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日子刷到一则新闻:杭州一位妈妈带孩子去急诊,住院押金得要5万,她翻遍银行卡、信用卡结果还是向亲戚借的钱。
你能相信不?竟有70%的家庭连5万块的积蓄都凑不出来,而且这般情形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前些日子刷到一则新闻:杭州一位妈妈带孩子去急诊,住院押金得要5万,她翻遍银行卡、信用卡结果还是向亲戚借的钱。
而且评论区里不少人说“这跟我家情况一模一样”。
可别以为这是个别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2024年12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家庭财务状况年度调查报告》明明白白地写着:全国家庭里,竟然有41.2%的家庭活期加上定期存款的总数都不到5万元!
更让人揪心的是,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表明61.4%的受访者“期望增多储蓄”,可实际上储蓄率同比反倒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且这样的情况着实引人深思。
为啥大家想存钱却存不下,
今天咱来好好说道说道,再给大伙呈上一套普通folks能直接用上的存钱法子。
为啥攒钱这么不易?不单单是“乱消费”,还有仨暗藏的陷阱
不少人觉着存不了钱是自个儿“管不住手乱买东西”,其实除开个人消费的习性,还有好些社会环境里的坑在拉后腿:
第一个坑是“消费主义围猎”
当下打开手机,直播带货,叫嚷着“错过便再等一年”,信用卡、花呗推出“分期免息”,不知不觉间,就买了好些,没啥用的物件。
央行2024年四季度的报告有提及,24.9%的受访者倾向于“更多消费”,相较上季度增长了0.6个百分点,而且18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过70%。
我那邻居小周,月薪为8000。每月呢会花3000去购买潮牌,还会喝网红奶茶之类的。到了年底,想要给爸妈买一件1500块的羽绒服,竟然发现余额仅仅只剩800多了。
稀缺》的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指出:“消费主义会强化我们的短期需求,使人陷入挣多少花多少的循环之中。”
第二个坑是“刚性支出压得喘不过气”
养孩子要花多少钱,
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报告》表明普通家庭从幼儿园到高中,平均每年的教育支出超过两万元;那看病情况又怎样?
国家卫健委数据表明,2024年,居民人均住院费用,较为接近1.5万元。如果偶然碰上大病,一次也许就会将多年的积蓄,花费得一干二净。
我表姐家的这种情况呢,孩子报课外培训班得花费5000元,爸妈体检以及药费加起来要3000元,两个月的工资刚好能够将这些开销给抵消掉,哪里还能够有剩余的钱去进行存储呢?
第三个坑是“把负债当资产”
不少人觉得,“购房”就等同于“攒钱”不过呢要是“房贷”的占比过高,反而会把“积蓄”给“掏光”。
银保监会2024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超三成的家庭,其房贷月供在月收入里占比达五成以上(业内把这称作“房贷压力红线”。
我那同事,老李去年购买了房子。每个月还房贷需6500,他的月薪为12000。扣除房贷与生活费后,每个月最多仅能存300块。倘若孩子想要报一个400块的绘画班,他竟然会纠结许久。
《富爸爸穷爸爸》中罗伯特・清崎讲得明明白白:“能使钱流入你口袋的乃资产,让钱流出你口袋的是负债——每个月得还的房贷,本质就是负债而且居然如此清晰地阐明了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4种“无门槛”存钱办法,(而且月光族也能够积攒下第一笔钱财)
实际上存钱并非得“缩衣节食”,重点是寻得正确办法。
我依据中国理财网(银保监会旗下的平台)的建议梳理出4个普通大众能直接运用的方案,而且月薪3000也能够施行:
方法其一:“先存后花”的黄金比例之法(新手务必学习)
发了工资,先把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给存起来,剩下的再去规划开支。
举个例子,倘若月薪为5000,首先将500,到1000块钱转至专门的账户之中,接着余下的4000块钱再去分配房租、吃饭以及杂费之类的事宜。
2024年《大众理财行为报告》于中国理财网发布,报告提及,采用此方法者,储蓄率较“先花后存”之人竟高出3倍。
我那朋友小林,原先月薪六千,压根存不住钱。用了个法子之后,每个月能存六百,半年就攒了三千六百。
前段时间,冰箱坏了,居然就拿这笔钱,直接换了新的,都不用去借钱。
《小狗钱钱》中还提及,要是想要加快存钱步伐不妨把“梦想”跟储蓄捆绑起来——比如说存的钱是“来年陪爸妈去旅游的基金”,如此便不太会轻易乱花掉
方法2:“零钱自动存”法(懒人专属)
当下不少银行APP、支付软件存在“自动转账”功能;像微信零钱通可设置“余额超出200便自动转入”,而且支付宝能够设定“每个月10号自动转500至余额宝”。
我那堂妹,是个奶茶店的店员,每个月挣4000块钱。她弄了个“要是每天收入超100就自动转20去理财账户”的设定一年下来竟然攒了六千多。
银保监会理财专家也建议采用这种方式:“小笔金额频繁存储,比一次性存入大额资金更易于持续,就像积攒零钱罐一样,不知不觉中就攒满了一罐。”
方法之三:“3到6个月应急金”的规划乃家庭必备之举)
无论收入高低,都得存下一笔“应急钱”,用来应对生病、失业这类突发状况,一般来讲建议存够3到6个月的生活费。而且居然要把这么一笔钱准备好,为那些意外情况做打算。
例如每个月花费3000元,这样就有9000到18000元可以存起来。那要怎么去存?
