等繁琐步骤,加热即可食用,这既实现了农户因为菜品的搭配而增产增收,又丰富了消费者的新颖的快节奏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是,国家明确给预制菜戴好了紧箍咒,“不添加防腐剂”。
如果没有这句话,那么预制菜的典型代表就是方便面,毕竟方便面符合预制菜的所有“标准”,可是有了这个紧箍咒,我们平时见的最多的合乎国家标准的预制菜,也只有罐头了。
毕竟罐头的保鲜方式是高温杀菌、真空隔绝,确实不添加防腐剂。
为了防止有人拿这个“提前做好”来抬杠证明我国的预制菜历史悠久,国家特意说明,所有主食类,包括馒头和面包、肉夹馍和三明治,都不叫预制菜。
说到这里,那么罗永浩和西贝的嘴官司,从一开始,其实就是一个“你说城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的驴唇不对马嘴。
或者说,是假装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打岔”。
3
罗永浩说的不好吃,说的是没有现炒现做,拿个微波炉,收的却是大厨的钱;可是贾老板很聪明,他说,按照国家规定,如果放了防腐剂,就不叫预制菜了。
你看,他说的竟然没有一点儿毛病。
只是,你的羊肉每年集采一次,冷冻发往全国,保质期12个月,但是你还卖那么贵,你让我怎么去给你点赞支持?
我去路边撸个羊肉串还要现场看着师傅从羊身上割下来肉当场穿串啊。
至于贾老板说西贝的菜都是现场加工的,如果把烤鱼解冻再烤之类都可以归入现炒现做的范畴,那么我去饭店选条鱼,现场宰了再给我烤,这叫什么?我觉着这应该叫刺身,因为这也太新鲜了。
我完全相信只有到了将来有一天科技发达到能像冷冻一样保存热量,打开就能吃,那时候西贝们大概才会说一句,我确实没有现场加工。
否则他们一定会把打开微波炉的动作定义为,我现做的。
所以我觉得罗永浩如果有错,那就是他的文案需要修改,别说是预制菜,而是这样说,这个肉从死到端上桌,已经一周年了。
这样说的话,大概贾老板也就没机会再来打这个嘴官司了。
七 仅仅是吃个味道?
我记得原来和朋友有过一个讨论,是关于芝麻酱的。
他知道我长期热衷于反对芝麻酱,就说我事儿事儿的,吃起来香不就行了。
我回答他,如果只说口感,那么所有人都应该向海克斯科技道歉,所有人都应该为“科技与狠活”点赞。
放了味精,清水就可以模仿出鸡汤的味道,这是70年代台湾已经流行的做法。
国宴大厨吊了三天汤做出来的开水白菜,未必真的就比厨房小白瞎琢磨做出来的鸡精汤煮娃娃菜更好吃。
说起来味精主要还是从粮食里提取的谷氨酸钠,并不是科技与狠活,真正狠的,一勺三花淡奶做成的高汤,比你凌晨三点起床就开始熬的羊肉、羊骨汤,颜色更招人稀罕。
如果有一天只追求味道,而不在意烹调,那么厨师这个职业是可以消失的,全世界只有中国独具的美食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不同人、根据不同的食材、采用不同的搭配、施展不同的技艺、制作出了不同的味道,这才是中餐的魅力所在。
八 比儿童年龄还大的儿童餐
说完了味道,再说中国人一直追求的鲜。
不说味道的鲜,只说新鲜的鲜。
互联网上经常有人会歌颂农村大席,文案很多这样写:青菜一个小时之间还带着泥,猪的惨叫声还回荡在宴席上空,洗菜的是你二婶儿,掌勺的是你三叔,吃完绝对不会闹肚子,因为食材还没来得及变质,已经被抢光了。
你如果问有没有防腐剂添加剂,我的回答是,没有,但是你如果想要,得加钱。
后来农村大席很少吃了,大家就开始热衷于去体验郊区的农家乐。
而农家乐的天花板是,现场逮鸡,自己拔菜,看着师傅起锅烧油,鸡肉端上桌的时候,地上的鸡血还没干。
这,就是中国人喜欢追求的鲜,新鲜。
可是,当一份儿有机西蓝花,都保质期24个月的时候,还是儿童餐,那么我年龄不超过24个月的儿童,是不是都不配吃?
我看到西贝现场有个广告,写的是“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那么,你给我拿出保质期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食材,告诉我让宝贝来吃,我该来吗?
我该为你这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冷冻电费买单吗?
我把这样“高龄”的菜给宝贝吃,你确定我真的是把他当成我的宝贝,不是“我呸”。
九 本店主营预制菜
其实关于预制菜到底好不好,不用争论,有个很简单的办法。
把预制菜当作卖点,挂在店门口。
比如这样写:本店特色,各种预制菜,保证都是提前预制的,如果有一道菜是现炒现做,假一罚十。
问题就这样很轻易地解决了。
有人喜欢预制菜,那就来这家店,如果有人介意预制菜,那就绕道走。
可是真有饭店,敢这样尝试吗?
贾老板,你也不要再和罗永浩争论了,他可是靠嘴吃饭的猛人啊,他是一个只上到高中但是通过自学就能去新东方教英语的猛人啊,他是一个靠嘴都能还掉8个亿债务的猛人啊。
他“真还传”的名声全是靠一张嘴打下来的江山。
而如果想挣8个亿,你的西贝要卖掉多少份儿莜面?
你费了很大功夫写了一篇自以为很有水平的文案,并且很有态度地调整了9个菜品的加工方式,最后还很浪漫地写了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可是罗永浩只用7个字“顾客虐你什么了”,就立刻让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和他一起同仇敌忾了:你挣着我的钱,拿着西贝货卖成了宝贝货,竟然说我虐你?
贾总,咱老实说,这样的罗永浩,你确定要和他硬刚下去?
你和他打擂台,你拿什么打?
拿诚意。
十 感谢罗永浩和西贝
人长一张嘴,一方面用来说话,另一方面用来吃饭。
说话的事儿,罗永浩擅长,但是吃饭的事儿,贾老板,您擅长啊。
作为1988年就开始投身餐饮行业,1993年就创立了西贝的民营企业家,从业37年,全国又有几个人真的比您懂吃?
我要为西贝说句公证的话,哪怕真的是有保质期12个月,但是西贝对于老百姓口味的了解,一直做的很不错,确实很好吃。
只是,中餐的初心,不应该是IPO,而是永远应该像是妈妈菜那样,吃得放心、吃得明白。
能够活杀现宰的,说清楚;必须提前料理的,也不瞒着。
中国的老百姓,还没有矫情到必须花最少的钱吃最好的菜这个地步,我们会对号入座,该吃方便面的时候,绝对不拿佛跳墙的标准提要求。
当然,如果我真付了佛跳墙的钱,你却拿方便面糊弄我,那我就真的要让你知道,我们的这个嘴,用途可不只是吃。
谢谢罗永浩为老百姓说了句有人能够听进去或者不得不听进去的话,也谢谢西贝37年以来在中餐产业化道路上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这个世界不怕争论,我们怕的是没有争论。
#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