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记录了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倾听真实的美国的声音,细嗅草木的芳香,感受斑斓的色彩和光——这些是58岁的约翰·斯坦贝克出发时的目标,即重新发现这个他书写了许多年但已经不了解的国家。带着贵宾犬查理,开着定制的露营车,斯坦贝
《带上查理去旅行:重寻美国》
[美]约翰·斯坦贝克 著 栾奇 译
ISBN:978-7-100-21593-0
商务印书馆2024年3月出版
※
《纽约时报》畅销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旅行文学经典
※
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倾听真实的美国的声音,细嗅草木的芳香,感受斑斓的色彩和光——这些是58岁的约翰·斯坦贝克出发时的目标,即重新发现这个他书写了许多年但已经不了解的国家。带着贵宾犬查理,开着定制的露营车,斯坦贝克从纽约出发,开始了环游美国的旅行。东北部的缅因州,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南方的得克萨斯州……行程一万多公里、跨越三十四个州的旅行见证了变化中的美国。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得主。他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代表作有《人鼠之间》(1937)、《愤怒的葡萄》(1939)、《伊甸之东》(1952)、《带上查理去旅行:重寻美国》(1962)等。
丛书介绍
远方译丛
第一辑 第二辑
丛书由罗新教授主编并作序推荐
一次用文字展开的纸上旅行,一场足不出户的冒险,它告诉我们世界的广阔、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多样,它同样见证了人类好奇心的边界,那便是远方。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2022),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月亮照在阿姆河上》(2022)和学术随笔集《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2019)。
远方译丛 第一辑
01 《走过兴都库什山:深入阿富汗内陆》
《国家地理》杂志:“100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探险类书籍”
“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和最具有成果的小说家”伊夫林 · 沃青睐之书
“同时代人中最成功的旅行文学作家”
埃里克·纽比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几乎任何一种有关旅行文学最佳作品的排名中,这本小书都赫然在列
兴都库什山
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跛子帖木儿皆为匆匆过客
业余登山者挑战英国、苏联曾经博弈之地
阿富汗异域风情,兴都库什山绝地探险
与伟大探险家塞西格的相遇
1956年,37岁的埃里克·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走进阿富汗居民的生活
兴都库什山是亚洲中南部的高大山地,大部分位于阿富汗境内。历史上的入侵和列强们的对抗,让阿富汗战乱不断,外人很难深入内陆。作者抓住了难得的一段和平时期,进入此地。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得以了解阿富汗本地居民的生活。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时期的外交大臣斯图尔特,就曾经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不久,就以纯粹旅行者的身份前往阿富汗进行了徒步穿越,这本来是年轻人的撒泼冒险,却足以影响他的世界观,并可能间接造就了一位外交大臣。
02 《到马丘比丘右转:一步一步重新发现失落之城》
马丘比丘
屹立世间500多年的天空之城
110年前的发现传奇
见证聂鲁达、切·格瓦拉、三毛人生的重要时刻
马丘比丘:一生中必去的世界十大盛境之、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1943年10月的某一天,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 骑着马,翻越重重大山,专为马丘比丘而来。他为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天空之城”写下了一首 500 行的旷世长诗,激发了无数人对马丘比丘的好奇与想象。
三毛曾在《万水千山走遍》中描述过马丘比丘,因雨季来临,她在马丘比丘时遇到了洪水,所幸最后逃过洪水。她说:“一份沧桑之感却上心头,拂也拂不开”。
如果说三毛让你认识了马丘比丘,那亚当斯的《到马丘比丘右转》一定会让你爱上这里——世界上最诗意的遗迹之一:马丘比丘;全球最佳徒步路线之一:印加古道。
打开《到马丘比丘右转:一步一步重新发现失落之城》,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03 《彻悟:印度朝圣之旅》
入围澳大利亚书商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印度旅行最佳读物之一
背包客印象vs旅居印度两年多的体验
近距离接触几乎所有宗教信仰
深入体验著名瑜伽、修行实践
女性作家的视角与关注,展示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层次的女性世界
极高的可读性,她的观感是异乡人的,她的表达却是非常印度的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04 《龙舌兰油:迷失墨西哥》
这部游记,对这个日趋同质化的世界而言无异于一声怒吼
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书入围,比D.H.劳伦斯、伊夫林·沃、阿尔道斯·赫胥黎、马尔科姆·劳里和格雷厄姆·格林笔下描述更为真实的墨西哥
墨西哥,还有什么你所不知的可能?
