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激活红色民族基因——王天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0:50 1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更需激活红色民族基因,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辟未来,开拓前进。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更需激活红色民族基因,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辟未来,开拓前进。

王天国是山东威海市汉族人。2001年以来,他在黔南这块民族文化土地上,自费研究水族文化艺术创新创意整整23年。最近几年,他参观了山东青岛、淄博、济南和贵州荔波县的四所邓恩铭纪念馆,查阅了许多历史档案,掌握了邓恩铭1901——1931年就义的大量一手资料,深受触动。当反复阅读了2009年9月由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时,对邓恩铭“齐鲁大地的先锋战士”这一评语,感慨万千。早在100多年前,一位生长在贵州荔波县喀斯特地貌水浦村的邓恩铭这块红宝石,从民族基因一一红色基因一一红色民族基因,一步步在华夏大地上茁壮成长,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民族基因。邓恩铭出生在贵州荔波县水浦村水族家庭,6岁入私塾,10岁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学习,新式学堂的教育使邓恩铭收到了进步思想的启蒙。直到1917年,他在离开家乡奔赴山东读书时写下了“男儿立下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的诗句。通过这首诗可清晰的看到,中华民族教育为他之后的思想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民族文化教育基础,这也是民族基因教育的宝贵财富。

图1.邓恩铭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红色基因。1917年,邓恩铭离开荔波县水莆村,跨越黎明关,途经广西、广东,又辗转上海乘船来到青岛后,他留下了立志诗一首:“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似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当他到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响应北京爱国学生运动号召,与省立第一师范学生领袖王尽美等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谈,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黑暗,直至1920年,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后,发起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红色基因的种子开始在齐鲁大地上撒播开来。

图2.邓恩铭诗: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似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

红色民族基因。1921年,邓恩铭与王尽美作为山东代表,一起奔赴上海出席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邓恩铭这位唯一少数民族代表和其他十二位代表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亲自参入到轰轰烈烈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让红色民族基因这颗种子在神州大地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邓恩铭到莫斯科参加过首届共产国际远东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接见;先后应毛泽东的邀请,两次到武汉农民讲习所授课;后来领导了淄博煤矿大罢工、青岛纱厂大罢工、青岛海港大罢工,领导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胶济铁路大罢工。不幸的是30岁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当他31岁奔赴刑场时,留下了“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为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诀别诗。他被杀害前留下的这首铿锵诗篇,是红色民族基因诞生与成长的真实写照。

图3.邓恩铭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实践证明,红色民族基因,是在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稳定性和继承性的独特民族基因文化模式。通过对红色民族基因文化构成体系的深入探讨,进而对整个民族红色基因密码进行破译与解读,对弘扬与传承华夏56个民族的红色基因这一数量庞大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估量的再生和再创造价值。

从邓恩铭民族基因的形成,到红色基因的萌发,再到红色民族基因的诞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讲,民族基因的核心价值观是观察世界、辨别是非的心灵尺度;对一个民族来讲,红色基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共同奋斗的精神依据;对一个国家来讲,红色民族基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承载着这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三节所彰显的民族文化体系具有节节向上的精神魅力。

实践充分证明,理论创新,行动指南。这也是邓恩铭红色民族基因文化旅游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需从邓恩铭的民族基因到红色基因,再到红色民族基因三节关系去进行理论探讨、理论创新,找到红色民族基因文化诞生的本根,制定出红色民族基因文化开发、推广相结合的一条最新途径,实现新时代新的飞跃。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红色民族基因就是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的民族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华轮启航的新时代,作为研究创意民族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方位激活红色民族基因,焕发民族文化艺术的生机活力,以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做得更好。

王天国在创作“红色民族基因•水书美术展”第一篇章时,把邓恩铭的诗词作为重点创作题材。通过对水书古文字的搜集、辨识和汉字翻译,充分运用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章法,引进甲骨文书法增加汉字译文的范本,大胆进行水文书法艺术的创意创作,使观众既能读懂作品文字,又不失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典范。比如邓恩铭的《立志》《就义》两首七绝詩,他运用了条屏的书法表现形式,落落大方,雍容典雅,受到书法同仁和水族同胞的基本认可和肯定,使整个展览作品有了新的面貌。在创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百幅书画作品时,运用书法和版画相结合的最新方式,书画并茂,表现新颖,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仅一年时间,在全国四省展出26场次,有机关企事业、社区厂矿农村、海陆空部队、大中小学幼儿园的29600多人参观学习,其中邓恩铭、王若飞、杨子荣等六幅作品被单位和个人收藏。

图4。贵州荔波县邓恩铭文化广场留影。

王天国深深地体会到,新时代需要激活红色民族基因。只有从少年开始抓好抓实红色基因教育,千方百计激活红色基因,增加中华民族的体内抗体,才能把红色民族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民族基因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贵州学派水书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来源:铜仁市产融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