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制取消“苹果税”,欧日韩达成协议,为何中国依然保留30%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5:20 1

摘要:在美国,关于“苹果税”的争议由来已久。过去几年,苹果在其App Store的抽成比例一直饱受诟病,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诉讼中,法院最终裁定苹果不得从App Store之外的销售中收取额外费用。这一判决不仅意味着苹果不得不调整其收入策略,更代表着反垄断监管对科技巨头

编辑:y

在美国,关于“苹果税”的争议由来已久。过去几年,苹果在其App Store的抽成比例一直饱受诟病,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诉讼中,法院最终裁定苹果不得从App Store之外的销售中收取额外费用。这一判决不仅意味着苹果不得不调整其收入策略,更代表着反垄断监管对科技巨头的强有力干预。法官的禁令直接打破了苹果长期以来的垄断格局,开发者和消费者都将迎来实实在在的利好。比如,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的代表表示,这将极大降低开发成本,也让用户享受到更公平的价格。

一直以来,“苹果税”都很有争议的话题,不止在中国,在欧洲、日本、韩国,甚至美国本土,都饱受争议,并且苹果也因此遭遇了多次“反垄断”调查和起诉。但由于30%的“苹果税”每年可以给苹果公司贡献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营收,始终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苹果,也不会轻易放弃或退步。

苹果那个以AppStore为核心的封闭软件帝国,向来以其高利润的“过路费”模式闻名于世。但现在,这套玩法正被全球范围内的反垄断法律行动系统性地瓦解。

长期以来,那高达30%的佣金率在全球各地都点燃了争议的火药桶。进入2024年,苹果终于在欧盟、日本等地率先做出了妥协,不得不将费率下调至17%到27%不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让步,而是一种溃败的信号。

更具颠覆性的打击来自美国本土。在与游戏开发商EpicGames那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中,美国法官的一纸禁令直接挑战了苹果的核心权力,禁止其对通过外部链接完成的交易进行抽成。这一剑,可能直接砍掉苹果超过60亿美元的年收入。裁决结果表明,苹果的数字收费权,正从过去那个“全球统一价”,退化为“看人下菜碟”的区域差异化对待。

麻烦远不止于此。挑战不仅仅局限于AppStore,苹果的另一条隐秘财路——谷歌为了成为Safari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而支付的天价费用,同样面临着反垄断的法律大棒。这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苹果利用其强大的芯片技术和iOS系统所构建的封闭护城河,来获取高额软件利润的整套商业逻辑,正受到全球监管机构的系统性审视。

然而,在一片风声鹤唳中,中国市场似乎成了一个“例外”。在这个对苹果而言至关重要的海外阵地,30%的费率标准依然坚挺如初。当然,这笔成本最终并不会凭空消失,它被开发者们悄无声息地转嫁给了消费者。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同一个视频应用的会员,安卓用户可能只需要15元,而苹果用户则需要支付22元。这背后,是苹果在中国市场凭借品牌优势积累起来的极高用户忠诚度在做支撑。但隐忧同样存在,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实力日益强大,这种差异化的“特殊待遇”还能维持多久,没人能给出答案。

为了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和关税成本,苹果正在重构其全球硬件供应链。这无疑是一场代价高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豪赌。

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随之而来的关税政策。据估算,这可能导致苹果单个季度的成本剧增约9亿美元。面对如此现实的威胁,蒂姆·库克亲口证实,公司正将供应链向印度和越南大规模转移,他直言,将所有生产集中在一个地方的风险实在太高了。

这场战略转移有着相当精细的规划。未来的蓝图是,销往美国市场的绝大多数iPhone将在印度完成生产,而几乎所有其他硬件,比如iPad、Mac和AirPods等,则交由越南的工厂制造。此举不仅是为了避险,也暗含着开拓印度等新兴市场巨大潜力的野心。

尽管苹果最近的财报依旧亮眼,季度销售额增长了5%,达到950亿美元,净利润也增长了近5%,达到248亿美元,但这并不能掩盖转型的巨大挑战。要知道,苹果在中国耗费了数十年才建立起那个庞大而高效的制造体系,那里有熟练的工人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难以在短时间内于新的地点被完美复制。这意味着巨大的时间与资源投入,每一步都走在钢丝上。

软件收入受限与硬件成本上升的双重夹击,正从根本上挤压着苹果的利润空间,迫使其在技术创新、市场策略和用户关系上寻求一个全新的平衡点。

一方面 软件“过路费”因法律裁决和区域性协议而不断缩水。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转移和关税带来的硬件制造成本持续攀升。这种“收入降、成本升”的趋势,对苹果引以为傲的利润率构成了长远的威胁。

除了内部压力,外部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已经导致iPhone的销量出现下滑。这进一步削弱了苹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维持高定价策略的底气。

当两条传统的盈利支柱都开始动摇时,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来维持产品溢价和用户忠诚度,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然而,尴尬的是,在当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赛道上,苹果似乎扮演了一个追赶者的角色,新功能的推出总是慢半拍。这很可能成为其未来增长道路上又一个沉重的包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苹果正挥手告别过去数十年“坐享其成”的黄金时代,进入一个必须在法律、地缘政治、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等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的新时期。

未来,其软件生态的开放程度,硬件供应链的重塑效率,以及能否在人工智能等下一代技术浪潮中重夺引领地位,将共同决定这个科技巨头能否成功穿越当前的结构性风暴,并为自己定义下一个十年的增长曲线。

来源:影史奇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