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 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为裂体吸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又到了外出踏春,
游山戏水的时候了~
然而,当你光着脚丫子在
小溪水肆意奔跑亲近自然的同时,
可要小心潜伏在水里的“刺客”
⬇️
血吸虫
叮上你喔~~
1
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 寄生于 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为裂体吸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日本血吸虫尾蚴
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7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其中在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
4—10月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季节。
2
经“疫水”传播,“动手”只要10秒
血吸虫病并不会直接人传人,必须经过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介导,因此是否接触“疫水”是决定感染风险的关键。
01
患者排便,虫卵入水
首先,血吸虫病患者或病畜将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排入水里。
02
伙同钉螺,猥琐发育
然后,虫卵在水中发育为毛蚴,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随后在 钉螺体内继续发育为尾蚴释放入水,这时的水体就是就有传染性的“疫水”了。
钉螺
03
接触疫水,导致感染
最后,如果人或动物不小心接触疫水,血吸虫尾蚴会侵入皮肤,之后发育为童虫、成虫,从而导致人或牲畜出现一系列症状,患上血吸虫病。
小TIPS:
血吸虫尾蚴很小,肉眼难以分辨。有实验证明,宿主动物只要 接触尾蚴10秒,就可被感染。
3
血吸虫病晚期病人
“大肚子”的瘦子
感染了血吸虫病不是马上出现症状,大部分发病于接触疫水后的5—8周。
通常因感染量、接触疫水时间频次、机体免疫和治疗情况不同,分为以下3种:
1. 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肚子痛、腹泻、肝区压痛等。
2. 慢性血吸虫病:有腹痛、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肝脾肿大,还可能出现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
3. 晚期血吸虫病:一般经过2-10年的发展,除了肚子痛、腹泻等症状外,还会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此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间也称之为“大肚子病”。
晚期血吸虫病病人
4
不想被血吸虫“叮上”?
记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疫水
外出游玩时,注意血吸虫流行区疫水的宣传栏标识与注意事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不要在野外不明水域游泳、戏水、洗衣、捕鱼、钓鱼等。
2. 做好个人防护
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疫水时,谨记穿胶鞋、胶裤、胶手套等,接触水体的皮肤部位涂抹防护霜等。
3. 不适及时就医
接触疫水后5—8周内要做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以及水体接触史。
2025年4月7日—4月13日
是我国第二个
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
主题是
“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
虽然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广泛、野生动物传染源无法根除,在部分流行区仍存在传播风险。
让我们携手并肩,以科学的防控策略为指引,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措施,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