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台拖拉机的牌照,曾经需要农民往返县城数趟;如今,工作人员带着设备走进农家院落,现场验车、即时发证。中阳县推行的农机“四零服务”,让行政审批服务从冰冷的柜台走向温暖的农家院,这场“移动政务大厅”的生动实践,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折射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理念的
□ 冯海砚
一台拖拉机的牌照,曾经需要农民往返县城数趟;如今,工作人员带着设备走进农家院落,现场验车、即时发证。中阳县推行的农机“四零服务”,让行政审批服务从冰冷的柜台走向温暖的农家院,这场“移动政务大厅”的生动实践,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折射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移动政务大厅打破了传统服务的时空壁垒,重构了政务服务与群众需求的连接方式。过去,“群众跑断腿”是政务服务的常见痛点,偏远地区群众为盖一个章、办一件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交通成本。中阳县将服务窗口前移至农家院落,工作人员带着便携设备上门服务,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这种“服务找人”的模式转变,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当工作人员在村民家门口开展查勘登记、现场发证的“移动办公”时,政务服务的温度通过田埂间的脚步传递到了群众心中。
在农家院落里办理政务的场景,消除了传统政务服务中常见的办事难现象,构建起一种平等、亲近的新型政民关系。工作人员不仅作为行政审批的执行者,更成为了政策知识的传播者、安全意识的引导者。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过程,让群众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增强了了对政府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正如中阳县暖泉镇村民宋星坪感慨的一样:“坐在家里,牌照直接送到手上”,简短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对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由衷认可。
中阳县的实践启示告诉我们,政务服务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体现在服务理念的革新上。今后,随着更多政务服务“移动”起来、“下沉”下去,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必将转化为“最暖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政务服务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