能分作两步走:先存个5000,当作“应急备用金”(放于货币基金里,随时能用,随时可取),而且再悠悠然地把余下的钱积攒起来。
我姑姑家每个月都往应急账户存800块钱。去年爷爷突然得心脏病,正好用这笔钱交了1.2万的住院押金,不用赶紧找亲戚借钱了
巴菲特也曾言:“应急金就如同家庭财务的‘救生圈’,在平常的时候,它派不上什么用场,不过在那紧急的时刻,却能够起到救急的作用”
方法之四,是“区分想要跟需要”的省钱法子(用来规避乱花钱)
买东西之前,先问问自己,两个问题:“不买的话,会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呢?
“能用现有东西代替吗”,
举个例子,冬天的棉衣属于“必需”可新款限量卫衣便是“心仪”;手机坏了买新的是“必需”然而刚用1年就换最新款那就是“心仪”。
我邻居家那孩子先前嚷着要买1500元的球鞋,家长和他一同列清单:家里有3双能穿的球鞋,最后买了300元的普通款式,而且省下的1200元居然存进了孩子的教育金账户里。
《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及:“富人,会率先去购置资产,而后用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去购买心仪之物;穷人则是先把想要的东西买下,最终没余下钱来购置资产”
3个真实事例:平常人怎样在1年内积攒1到5万?
光讲方法还不够,我来分享几个身边人的真实故事,看完你就明白,存钱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
月薪四千的导购,一年存下一万二
小敏是服装店的一名导购,每月收入达4000元。她运用了“零钱自动存”之法:每天下班前,都会把当日收入里的50元转入专用银行卡;待到每月发工资时,还会额外存入500元。平常买衣服,她只挑打折的款式,喝奶茶的频次也从原先的一天1杯,降至每周2杯。如此坚持了一整年,竟然存下了1.2万元。今年春节,她携父母前往海南旅游,这可是她工作五年来,首次带家人出省游玩。
案例2:三口之家,1年攒5万
老王和他媳妇每个月的工资合起来是1.5万家里还有个5岁的小孩。
他们采取“先存后花”的方式:每月拿到工资后,先划出4000元转入定期存款,其中2000元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另外2000元则留作应急备用;剩下的1.1万元用于偿还房贷5000元、支付生活开销4000元,以及孩子各项支出2000元。
平常自己买菜做饭,周末呢尽量少逛商场,多去公园。一年下来,竟然攒了5万,与此同时还提前还了部分房贷。
案例3:月光族程序员,3个月存5000
小张乃程序猿,月薪有一万,可以往每个月都把钱花得一干二净。
之后他采用“梦想绑定法”:将存钱目标定为“买一台游戏本”,每月领了工资后,先存2000进“游戏本基金”,并且还利用记账APP来记录开销,从而改掉了“冲动买数码产品”的毛病。
3个月过去,他不但存了6000,竟然还发现,之前每月胡乱花掉的钱超过3000,如今每月能够稳定地存2500。
现在就行动!3步开启你的存钱计划
看完这些之后,可千万不能再拖延,“下一个月再开始”这样的想法。
此时此刻,立刻行动起来,去做这三件事,轻松且愉快地花上10分钟就能完成:
打开手机银行,去查查自己的存款情况(别担心少也没关系,就算只有几百也没什么)。
接下来定个小目标,比如说3个月存个5000,1年存1.2万目标得具体些,这样才便于去执行。
开个“专属存钱账户”:即刻去银行APP或者支付宝、微信弄一个专门的存钱账户(比如说叫“我的小鹅账户”)。
接下来设置“自动转账”:每个月发工资那一天,自动转10%的工资进去,转完之后,再花余下的钱。
记录首笔开销:今日每一笔花费都记好,(就比如是买一瓶水这样的小事),晚间瞅一瞅哪些属于“想要”的开销像买零食啦,还有喝奶茶呢。
竟然明天尝试着削减一笔,并且将省出的钱存进专门的账户。
牢记存钱,并非让你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是让你不至于因5万块钱,而急得掉下眼泪;也不会因突发状况,四处去借钱;更不会羡慕他人,能够轻松地带着家人去旅游。
就如中国理财网所说:“储蓄的本质不是‘攒钱反倒好似攒‘应对生活的本钱’。”
最后分享一个我的小秘密:
去年初我的存款才2000块,靠着“先存后花”和“零钱自动转入”的方法到年底居然存下了3万元。现在就算突然遇到要花钱的情况,心里也安稳了许多。
你同样能做到,就从今天起存下第一笔钱,三个月后再回头看看,你会庆幸自己现在的决定。别忘了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存钱目标,我们一起打卡互相监督。
来源:姗姗音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