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宾鸿舞经常作为嘉宾出席各种国际武术活动和文化交流场合。无论在哪里,她总是体态优雅,脊背挺拔,举手投足间自信又从容。
“我五十多岁的时候膝盖不好,下蹲都很困难,现在七十了反倒蹲下起立很轻松。”宾鸿舞笑着说道。
宾鸿舞经常作为嘉宾出席各种国际武术活动和文化交流场合。无论在哪里,她总是体态优雅,脊背挺拔,举手投足间自信又从容。
许多初次见面的人都惊叹她展现出的活力与年轻状态,而这一切的“秘诀”,正是她坚持习练了近二十年的太乙游龙拳。
结缘
宾鸿舞与太乙游龙拳的缘分,早在幼年便埋下伏笔。
那时,她与太乙游龙拳第十二代掌门余安仁先生是邻居,她经常看见余安仁先生在院子里练功。两家祖辈、父辈又素有来往,她从小便知晓余家人厚德待人的品行,也耳濡目染了太乙游龙拳的精妙。
宾鸿舞提到,年轻时她就对这些功夫套路心生向往,粗浅地学过一些基础拳剑,后因工作等原因无奈中断。
直到二十余年前,年轻时的积劳渐渐显现,加上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冒出不少小毛病,于是她开始试图找一门合适的功法调理身体。
最开始她也走了不少弯路,尝试了许多不同流派的套路功法,又杂又乱,学起来没有门道,更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直到想起记忆中的太乙游龙拳。
“追术先追德”,这句她铭记多年的话,成了最终的指引。怀着对余安仁先生人品与技艺的敬仰,宾鸿舞正式拜师,从此踏上了太乙游龙拳的习练之路。
钻研
拜师后,宾鸿舞才知道太乙游龙拳的一招一式里都藏着大大的学问:看似缓慢的推手,要调动腰腹力量;看似轻盈的转身,需精准控制重心。
最重要的是“练拳先练心”,只有领悟了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同修。
就这样,从基本功到套路,她细细揣摩每一个动作的精髓。动作不到位,就追着师傅一遍遍请教;节奏跟不上,就对着镜子分解每个细节。
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如今她已精通太乙游龙拳、七十二闭手、太乙乘风剑等技艺,并在国内外赛场上屡获佳绩。
第12届 “梦想杯” 香港国际武术节上,她一举夺得太乙游龙门个人金牌、女子剑术个人银牌以及集体拳术金牌;2014 年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她再次斩获太极拳类个人金牌与集体金牌;2016 年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三亚)上,她又将太极拳个人金牌、女子太极器械个人银牌、集体太极拳金牌收入囊中。2025年,在新加坡国际文化节武术精英赛上被评为“优秀裁判长”。
如今的她,身兼太乙游龙拳研究会监事、中国武术六段、国家级武术裁判等多重身份,也曾任湖南省武术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常务委员、湖南省太极拳高级教练。
这些荣誉与头衔,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她数十年如一日对太乙游龙拳不懈追求的最好证明。
传承
习练游龙拳近二十年来,宾鸿舞从未停止过对这门拳法的推广和传播。
2014年3月,她协助太乙游龙拳武学研究会秘书长田国珍女士,组织门派成员参加香港国际武术大赛。这是游龙拳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同年,在北京国际武术交流大赛上,她陪同师父师母参赛,向更多人展示游龙拳的独特魅力。
后续她多次组织带队参加国内外各类赛事,将游龙拳的魅力传递到世界各地。
2025年,在余安仁先生亲自带领下,游龙拳代表队66人参加第十一届澳门国际武术节。
"当我们的队员在台上表演时,台下观众惊叹不已,掌声雷动。"回忆起当时场面,宾鸿舞依然心潮澎湃。
热爱
谈及练习太乙游龙拳的好处,宾鸿舞深有体会,这也是她非常喜欢与人分享的话题。
她坦言,自己曾经走过弯路,直到拜师后专研太乙游龙拳,才发现这对身体真的很好。
最明显的变化是膝盖问题得到了彻底改善,她提到这一点时,还现场演示了几个深蹲动作。
“游龙拳看似柔和,实则内蕴刚劲。”宾鸿舞解释着游龙拳的特点,“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修养心性。”
习练游龙拳多年,宾鸿舞的心态也平和了很多,面对生活中的事情也不容易生气了。
从最初的爱好者到如今的领衔者,宾鸿舞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关于“热爱与坚守”的修行。
如今,年过七旬的宾鸿舞依然活跃在太乙游龙拳传承发展的第一线。她希望这套非遗拳法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更希望让更多人因其受益。
宾鸿舞已用自己证明:七十岁的她,比五十岁时更加健康、更有活力,这不仅是身体的逆生长,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升华。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无论什么年纪都能挺拔如松,从容如风;我们也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也正因这份热爱与坚守,才能跨越时光,生生不息。
来源:太乙游龙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