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偏心弟弟半生,临终前交给我一把钥匙,打开后我泣不成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16:38 1

摘要: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我心里,对我娘李桂英,我有过怨,有过不解,甚至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隔阂。

半生“旁观”,一把冰冷的钥匙

我叫 赵秀莲,今年快六十了。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我心里,对我娘 李桂英,我有过怨,有过不解,甚至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隔阂。

这隔阂,就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几十年,直到娘临终前塞给我那把冰冷的小钥匙,我才终于……唉,不提也罢,一提,这眼泪就忍不住。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医院里消毒水的味道浓得化不开。

娘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呼吸微弱。

我和弟弟 赵卫强 守在旁边,心里都明白,娘的时间不多了。

卫强 趴在床边,哭得像个孩子,抓着娘的手一声声地喊“妈”。

娘的眼睛半睁着,浑浊的目光在我们俩脸上转了又转,最后落在了我身上。

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我招了招手。

我赶紧俯下身,把耳朵凑到她嘴边。

秀莲……” 娘的声音细若蚊蝇, “床头……柜子……底下……那个……小木盒……钥匙……给你……

她断断续续地说着,一边说,一边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把小小的,泛着黄铜色的钥匙,硬塞进了我的手心。

那钥匙冰凉,硌得我手心生疼。

我愣住了。

一把钥匙?

给我?

为什么给我?

我们家,或者说,在我娘 李桂英 的世界里,好像所有“好东西”,所有重要的东西,都理所当然是弟弟 赵卫强 的。

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

我们家在北方一个普通的工业小城。

赵老实 是个技术工人,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老实本分,不太会说话。

李桂英 是个家庭妇女,能干,泼辣,家里家外一把手。

我是老大,下面隔了三岁是弟弟 卫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巴。

可就算再紧,娘总有办法“变”出点好东西给 卫强

一颗糖,她会掰成两半,大的那半给 卫强

一块布,她会先给 卫强 做新衣裳,剩下的布头才轮到我。

家里来了客人,做了点好吃的,娘总是先把 卫强 拉到跟前,让他吃饱了,才轮到我。

我那时候小,不懂什么“重男轻女”的大道理,只觉得委屈。

为什么娘总是向着弟弟?

我是不是她捡来的?

我哭着去问爹 赵老实

爹叹口气,摸摸我的头:“ 秀莲,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可凭什么呢?

就因为我是姐姐?

就因为我是女孩儿?

这种“理所当然”的偏心,像影子一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

吃饭, 卫强 碗里的肉总比我多。

过年, 卫强 总能穿上簇新的棉袄,而我多半是捡他穿小了的旧衣服改改。

上学, 卫强 不爱学习,娘却想法设法给他请家教,买各种辅导书。

而我成绩比他好,娘却总说:“ 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嘛?早晚要嫁人的。

初中毕业,我的成绩足够上高中,可娘说家里困难,供不起两个学生,让我去技校学个手艺,早点出来工作,帮衬家里。

卫强 呢?成绩一塌糊涂,娘却托关系、找门路,硬是把他塞进了高中。

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偷偷躲起来哭。

我觉得娘不爱我。

在她眼里,只有儿子 赵卫强

我这个女儿,不过是泼出去的水,是给弟弟铺路的石子。

心里的怨气,就像野草一样疯长。

后来,我技校毕业,进了工厂当工人。

上班第一天,我就把大部分工资交给了娘。

娘接过钱,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点头,转身就给 卫强 买了一双当时很时髦的运动鞋。

那一刻,我的心凉透了。

我发誓,我一定要争气,要离开这个家,证明给她看,女儿不比儿子差!

再后来,我遇到了我丈夫 王建军

建军 是个憨厚可靠的男人,也是工人家庭出身,很理解我的处境,对我也好。

我们结婚,娘没给什么陪嫁,只给了我两床旧被褥。

卫强 结婚的时候,娘几乎掏空了家底,给他买了新家具,还到处借钱给他办了风风光光的婚礼。

我结婚后,就搬出去住了。

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疼爱我的丈夫,后来又有了儿子 小宇,我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但每次回娘家,心里总还是不舒服。

娘的话题,永远围着 卫强 转。

卫强工作怎么样了?

卫强他们家房子该换了吧?

卫强媳妇又看上件新衣服……

好像我这个女儿,我的家庭,我的生活,她一点也不关心。

张姨李叔 这些老邻居,有时候也会半开玩笑地说:“ 桂英,你这心可偏到胳肢窝啦!秀莲多懂事,你怎么就看不到呢?

娘听了,也不反驳,只是笑笑,或者岔开话题。

渐渐地,我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不是不孝顺,是怕触景生情,怕听到那些让我心里添堵的话。

我以为,我这辈子,和我娘之间,也就这样了。

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客客气气,维持着表面的母女关系。

直到她病重住院。

直到她临终前,把那把冰冷的钥匙塞到我手里。

我握着那把小小的钥匙,看着娘慢慢闭上眼睛,听着 卫强 撕心裂肺的哭声,心里一片茫然。

这把钥匙,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娘最后的一点念想?

