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绍兴年间,金兵铁骑横扫中原,北疆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当此危亡之际,岳飞统帅的岳家军犹如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在北方钧州,瓷界泰斗蒋光宗面对金兀术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誓死守护千年窑火不熄。在岳飞暗中相助下,他率领数百窑工辗转南迁,最终于长江中下游的鄂州湖泗(
【核心梗概】南宋绍兴年间,金兵铁骑横扫中原,北疆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当此危亡之际,岳飞统帅的岳家军犹如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在北方钧州,瓷界泰斗蒋光宗面对金兀术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誓死守护千年窑火不熄。在岳飞暗中相助下,他率领数百窑工辗转南迁,最终于长江中下游的鄂州湖泗(今武汉江夏区梁子湖及周边)重燃窑火。湖泗之地,蒋氏父女匠心独运。他们将世代相传的钧瓷秘技尽化作战场利器,以瓷土为壳,火药为芯,铁片为刃,创制出威力惊人的“雷火瓮”。
此物形似陶瓮,引爆时杀伤范围可达方圆数丈,遂成岳家军对抗金骑的奇兵利器。湖泗窑区由此转型为抗金前线的秘密军械所,日夜赶制“陶弹”支援前线。金兀术视湖泗为心腹大患,屡遣精兵强攻。窑工们以窑为垒,以瓷为盾,浴血坚守。即便岳飞蒙冤遇害后的至暗时刻,蒋英兰仍率领窑工们继续抗争。蒋光宗、吴喜、严世荣等数十位匠人及商人先后殉难,窑区几度化为焦土。然其技艺不灭,创新不止,湖泗青白瓷于战火中淬炼出独特风骨,名动江南。
绍兴和议后,金兵血洗湖泗;及至金为蒙所灭,湖泗彻底没落。幸得严老板相助,蒋英兰携幸存窑工逃至泉州,欲下南洋。谁料泉州巨商蒲寿庚勾结金蒙势力、图谋秘藏瓷像的毒计,严老板最终与蒲寿庚船队同归于尽,为窑工们赢得最后生机。众人在南洋占城重建窑场,融合当地矿土与湖泗工艺,烧制出釉色青翠的“南洋青白瓷”。这些跨越重洋的瓷器,遂成传播华夏文明的无声使者。直至永乐年间郑和船队踏浪而至,这段尘封的匠人史诗方重见天日。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谥岳飞为“鄂王”,特彰其在鄂州八年抗金的赫赫功勋。
第一章 湖畔夜话,血祭之誓(连载六)
(接上回)这天太阳落入湖中,蒋英兰和吴喜并肩坐在湖边的礁石上,冰凉的石头硌着骨头。远处,新起的窑炉刚用赭红的赤矶土垒到第三层,湿漉漉的土坯在昏黄的暮光里泛着一层幽冷的青光。
岳家军的战船在宽阔的江面上,已化作几抹淡淡的水墨剪影,只有偶尔传来"叮——当——"的沉重铁链声,在渐起的晚风中,悠悠荡荡。
湖面上,跳跃着夕阳撒下的碎金。一个老渔翁撑着窄长的鸦艄船,"吱呀呀"地摇着橹。船头,挂着一盏灯,灯罩是用钧窑残次品改的。昏黄温暖的灯光柔柔地铺在水面上。
湖堤边上,新聚拢的夜市喧闹起来。煮菱角的大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铁匠铺里火星子"噼啪"乱溅,"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敲碎了暮色。
更远处,磨坊工地上打地基的号子声和沉重的木夯砸地声"咚,咚,咚。"地传来,每一下都震得脚下土地微颤。芦苇丛深处,夜鹭被这人间新生的嘈杂惊起。
"喜子哥……"蒋英兰突然揪紧了粗糙的衣角,"咱……这辈子……还能不能……再看到钧州城。"她的声音很轻,被晚风吹得有些飘忽。
吴喜没立刻应声。他弯腰,从湖边的卵石滩里,捡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那石头一面竟带着一层烧废的、釉色浑浊发暗的瓷釉,是试窑的废品。他掂了掂,手臂猛地一抡,"嗖"的一声,将那石片狠狠甩向开阔的湖面。
"啪,啪,啪,啪。"石片在平滑如镜的水面上灵巧地跳跃,打起一连串漂亮的水漂。就在那涟漪漾开的最远处,水波扭曲的光影里,骤然映出了对岸——金兵连绵营帐里升起的、无数跳跃的猩红篝火,就像一片片不祥的血痂。
吴喜死死盯着湖底。那里,沉埋着白天他们扔掉的、更多烧废的瓷片,在昏暗的水下黑黢黢一片。他的声音发急道:"记得开窑那会儿,要宰猪羊三牲祭窑神爷不。"蒋英兰默默点头,眼圈又红了。吴喜的目光从湖底那些破碎的黑暗,转向对岸那片刺目的血红火光,牙关咬得咯咯作响:"等打回去那天……"
话音未落,"轰——"一声沉闷如地龙翻身的巨响,猛地从水寨边缘新窑工地那边炸开。冲天的火光瞬间撕裂了暮色。破碎的窑砖、滚烫的泥坯,混合着刺鼻的硝烟味和一丝淡淡的血腥气,被巨大的气浪抛上半空,又如同悲壮的烟花,纷纷扬扬砸落下来。
吴喜眼中爬满了蛛网般的血丝。他盯着那片升腾翻滚的烟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从燃烧的胸腔里,硬生生挤出来道:"早晚……用金贼的血,祭窑神。"(待续)
这正是——
金戈卷雪压钧城,龙窑焚尽祭火红。
血染天青沉碧水,冰河碎玉映英魂。
赤旗裂空沥泉至,血誓黄龙未冷心。
【作者简介】曹旭峰,资深媒体人、作家,中国艺术鉴赏网创始人,曾任长江日报、知音杂志社、中国新闻社记者。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英雄赵子龙》《鄂王岳飞之宋瓷悲歌》,悬疑推理小说《童贼》(又名《为母复仇少年》),以及三十集电视剧本《双重追捕》等。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