从十八岁时在美洲的第一次冒险开始,然后直接跳转到四十八岁的他接续三十年前的旅行,在伯利兹考察玛雅遗址。
瓜纳华托 ,位于首都墨西哥城西北方370km的地方,是墨西哥的一个中部城市。有多少人追着《寻梦环游记》,看到了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1979年,探险家休·汤姆森18岁,他远离家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磨,正在去往墨西哥的途中。当一个陌生人告诉他,买一辆汽车,开着穿越美墨边境,然后到中美洲的黑市上把它卖掉,能大赚一笔,休毫不犹豫地开启了一段史诗级的中美洲公路之旅。一路上,休驾驶他的Oldsmobile 98,在遇到的墨西哥人的帮助下,从奇瓦瓦的荒原开到尤卡坦半岛的丛林,最终到达伯利兹的贫民窟。30年后,休重回伯利兹,年齿徒增,智慧未长,给那段未竞的旅程画上了句号。
05 《行走的柠檬:意大利的柑橘园之旅》
安徒生笔下的天堂
歌德热爱之地
一次迷人的水果探寻之旅
一段隐藏在柑橘园中的历史
本书用意大利柑橘类水果的种植和栽培展示了一段出人意料的意大利历史,从2世纪香橼到达卡拉布里亚,到阿拉伯人在9世纪控制西西里岛,再到21世纪的慢食运动和先进的基因研究,书中探索了这些柑橘类水果奇特的过去和现在,它的精油在香水中的使用,伊芙雷亚橙子之战的原始暴力,黑手党最早在巴勒莫之外的柠檬园中出现,有组织犯罪与柑橘产业之间的关联,等等……
06 《巴基斯坦寻根之旅》
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书入围
当代旅行文学经典
知名旅行作家戴芙拉·墨菲、威廉·达尔林普尔赞赏和好评
洞悉神秘主义者、部落首领和封建领主的生活世界,真正了解巴基斯坦的精髓和本质。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洋溢着对巴基斯坦及其人民的爱和了解,这正是写好游记的先决条件……书中对他在巴基斯坦的游历做了妙趣横生、消除偏见的精彩描述。
——《国家报》
迷人而热情洋溢,诙谐幽默,辛酸又耐人回味。
——《泰晤士报》
本书记录了英国驻外记者伊桑巴德·威尔金森2006年至2009年间在巴基斯坦的旅行见闻。从19世纪开始,威尔金森外祖母的家族就从欧洲来到印度,后来虽然离开了,但无论生活还是社会关系,依然与次大陆息息相关。威尔金森十几岁时首次拜访巴基斯坦,之后更是作为驻外记者到这里工作,在他外祖母的朋友贝古姆的帮助下,他开始探索这个处于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之中的国度。他旅行到巴基斯坦最边远之地,脆弱的健康状况并未阻止他的脚步。
07 《幸福地理学: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幸福是在别处还是一张中奖彩票?