还是……又一个我无法理解的,关于偏心的证明?

它能打开什么?

一个旧箱子?一个抽屉?

里面会是什么?

几件不值钱的旧物?还是……别的什么?

我不敢想,也不愿去想。

娘的葬礼,是 卫强 一手操办的。

他忙前忙后,悲痛之余,也隐隐带着一丝当家作主、继承家业的理所当然。

我像个局外人,默默地看着,心里五味杂陈。

那把钥匙,被我随手放进了口袋里,几乎忘了它的存在。

各位老哥老姐,你们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吗?从小到大,一直觉得父母偏心,心里那股劲儿,是不是特别难受?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二)尘封的木盒,无言的母爱

娘的后事办完后,日子还得继续过。

我和 建军 回到了自己的家。

弟弟 卫强 则名正言顺地住进了娘留下的那套老房子里。

房子不大,地段也一般,但在我们那个小城,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了。

卫强 继承房子,我一点也不意外,也早就认了。

只是心里,终究是有些失落的。

那把钥匙,被我扔在了床头柜的抽屉里,和一堆杂物混在一起。

我刻意不去想它。

我怕打开的,又是一个让我伤心的“真相”。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

一天, 卫强 打电话给我,说他要彻底收拾一下老房子,里面有些我和爹娘的老物件,问我要不要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想留作纪念的。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毕竟,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童年和青春的记忆。

周末,我一个人回到了那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老房子。

房子里空荡荡的, 卫强 已经把大部分家具都处理掉了,只剩下一些舍不得扔的旧东西堆在角落。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尘封的味道。

我慢慢地在屋子里走着,看着墙上褪色的印记,抚摸着窗台上斑驳的漆皮,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在这个房间里,我曾经因为没得到新衣服而偷偷哭泣。

在那张桌子前,我曾经羡慕地看着弟弟吃苹果。

就是在这个门槛,娘把我送出嫁,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淡淡说了一句“好好过日子”。

心头又是一阵酸楚。

我在一个角落里翻找着,想找几张爹娘的老照片。

翻着翻着,我的手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

是一个深棕色的小木盒子,上面没有雕花,样式很普通,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盒子不大,大概也就一个鞋盒子那么大。

上面落满了灰尘。

我把它拿起来,擦了擦灰,发现上面竟然还有一个小小的锁孔!

是锁着的!

我的心,猛地一跳!

我想起了那把钥匙!

那把娘临终前塞给我的,冰冷的黄铜钥匙!

难道……这个盒子,就是用那把钥匙打开的?

我的手有点发抖,赶紧从口袋里(我竟然下意识地一直把它带在身上!)掏出那把钥匙。

试探着插进锁孔。

“咔哒”一声轻响,锁开了!

我的呼吸一下子屏住了。

这个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

是娘留给我的“遗产”吗?

是一些不方便让 卫强 知道的东西?

我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慢慢地,慢慢地打开了盒盖。

盒子里面,没有我想象中的存折、房契,也没有什么金银首饰。

只有一沓沓用红线仔细捆好的东西,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

最上面,是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爹和娘,抱着两个襁褓中的婴儿。

一个是我,一个是 卫强

娘抱着我,爹抱着 卫强

照片上的娘,笑得那么温柔,看着我的眼神,充满了慈爱。

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原来,娘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看我的……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照片,下面露出来的东西,更是让我心头巨震!

那是我小时候的涂鸦!

几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小人,我早就以为被娘骂着扔掉了!

还有一只小小的,褪了色的虎头鞋!

那是我刚学走路时穿过的,我记得娘说过,早就找不到了!

还有几张我的奖状!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我都忘了自己还得过这些,娘竟然都收着!

奖状的边角,有些磨损了,看得出来,是经常被翻看的样子。

下面,是一沓信件。

有几封,是我当年在技校时写给家里的,报平安,说点学校的趣事,字迹幼稚得很。

还有几封,是我工作后,逢年过节寄回来的贺卡。

我没想到,这些我自己都快忘了的东西,娘竟然像宝贝一样,一封封,一张张,全都珍藏着!

最底下,压着一个笔记本。

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练习本,封面都磨破了。

我颤抖着手,翻开了笔记本。

里面是娘的字。

她的文化不高,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有很多错别字,但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这不是日记,更像是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特别是对我这个女儿,无法言说的内心独白。

第一页,写着我的出生日期。

旁边用红笔标注着: “秀莲娘的大闺女,长得像我,脾气也像我,犟!”

