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央视纪录片 探滨城创新密码丨深之蓝:以创新动力领航水下智能装备新时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20:45 1

摘要:科技创新征途漫漫,唯有勠力攻坚勇毅前行。8月10日至15日,全景式记录天津滨海新区勇闯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书写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的六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热播,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纪录片不仅是新时代

编者按:科技创新征途漫漫,唯有勠力攻坚勇毅前行。8月10日至15日,全景式记录天津滨海新区勇闯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书写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的六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热播,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纪录片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和礼赞,更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的响亮回答——如何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这条征途上,新区以扎实的实践,亮眼的成果,充分展现其作为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滨海担当”与“滨海作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滨海动力”,拿出“滨海方案”。

为真实记录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的实际行动,深度聚焦企业创新步伐,充分展现创新成果与活力。区融媒体中心派出记者深入纪录片报道企业展开调研,推出“回放央视纪录片 探滨城创新密码”特别报道,充分讲好滨城创新故事。请看第五篇《深之蓝:以创新动力领航水下智能装备新时代》

津滨海讯(记者 尹冰晶 陈刚)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色领域中,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之蓝”)凭借其强大的创新动力,脱颖而出,已成为我国水下智能装备领域的璀璨明星。

创新驱动 突破技术壁垒

自2013年成立以来,深之蓝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长期聚焦于水下智能装备的前沿研发,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天津市水下智能无人系统企业重点实验室,能够向用户提供缆控水下机器人(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自动剖面浮标、水下助推机器人等水下智能装备和产品,其中,缆控水下机器人已多次应用于水下搜救任务,并获得高度认可。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深之蓝不断取得突破。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监王洪达告诉记者:“在水下机器人这个领域,十多年来我们有很多技术上的突破,产品已经从单一的品类,慢慢发展到了很多新的品类,包括技术指标上也有很多创新的内容产生,像现在我们做了能达到水下6000米的ROV(缆控水下机器人)和AUV(自主水下航行器),还有返航机也做了大深度的开发工作,技术上面,通过创新的这种方式,给我们公司带来了很多突破。”

截至目前,深之蓝已拥有专利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0余项,境外专利近80项。这些专利不仅是深之蓝技术实力的象征,更是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发布的《包装储运图形符号标志》等62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中,由深之蓝参与编写的国家标准GB/T 46238—2025《淡水水下搜救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也正式获批发布,而这也是深之蓝聚焦深海科技的探索创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集成能力的具体体现。

多元产品 赋能深海经济

走进深之蓝深海实验中心,巨大的试验水池中,多款水下智能装备正在进行测试工作,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丁玉涛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正在全力开发一款新型的水下自主潜航器。“这款潜航器搭载有多波束侧身声纳、合成孔径侧扫声纳、浅剖声纳、磁力仪等17款载水下载荷,可以达到6000米深水级。”丁玉涛说:“这款产品主要用于深海探测、深海调查还有深海救援等多个领域,是一款集成度非常高、功能非常齐全的深海设备。在它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作为技术人员都深深的感到创新对开发产品而言,真的是当之无愧的‘生命线’。”

丁玉涛告诉记者,对于这类大深度的潜航器,深海密封、深海耐压等问题都是研发中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传感器方面,它要克服水下工作过程中这种深海的复杂条件。”丁玉涛说:“对此,我们一众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又加以创新开发,全力投入到了这一设备的技术攻关当中,一起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在很多关卡上,都创新性的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如今,该设备已经顺利进入了水下测试环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深之蓝已打造出了涵盖海洋安全、海洋工程、应急救援、水利水电、海洋科考、海洋文旅六大领域的丰富产品矩阵。在工业级领域,深之蓝的缆控水下机器人(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机(AUG)等产品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性能,广泛应用于国家的多个重大项目中。在北极海洋科考中,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还助力了科研人员深入探索北极海域,获取了非常珍贵的海洋数据,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中,其产品承担起了水下隐患排查和设施检测的重任,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水域应急保障任务中,深之蓝的水下装备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载人航天事业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此外,在消费级领域,深之蓝同样成绩斐然。其Sublue海洋文旅系列产品已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超过15万台,在消费级水下助推器领域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这些产品以创新的设计和实用的功能,满足了普通消费者对水下运动和探索的需求,让更多人能够亲身感受深海的魅力,推动了海洋文旅产业的发展。

协同创新 构建产业生态

在深海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深之蓝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了协同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2025年4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深海装备”等未来空间领域的技术研发,这也为深之蓝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王洪达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深之蓝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耕水下人工智能、集群协同作业等深海科技前沿方向,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攻关。实际上,我们不只有技术创新,还有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我们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面都有自己的创新,把点点滴滴都融入到了我们整体的工作过程当中。未来,我们一定要持续坚持创新理念,让它融入我们企业的血脉当中,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在海洋经济的广阔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

来源:津滨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