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自源头便带着磅礴气势奔涌而下,她穿凿崇山峻岭,横贯中原沃野,将苍茫大地连缀成篇,像一条温暖的纽带,将沿黄九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紧紧系在一起。
大河网讯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自源头便带着磅礴气势奔涌而下,她穿凿崇山峻岭,横贯中原沃野,将苍茫大地连缀成篇,像一条温暖的纽带,将沿黄九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紧紧系在一起。
9月18日晚,“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举行,情景讲述《我家门前幸福河》由沿黄九省区代表娓娓道来,观众从中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河——
幸福河是源头湿地的清澈
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22万各族群众守护着这片江河之源,怀着对草木山水的敬畏,把生态守护融入了日常。海东市循化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马忠明采访过的牧民才让大叔,如今就成了这样一名生态管护员,日复一日巡护着源头的每一片草场、每一条溪流,才让大叔相信只有自己放的是“生态羊”,才能守住子孙福。“黄河安澜,始于源清。”马忠明说,正是无数像才让大叔一样的源头守护者,用双手捧起了母亲河最初的清澈。
当黄河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划出第一道优美的弧线,风中的青草香里,蕴藏着一代人的信念。今年是阿坝州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从教师转行为湿地守护者的第18年,懂汉语和藏语的他跟着科研专家学习识鸟、修复湿地、推广科学放牧,将保护的理念传递给当地牧民。看着黑颈鹤的濒危等级从“易危”降至“近危”,他欣慰地笑了,“守护这片孕育了童年所有美好的湿地,就是守护母亲河跳动的脉搏”。
幸福河是文脉流淌的回响
黄河水携着祁连山的雪水,滋养出甘肃的壮美山河与敦煌的璀璨文化。在兰州黄河之滨,母亲河的美不仅是云海祁连的磅礴气势,更是蕴含滋养万物、哺育文明的深沉力量。正如甘肃籍作家张庆涛(笔名:沐泽川)所感:“她西来东去冲垮昆仑,她咆哮万里触及龙门,可是在家里她却平静地流淌,滋养着我们。”
黄河文化在陕西的土地上流淌千年。一方宋代的白釉“黄河诗”瓷枕,素胎温润如河岸卵石,枕侧刻着“黄河映晓星”的诗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陈媛将舞台变为“历史现场”,“八百年前,窑工取黄河岸陶土,将文化热爱凝于瓷枕,让使用者能在梦中触摸到母亲河的脉搏。”如今,这方小枕超越了消暑枕具的旧时功用,化身为讲述母亲河故事的“轻骑兵”。
幸福河是沃野生长的希望
九曲黄河在宁夏平原造就了“塞上江南”的富饶传奇,然而,富饶的背后曾是与风沙的艰苦较量。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酒店分公司运营总监吴占军说,“面对黄沙侵袭,不屈的宁夏人用智慧与汗水,以麦草方格在沙海中织就了153公里的绿色锁边带,宛如一道生态长城,硬生生让‘人进沙退’的梦想扎根大地。”昔日的沙丘,如今稻浪翻滚、枸杞红艳、葡萄酒香醇,星空文旅声名远扬。黄河以丰厚的物产,回馈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坚韧的守护。
2万余公里,深入40余个县(市、区),采访了50位护河员、新农人、非遗传承人等典型人物……为了深入讲述山西百姓因河而兴的生动故事,从2022年开始,山西连续三年推出了《我家就在河边住》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鲜活地印证了黄河已从昔日的“纾困之河”,真正变成了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源与富裕之路。
幸福河是大河安澜的守护
在内蒙古包头的黄河浪涛中,中国好人、“三哥”王金清的名字家喻户晓。生在河边,长在浪里,二十多年间,他从激流暗涌中抢回了150多条生命。2013年,他和兄弟们组建了黄河水上救援队,成为“离水流最近的哨兵”。在他身后,是日益坚固的防线——163公里堤防如钢铁臂膀,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小白河应急分洪区构筑起安澜屏障。“守着河就是守着家。”王金清目光坚定地表示,“我身后是整座城的力量。”
河南,作为黄河治理的“主战场”,见证了从“人水相争”到“人水共生”的智慧蜕变。郑州黄河畔的南裹头险工,其前身花园口水利枢纽曾因设计失误被爆破拆除。惠金河务局职工王玉说,“这段历史遗址已融入生态保护大局,蜕变为滩地公园中集生态、观景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崭新地标。”南裹头险工的新生,正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幸福河是大河共绘的未来
河海终相逢,黄河在山东东营入海,碰撞出壮丽的自然奇观,也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记者石永薇说,曾经的光板地、盐碱滩,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已嬗变为水草丰美、鸥鹭齐飞的生命沃土。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的抉择,换来了生态的繁荣;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的转型,让绿色成为山东沿黄发展的最鲜明底色。
上游的湖泊像黄河的眼睛,中沃的田野是她的馈赠,下游的湿地成了飞鸟的家。而我们,住在她沿途的某个角落,接过她的故事,也写下自己的篇章。
大河汤汤,奔流不息。黄河安澜,源于源头,成于全程。这全程里有生态的常青、安澜的坚固、富饶的希望、文脉的回响,更有千万人共赴的未来。
幸福河,从来不是单点的微光,而是黄河万里长卷上安澜永续、生机盎然、文化昌盛的新时代图景。(王怡潇 董蕾)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