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沿生物股东心里估计也悬着,今年已是上市第5年,公司却还在亏。9月16日,这家被称为“抗艾第一股”的企业在南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累计亏损近15亿成为现场最敏感的话题。支撑营收的药只有一款,海外市场至今挂零,小核酸药物还在路上。扭亏,真的有戏吗?
前沿生物股东心里估计也悬着,今年已是上市第5年,公司却还在亏。9月16日,这家被称为“抗艾第一股”的企业在南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累计亏损近15亿成为现场最敏感的话题。支撑营收的药只有一款,海外市场至今挂零,小核酸药物还在路上。扭亏,真的有戏吗?
前沿生物2013年成立,总部在南京,是国内少数专注做抗病毒创新药的公司,主要盯着两个方向:HIV治疗药物和小核酸药物。2020年上市的时候,它还被称为“抗艾第一股”,风头挺劲。
可五年半过去了,账面上还是亏。光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就亏了9735万,虽然比去年同期的亏损幅度收窄了一点,但离真正赚钱还远得很。
目前公司几乎就靠一个产品撑着呢——艾可宁。
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抗HIV融合抑制剂,2018年获批,2020年进了医保。看起来是个“潜力股”,但奇怪的是,上市七年,销量始终没爆发。
有股东在现场就直接问了:“艾可宁产能利用率一直这么低,市场推得也慢,是不是产品本身有啥问题?”
公司高管也没回避,坦言2024年产能利用率只有11%。虽然产销率有85%,但总体的销售规模太小,导致分摊下来的固定成本居高不下。
比方说全球抗艾药巨头吉利德,他们家的药在美国卖4000美元一个月,进了中国医保之后,价格压到只有800块人民币。“这简直就是在倾销”,公司高层这么说。
价格被压得这么低,国产药确实很难做。
另一个被尖锐提出的问题是:海外市场怎么一直没动静?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拓展费还剩88万,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项支出直接变成了0。
海外收入,至今仍然是0。
公司解释起来也挺实在:艾可宁要想在欧美上市,得重新做三期临床试验,烧钱、耗时间,门槛非常高。
但国外药进中国却没这么麻烦。
投入大、回报慢、市场环境不明朗——综合考虑下来,公司决定还是先把精力放回国内。
2025年以来,前沿生物的股价涨了接近60%。不过这波行情跟艾可宁没啥关系,而是靠另一个概念——小核酸药物。
数据显示,2016–2022年间全球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295%,预计2025年总规模能冲到250亿美元。
前沿生物目前布局了三款小核酸药物,都是靶向补体系统的,编号分别是FB7011、7013和7014。其中7013已经完成GMP批次生产,预计2025年底提交IND申请,另外两个还处在临床前。
但哪怕是最快的一个,距离真正上市销售也还要7–8年。
创新药研发就是这样,长周期、高投入,可对一家一直亏钱的公司来说,时间,恰恰是最等不起的。
小核酸是未来、是希望、是资本市场看好的故事,但它解决不了前沿生物2025年的财务危机。
说到底,前沿生物不是没技术、没方向。但市场是很现实的,最终拼的是你能不能自己活下来。
就像股东最后问的那句:“扭亏,你们到底靠什么?”
这个问题,公司还没给出真正让人安心的回答。在资本市场的耐心耗尽之前,前沿生物可能需要拿出一张更清晰的时间表、一条更实在的路径。
来源:龙医生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