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仅用演员四个不同角度的照片,就能通过AI在一星期内生成一部74集的短剧;把网络小说用AI呈现为视频短片,这项工作每周可完成数千条;爆款短剧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破5亿……
仅用演员四个不同角度的照片,就能通过AI在一星期内生成一部74集的短剧;把网络小说用AI呈现为视频短片,这项工作每周可完成数千条;爆款短剧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破5亿……
这些令人惊叹的短剧制作成果,统统来自南京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这个9月19日开园一周年的新兴产业园区,已吸引56家影视及视听技术企业入驻,生产超400部短剧。作为全国首个AIGC赋能的视听产业园,它为何能频频上演“魔力”?
AIGC让短剧制作轻装上阵
AI配音、AI翻译、AI换脸、AI角色创建、AI视频剪辑……全链路AI工具覆盖下,演员不到摄制现场,无需真实拍摄,就能完成一部精美的AI短剧。正是借助这项技术,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炫佳科技”)在一星期内承制出74集的全球首部柬埔寨语AI微短剧《Where You Belong》,而出品方仅提供了每位演员的四张照片。
炫佳科技作为全国首个联合广电系统推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出海短剧的培育独角兽企业,其基于自研Kino-AIGC视听制作模型开发了一系列AIGC产品:可以写故事、文案、报道、翻译、诗歌的“巨好写”;输入关键词和风格,就能快速生成图片的AI绘画产品“巨好画”;只需用户简单设置风格、音色和素材,便可一键成片的“巨好剪”……这些技术将影视制作成本节省八成以上。
炫佳科技自研Kino AI工具
“喜怒哀乐不是4种表情,而是成千上万个表情。每项算法都只能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单个问题。”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秦林感叹科技攻关的不易。
稍早些时候,AI生成视频还会稍显表情僵硬、动作不够流畅,犯“六指”“走路顺拐”这样的“低级”错误;而到了不久前,Kino生成的AI真人风格“苏超”加油MV,已经几乎与真人无异。
在2024年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凭借8分钟科幻短片《流浪月球:最后的种子》在“AIGC电影短片”单元中获奖,炫佳科技就已声名远扬。该短片仅耗时72小时完成,展现出AI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无限潜力。
作为南京江北新区深度陪跑的“培育独角兽”,炫佳科技携手江北新区科投集团,共同赋能“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园区内,AI短剧内容发行公司发展迅猛。
南京拿手好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内容为驱动AIGC作品创作,《火星救援》、《盛唐》等多部原创AI短剧即将面世。
南京智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托AI生成、智能分发和变现支持等技术,已构建覆盖“创作—分发—变现”的全链路生态,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助力创作者实现多元化变现。其重磅AI产品七星Agent将本需要30分钟的视频素材剪辑工作,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极大地节省了创作时间和成本。
“我们收纳了超6万部小说、短剧、影视剧的版权,当创作者在我们平台上注册登录后,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些版权进行二次创作,并且能够一键分发到视频软件上,进行变现。”南京智影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王群斌认为,AI技术加持,就是探索高质量短剧的‘秘籍’。
中国短剧从这里走向全球
对微短剧“上头”的,不只是中国观众。豪门千金Kate Nelson与未婚夫坠入爱河,婚后丈夫将她推下悬崖,成为新任CEO,女主大难不死后成功复仇……这是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区内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川短剧”)即将上线的一部海外本土剧(区别于“译制剧”)《She’s Back》。
继好莱坞电影和韩剧之后,中国短剧火爆“出圈”,正在重构全球视听产业格局。老外氪金追剧,中国短剧“霸榜”全球,甜宠、逆袭、复仇等爽剧在丰富了“老外”文化生活的同时,传统文化题材也“好风凭借力”,涌现出一批“出海又出圈”的佳作。
去年10月,百川短剧在南京成立内容总部。该公司面向海外推出付费、免费两款短剧APP,产品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主流8大语种,海外日活量达20多万。
如今,百川短剧拥有几千部短剧版权,成功进入了一流短剧企业的生态圈,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出海业务,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地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成绩背后,有国内成熟庞大的产业链基础作为‘出海’支撑。百川短剧CEO何旭琼对记者说,“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内,短剧IP开发、剧本孵化、拍摄执行、后期制作及AI辅助创作的全链条式工业流程成熟完善。即使拍海外本土剧,也未必真的需要在海外拍摄。”