从卡塔尔到不丹,跟随作者走访十国
探寻幸福的“科学”答案
令人捧腹和知识渊博的叙述轮番上场,这是可以改变你人生的一本书。地域和满足感之间的关系不可言喻,韦纳用一束巨大且强有力的光穿透了这层迷雾。
——亨利•阿尔福德(Henry Alford)
重新思考构成幸福的要素以及我们身处的世界:宽容、克制、满足、期望、金钱、失败、不思考、认同、归属……
作为驻外记者,埃里克•韦纳多年来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撰写讲述人们不幸生活的报道。他注意到,生活在极不稳定的国家的不幸福的人的故事虽然动人心弦、激发悲悯,却也令人陷入失望。于是,他决心用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他探访了十个国家,依次是:荷兰,瑞士,不丹,卡塔尔,冰岛,摩尔多瓦,泰国,英国,印度,美国。在旅程的最后,对于幸福,他有了与出发时全然不同的认识。
08 《带上查理去旅行:重寻美国》
简介见前文
远方译丛 第二辑
01 《大象的国度:斯里兰卡漫游记》
《罗摩衍那》中的楞伽岛,法显西行路上的狮子国,科幻小说之王阿瑟•克拉克钟爱&终老之地——历经劫难,仍是天堂
※他特别关注女性、少数群体和普通斯里兰卡人的生活:
——“不是每一位斯里兰卡女性都能以拥有土地的面积衡量她的影响力。”
——“他们总是在移居,”有一次他告诉我,“生意才是我们唯一的祖国。”(波拉人)
——“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外来者。”(伯格人)
——“所有奇境都有白兔,这座城市则有超过一百万只。”
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从科伦坡出发,穿越不同的时空,展示了关于这片土地的迷思。每个城市都有昔日殖民地的幽灵,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文化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遗产,而古都阿努拉德普勒和康提展示着古老文明往日的辉煌。“夜叉女王的后裔”维达人力图在现代社会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圣地卡塔拉伽马把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聚在一起,仿佛他们不曾有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当他循着大象的道路,与朝圣者并肩前行时,他正在触及这个国家的灵魂——斯里兰卡正在努力从创伤中解脱出来,并展现它的活力与风采。
02 暗影之城:一个女人的喀布尔漫步
漫步于历经冲突与和平的暗影之城
寻觅隐藏在文明外表之下的历史真相
2021年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奖
2020年塔塔文学现场非虚构一流好书奖
关于书,关于死亡,关于电影,关于疾病及毒品,关于爱和婚姻。深入喀布尔人的庭院、厨房和长期对外人深沟高垒的情感世界,通过五个侧面为读者剖析不大可能被普通人看到的、隐匿在暗影中的、浮游于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喀布尔。
自2001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阿富汗有一段难得的窗口期,援建力量得以进入阿富汗。印度女记者塔兰在这段和平期内多次往返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用漫步的方式反复探索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体察它的过往与当下、社会与民生,进而思考冲突与和平如何塑造这座城市,如何让它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
03 雪豹:走向喜马拉雅的心灵之旅
一部动人心魄的尼泊尔雪山徒步日记
一场向山致敬、疗愈伤痛的朝圣之旅
美国国家图书奖两度获奖作品
一部穿越时间的旅行文学和自然写作经典
罗新、梁文道、保罗•索鲁一致推荐——“几乎所有的旅行文学推荐书单都不会错过《雪豹》”,“在我们这个过度联系、好动不安的时代,这是一本让人身心受益的书。”
1973年,彼得•马西森和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一道,深入喜马拉雅腹地探险。在神秘的夏尔巴人的帮助下,他们艰难跋涉两个月,徒步四百公里,前往人迹罕至的多尔帕高地,寻访神秘的水晶寺,调查喜马拉雅岩羊,还想一窥稀有而美丽的雪豹。在当年,这趟旅程可谓危险重重,对体力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对于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马西森而言,这也是一场非凡的“心灵之旅”——雪域高原的壮丽风物,接近神性的山民,禅修的启悟,也在慢慢抚平他内心的伤痛……
04 行走在南美洲的边缘:探秘三个圭亚那
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
探秘三个鲜为人知的神奇国度
一部穿越南美洲海岸的奥德赛
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为期3个月的南美洲之旅,3000多页笔记,10小时录音访谈,1000张照片。
2008年,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出发,开始历时三个月的南美洲海岸之旅。在这里,他见到了伏尔泰《老实人》中桃花源般的黄金国、诺奖得主V.S.奈保尔《重访加勒比》中充满乡愁的中途航道,见到了300多年殖民史形成的奴隶市场与甘蔗园、100多年流放地历史遗留的救赎群岛与转运营,也见到了充满法国风情的卡宴区、探索浩瀚星空的欧洲航天发射中心。在圭亚那地区,魅惑人心的古老传说与冰冷残酷的历史真实、古老遗存与现代文明奇异地和谐共生。对吉姆雷特来说,这是一场探索未知的丛林冒险,更是一场发现过往的历史之旅。
来源: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