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换管理者视角,又满是委屈,涨薪、团建、人体工学椅、下午茶配齐,照片里员工笑得比谁都甜,一进办公室却还是低气压满格。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在职场,几乎每个打工人都吐槽过领导只派活不关心死活,觉得顶头上司像台没有感情的任务分配机。
可换管理者视角,又满是委屈,涨薪、团建、人体工学椅、下午茶配齐,照片里员工笑得比谁都甜,一进办公室却还是低气压满格。
两边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明明都在为工作奔波,却始终没踩在同一个节奏上。
这种错位背后,藏着很多管理者的惯性误区,总想着用“管理”的方式掌控员工的幸福感,仿佛列个福利清单、开几次动员大会,就能让团队保持高昂情绪。
但彭凯平的观点恰恰点破了这层迷思,情绪本就不是能靠“管”来控制的,就像没人能在堵车时强行压下烦躁,更不可能凭主观意愿左右几十号人的心理状态。
强行干预的结果,往往是越用力越失控,最后管理者累得够呛,员工也没觉得多幸福。
要打破这个怪圈,或许该学学任天堂做游戏的思路。
这家靠《超级马里奥》《塞尔达传说》风靡全球的公司,从不是靠“指令式管理”催生出爆款,反而把“玩”的逻辑搬进了职场。
十几年前,任天堂计划开发新IP,交给了资历深厚的老员工野上恒。
按常规操作,管理者大概率会给出明确方向,“参考之前的爆款框架,三个月出初稿”,但野上没这么做。
他只定了两个边界,四对四团队对战、拒绝暴力击杀核心,剩下的空间全交给团队“自由折腾”。
团队最初的想法天马行空到让人捏把汗,射击游戏不击杀,那就比谁涂的颜色块大,能喷颜色,不如让乌贼当主角,主角是乌贼,干脆构建一个海产街头文化世界。
这种在旁人看来“不靠谱”的创意,野上没叫停,反而让大家“继续玩”。
他既不插手细节设计,也不强行纠正方向,只做那个最忠实的“玩家”,偶尔给出一句反馈。
最后,这款名为《斯普拉遁》的游戏,成了风靡全球的现象级作品,销量和口碑双丰收。
任天堂的逻辑,本质上就是彭凯平所说的“幸福流场”,不盯着个体的情绪波动,而是搭建一个能让员工自然产生价值感和快乐的环境。
这个环境的核心,离不开三根支柱,安全感,使命感,掌控感,少了任何一根,都成不了气候。
安全感是职场的“地基”,很多管理者遇到员工状态差,第一反应是“逐个谈心解决”,就像鱼缸里有鱼生病,只想着捞出来单独治疗,却忘了检查水质。
可真正的问题往往出在环境上,员工不敢提不成熟的想法,怕被嘲笑,不敢指出领导的错误,怕被穿小鞋,不敢为工作争辩,怕影响同事关系。
当员工把精力都花在“保命”上,猜心思、防同事、琢磨甩锅,再丰厚的福利也填不满内心的疲惫。
要筑牢安全感,关键在管理者的姿态,不是靠画大饼或搞特殊照顾,而是带头“示弱”,承认自己的决策可能有疏漏,主动为团队的失误承担责任。
把员工当“人”而非“资源”,非紧急情况不占用下班时间谈工作,让大家知道“KPI之外,你的状态更重要”。
更要守住规则底线,奖罚分明不搞人情特例,清晰的规则才是最踏实的安全感来源。
使命感是团队的“方向”,很多打工人觉得工作没意思,不是因为任务太难,而是看不到自己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写代码的只知道敲键盘,却不知道这些代码能让数十万用户用上流畅的应用,做PPT的只清楚改版式,却没见过方案落地后游客打卡的热闹场景。
就像巨轮上的维修工,整天对着扳手螺丝钉,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让巨轮驶向更远的地方。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帮员工“看到巨轮”,把公司的宏大使命,翻译成一个个具体的用户故事。
不是说“我们要做行业第一”,而是讲“我们的产品能帮独居老人轻松在线买菜”。多创造员工和用户接触的机会,让他们亲耳听到“这个功能帮了我大忙”,比十次动员大会都管用。
更要做“布道者”,在周会、团建时反复传递工作的价值,让使命感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认同。
掌控感是员工的“动力”,不少管理者总怕员工“做不好”,于是把缰绳攥得死死的。
走哪条路、走多快、怎么做,都要按自己的标准来,可就像放牛时把缰绳勒得太紧,牛会烦躁停下,员工也会在这种“失控感”里逐渐麻木。
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说的就是这种状态,长期被安排、被控制,慢慢就失去了主动尝试的勇气,最后干脆“躺平”。
任天堂的野上恒,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定好目标和边界,就把“手柄”还给团队,颜色怎么涂、乌贼怎么设计、世界观怎么搭建,全由员工自己决定。
这种掌控感,让员工从“执行机器”变成了“创造者”,他们会为了让游戏更好玩而主动加班,会为了一个创意细节争论不休,因为这是“自己的作品”。
管理者要做的,不是当“监工”,而是当“游戏设计师”,设计好玩的目标、清晰的规则、有吸引力的奖励,剩下的,就放手让员工去“通关”。
如今的职场早不是“给钱就干活”的时代了,物质条件好了,大家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越来越高。
那些还在靠“哄”来维持员工情绪的管理者,本质上是用错了力。
搭建“幸福流场”,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管理者从“指挥者”变成“搭建者”,需要耐心等待环境慢慢起作用,需要勇气打破惯性,接受“不按套路出牌”的可能。
但一旦这个场搭建起来,带来的不仅是员工的幸福,更是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说到底,职场里的幸福从来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当安全感、使命感、掌控感都到位了,员工自然会在这个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管理者也不用再为“员工不幸福”而焦虑。
来源:ho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