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轻帅气的一个小伙子,本来在北京做设计的,一年挣五六十万,上个月突然回村包了十亩地开始种树苗。可能有很多人会问,种树苗那里有那么赚钱,也不知道种的是什么树苗,
年轻帅气的一个小伙子,本来在北京做设计的,一年挣五六十万,上个月突然回村包了十亩地开始种树苗。可能有很多人会问,种树苗那里有那么赚钱,也不知道种的是什么树苗,
原来他种的是脐橙苗,不是种橙子。现在村里很多脐橙园都得了黄龙病,树一染上就得砍,所以需要大量新苗补种。他从农业大学学的技术,用一种叫芽接的方法培育苗子,比普通种子长成的苗好很多。
他说普通种子长的苗子可能活不了,或者几年才长成,而嫁接的苗能扛病,一年就能卖。现在一株能卖三十块,一亩地能种七千棵,十亩地总共就是二十多万一亩。算下来确实能到两百万。
以前我们都觉得种地是粗活,现在才知道里面这么多讲究。他每天蹲在地头研究树苗,跟在北京上班一样忙。之前他爸妈死活不同意,现在天天帮他晒绳子扎树苗。
村里老王家果园去年全死了,花了大价钱买他的苗子补种。我看他手机里还有好多陌生号码,都是外省打来问有没有苗卖的。
最开始街坊都笑话他脑子进水,现在都不敢说了。他屋里堆着一摞农业大学的论文,天天泡在地里观察叶子颜色。问他为啥不收徒弟,他说技术门槛高,一般人搞不赢。
现在他白天照看苗子,晚上还在自学植物病理课。听说附近县城有个农业公司想找他合作,被他推了。我看他电脑里存着好多嫁接教学视频,准备自己摸索新方法。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新闻说城里人回乡创业有补贴。张大哥媳妇还在北京带娃,他偶尔视频时总对着镜头展示新长的芽点。前几天暴雨冲坏了几垄地,他连夜搭雨棚保护小苗子。
说实话一开始以为他是想回来轻松,现在看他比上班还累。但账本上密密麻麻的订单数字,确实是真金白银。他准备明年再包二十亩地,不过最近在研究防虫的新药方。
今天问他要不要直播卖货,他说苗子要保证质量,不敢盲目扩大。地头立着块木牌写着"嫁接存活率98%",后面还画了几个示意图。现在连镇上的中学都来找他给生物课当实践点。
村里新修的公路边上,他的苗圃排得整整齐齐。每天早上六点就能看见他在给树苗浇水,喷农药时戴着专业的防护面罩。这哪是种地,完全是实验室搬到田里了。
最近天气热,他支起遮阳网防止苗子晒死。有次半夜听见挖机声音,原来是连夜在整地排水。早上见面眼圈都是黑的,说这批苗子赶秋耕季节必须种下去。
他爹现在天天扛锄头跟着他下地,说要学新技术。有次不小心剪断了接穗,急得直拍大腿。现在俩人经常蹲在地头讨论叶子发黄的原因。
前几天下雨,他撑着伞在地里检查每棵苗的根系。有棵苗的叶子卷边了,他扒开土仔细看有没有虫卵。这耐心跟之前那个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完全不一样了。
听说他打算建个育苗温室,但钱还没凑够。现在每天除了管苗,还要跑镇上办各种手续。上周因为发票问题跟他老婆视频红了眼圈,转头又去跟快递员商量怎么打包运输。
村里最近有人也开始学他种苗,不过都没敢大规模尝试。张大哥说这是好事,让大伙先小规模试种看看效果。他手机相册里全是不同品种的嫁接图片,存了几千张。
现在路过他地头,常看见几个穿校服的学生在问问题。他说以后想办个培训班,但技术细节要慢慢教。有次教错了步骤赶紧发朋友圈纠正,说自己刚才是失误了。
这个月他买了台小型无人机,说是用来喷药更均匀。第一次操作差点撞树上,急得大喊大叫。现在熟练多了,但还是坚持亲自检查每个喷洒位置。
其实刚开始觉得他回村是心血来潮,现在看来完全是重新创业。每天面对的不是电脑就是树苗,跟从前工作环境差太大。问他值不值得,他只说终于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最近他在研究如何让嫁接苗适应不同气候,电脑上开着全国土壤数据图表。窗台上摆着几盆实验样本,像个小实验室。
现在连县农业局的人都来参观过,说这种技术应该推广。但他坚持要先把质量稳定下来再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脱脱一个新时代的农民科学家。
来源:爱生活爱分享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