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敦煌行:在千年文化里找造车的初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5:04 1

摘要:九月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沙还带着白日的余温,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引力场》的直播镜头,把敦煌的星空和长城汽车的故事连在了一起。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品牌活动,更像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 一边是敦煌壁画里藏着的东方智慧,一边是中国车企35年攒下的造车底气。

九月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沙还带着白日的余温,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引力场》的直播镜头,把敦煌的星空和长城汽车的故事连在了一起。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品牌活动,更像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 一边是敦煌壁画里藏着的东方智慧,一边是中国车企35年攒下的造车底气。

敦煌从来都不只是个地名。从玉门关的汉长城遗迹,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这里藏着古人走丝路的勇气:明知风沙大、路途远,还是要带着丝绸和茶叶往外走,把西域的葡萄、乐器往回带。这种“双向奔赴” 的探索劲,和现在长城汽车想做的事,其实挺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里说,他们的名字里有“长城”,这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 —— 得像古人守长城、开丝路那样,守住造车的初心,闯出一条中国汽车的路。

在莫高窟,最打动人的不是壁画有多华丽,而是匠人那份“慢”。一幅飞天,要画好几年;一种矿物颜料,要磨上无数遍。这种“不着急” 的坚守,长城汽车在造车时也在学。为了调出接近敦煌壁画的“敦煌绿”,他们从10万种色漆里一点点筛;为了让越野车经得起造,坦克系列的底盘要跑够百万公里才敢量产;就连安全试验室,都花了5.1亿建成亚洲最大的,能模拟9000种突发状况 —— 不是想搞噱头,就是怕用户开车时出一点意外。

现在不少人觉得,国外汽车品牌有百年历史,咱们比不过。但这次敦煌行让人明白,中国车企的底气,藏在更久的文化里。国外品牌讲工业积淀,我们能讲丝路精神;他们讲设计美学,我们能把敦煌的色彩、线条变成汽车上的细节。就像坦克500的“敦煌绿”,取色于莫高窟217窟的青绿山水,画师当年手工研磨颜料分出的色阶,现在变成了汽车漆面上的光泽 —— 这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现代人能摸到、用到的东西。

除了在国内把车造好,长城汽车也在学着古人“走出去”。今年8月,巴西工厂正式投产,占地120万平方米的厂区里,焊接、涂装全是智能化设备,第一批下线的就是哈弗H6和长城炮。为啥要去巴西?不是为了“凑数”,而是想把中国的造车技术和文化带过去 —— 就像当年丝路商队带着好东西走出去那样,现在长城汽车带着混动技术、智能底盘走出去,让国外用户知道,中国造的车不仅耐用,还懂文化、懂用户。

魏建军在直播里提到“万里精神”,说这精神里有探索、有坚守、有自信、有传承。其实不用讲太多大道理,看他们做的事就懂了:花百亿搞研发,打破外资对 V8 发动机的垄断;建风洞试验室,就为了让车开起来更稳、更省油;搞越野拉力赛,不是为了拿冠军,而是把赛场当试验场,让量产车更可靠。这些事都不“热闹”,甚至有点“笨”,但正是这些“笨功夫”,让长城汽车从当年60人的小厂,长成了现在年销量超百万辆的车企,还能带着中国越野车型卖到 170多个国家。

这次长城汽车和敦煌的“牵手”,不是一次简单的“文化搭台、商业唱戏”。更像是一次提醒:中国汽车要走的路,不仅是技术的路,更是文化的路。我们不用跟着别人的节奏跑,而是要带着自己的文化和精神,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汽车的“新丝路”。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中国车企走这条路,但至少现在,长城汽车用敦煌行证明了:只要守住初心、踏实做事,中国造的汽车,能走得很远、很好。

来源:爽爽侃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