往后翻,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很多都是我早已遗忘的细节。

“今天秀莲第一次喊娘,我高兴得哭了。”

“秀莲发烧,烧到快四十度,我抱着她跑了几里路去卫生所,吓死我了。”

“秀莲上学了,背着新书包,一蹦一跳的,真好看。”

“这丫头,倔得很,让她少看点书,对眼睛不好,她不听,偷偷躲在被窝里看。”

看着这些文字,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

原来,我的成长,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不是不被关注的那个。

继续往后翻,是一些关于“偏心”的解释,或者说,是一个母亲笨拙的辩白。

“卫强这孩子,从小身体弱,脑子也笨,不看着点,怕他吃亏。”

“秀莲不一样,她聪明,能干,像一棵小树,不用扶自己就能长得直。我总觉得,她不需要我/操那么多心。”

“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可能不疼?可这肉,有的厚,有的薄。秀莲是那块厚实的肉,能扛事。卫强是那块薄的,风吹草动都怕他受伤。”

“让秀莲去技校,是我不对。可家里实在太难了。卫强那成绩,不上高中就没出路了。秀莲学个手艺,起码饿不着。我知道她委屈,可我……我能怎么办?”

“看秀莲第一次拿工资回来,我又高兴又心酸。这孩子,太懂事了。我把钱给卫强买了鞋,心里也不得劲。可卫强那孩子,虚荣,没新鞋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唉,都是我的错。”

“秀莲结婚,我没给啥像样的东西。不是舍不得,是家里真没钱了,都给卫强结婚掏空了。我对不起这孩子。看她婆家对她好,建军也踏实,我就放心了。”

“秀莲不常回来了。我知道,她心里有疙瘩。我嘴笨,不会说好听的。每次看她回来,想跟她好好说说话,可一张嘴,就变成问卫强的事了。我怕她觉得我烦,怕她看不起她弟,更怕她……觉得我这个娘没用。”

“其实秀莲娘一直觉得你最有出息。你靠自己,把日子过得那么好。娘为你骄傲,真的。只是……这话,我说不出口。”

本子的最后几页,是娘病重后写的,字迹更加潦草,几乎难以辨认。

“我快不行了。卫强是指望不上了,还得是秀莲

“这个盒子,一定要交给秀莲让她知道,娘……娘心里有她。一直都有。”

“秀莲我的好女儿,下辈子,娘……好好爱你……”

看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了,抱着那个小木盒子,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

几十年的委屈,几十年的不甘,几十年的怨恨,在这一刻,都被这无声的母爱融化了。

我哭得撕心裂肺,仿佛要把这半辈子积攒的泪水,一次性流干。

原来,我不是不被爱的那个孩子。

原来,娘的偏心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的无奈、愧疚和笨拙的爱意。

她不是不爱我,她是用了她以为对我好的方式在爱我。

她觉得我坚强,能扛事,所以把更多的担忧和扶持给了她认为更“弱”的弟弟。

她为我骄傲,却羞于表达,只能默默地把我成长的痕迹珍藏起来。

我这个傻女儿啊!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只看到了表面的“偏心”,却没有试着去理解娘的心?

为什么我要等到她离开人世,才通过这把钥匙,这个盒子,这些笨拙的文字,读懂她深沉而无言的母爱?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份迟来的理解,让我心如刀绞,悔恨万分。

“妈——!娘——!” 我朝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出绝望的哭喊。

可是,再也没有人回应我了。

我不知道哭了多久,直到弟弟 赵卫强 走进来。

看到我抱着盒子,哭得像个泪人,他吓了一跳。

“姐?你怎么了?这……这是什么?” 他蹲下来,看着我手里的盒子和里面的东西,也愣住了。

他拿起那个笔记本,翻看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到疑惑,最后变成了深深的愧疚和无地自容。

“姐……” 卫强 的声音哽咽了,“我……我不知道……妈她……”

我抬起泪眼,看着这个我“怨”了半辈子的弟弟。

这一刻,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了。

他也只是个被母亲用“特殊方式”爱着,可能也并不完全理解这份爱的孩子。

我们都是母亲笨拙爱意下的“产物”。

我摇摇头,擦干眼泪,把盒子小心翼翼地盖好,紧紧抱在怀里。

这里面,装着我迟到了几十年的,母亲的爱。

虽然沉重,但无比珍贵。

它让我明白,爱,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模样。

有时候,它藏在严厉的苛责里,藏在笨拙的表达里,藏在那些不被理解的“偏心”里。

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

各位老哥老姐,听完我的故事,你们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是不是也有一些让你曾经不理解,甚至怨恨的行为?现在回想起来,那背后,是否也可能隐藏着一份深沉而笨拙的爱呢?我们这一生,是不是欠父母一句“我懂你”?或者,我们作为父母,是不是也曾因为不善表达,而让孩子误解了我们的爱?欢迎大家聊聊你们的想法。

来源:宋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