炫佳科技自研Kino视听大模型支持六国语言同步译制,“巨好剪”一键出海功能可以精准擦除原字幕,进行声音克隆和AI换脸,并依据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视觉偏好、流行元素等数据,自动优化视频内容。炫佳科技还携手中广国际打造外蒙古-OTT电视视频平台,提供AI剧集译制引擎;搭建东盟网络视听版权交易平台,链接东盟十国,与国内外上百家版权商互动,为客户提供内容“出海”服务。
“园区也会帮助企业系统梳理海外版权法规和税收政策,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展海外发行渠道,以及提供拍摄、后期、AIGC等技术支持,提升短剧的制作质量和效率。开园一年以来,我们通过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逐步建立健全短剧全链路人才保障;通过参加国际影视节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等,统一打造园区短剧‘出海’品牌。”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运营负责人、南京白暨豚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丽介绍道。
当下,中国微短剧正在重塑国际传播格局,成为全球数字内容的新增长点。小小一方手机屏幕内,不同肤色的人群上演着相似的故事,也让全球观众通过中国微短剧这一形式,实现了“跨屏共振”。
一个园区打通短剧产业生态链
短剧《破碎的爱人》由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入驻企业想见文化出品,该剧上线首周就表现亮眼,取得剧查查热力值日榜第八名,单周各平台累计播放量1.5亿次。
想见文化创始人董皓轩表示,这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园区内“即装即用”的场景库,使得剧组筹备周期缩短40%,团队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剧本打磨与制作升级。
总裁办公室、别墅、医院、公安局……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内40余个微短剧拍摄场景让记者实现了“瞬间转移”,仿佛置身于一座“微型城市”。不止于此,园区还联合外部资源打造周边“100+场景联盟”,覆盖高端酒店、特色景点、城市地标等丰富外景,为剧组提供从棚内到实景的全链条拍摄支持。
除场景拍摄基地的打造,园区内还设置了产业孵化器、短剧公寓和视听发布中心等功能区,并成立了专业运营公司。此外,依托江北新区数字视听创业投资基金为园区企业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园区启动数字视听产业专项基金申报一站式服务机制,为优质企业提供定制培训计划。微短剧IP孵化、摄制、制作、发行、投流等全产业链可以在园区内形成闭环。产业链助推下,园区入驻企业呈现多元蓬勃发展态势:
由江苏一千零一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壹花壹视界针对即将到来的漫剧风口,公司AIGC团队自主创作了漫剧《极速重燃:系统带我复仇》,漫剧在抖音上线以来,表现强势,两天进入抖音漫剧热度榜前六,公司负责人王源表示,漫剧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将会针对AI真人短剧、AI动态漫剧赛道深度布局,以迎接风口到来。
千宸嘉澜国际文化紧扣文化发展潮流,在短剧赛道成果亮眼,推出《世上无人再似她》等多部爆款。公司创始人林海龙表示将以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微短剧为发展要点,立足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产业生态,构建起集文艺创作、IP 孵化、影视摄制发行等为一体的企业核心能力。
南京时光皓影影视有限公司注重红色题材传播,红色题材剧《血战桂子山》正在筹措中。
记者了解到,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定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PARK,已打通与省级数字视听内容审核中心的快捷通道,建成我省首个AIGC视频生成技术应用实验室,搭建起集齐剧片超市、网剧备案、影视服务、演员公社、版权保护等功能的服务平台,并迅速汇聚起包括视听企业、版权公司、技术集成装备类企业、MCN公司等在内的50多家上下游企业。
短剧对人才的需求度比较高。为此,南京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南京江北新区科投集团、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联动在宁高校,建设高校短剧联盟,搭建涵盖编剧、表演、AI等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体系,并通过举办选角交流会等活动,为人才支撑精准出招。
“今年3月,我们举办了‘我是演员’微短剧演员选角,吸引近300位演员朋友参加选角交流,为精品微短剧提供了人才库,也为省内高校表演、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以及爱好者提供舞台和事业机会,实现多赢。”袁丽表示,该活动得到多方认可,9月20日即将走进校园,开启新一轮大学生专场选角活动。
眼下,短剧已从野蛮生长时代进入精品化时代。从内容创作到市场环境优化,从产业基地培育到人才队伍建设等,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走在行业探索的前列,有力推动南京成为微短剧创作与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虞越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