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养鸡人的行话里,“传贫”常常被当作一种“隐形杀手”: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一旦发作,便是全群精神差、鸡冠发白、死亡率上升、病多难控。所谓“传贫”,学名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AV/CIAV),是一种以严重再生障碍性贫
在养鸡人的行话里,“传贫”常常被当作一种“隐形杀手”: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一旦发作,便是全群精神差、鸡冠发白、死亡率上升、病多难控。所谓“传贫”,学名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AV/CIAV),是一种以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倾向和全身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了解它的“身世”和“脾气”,是把住鸡群健康底线的关键。
蛋鸡传贫骨灰色
病毒谱系:鸡传贫病毒是小型、单股环状DNA病毒。历史上它被划归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中“回转病毒属”(Gyrovirus),因此在家禽业里常把它与“圆环”并提;近年来随分子分类更新,Gyrovirus被划至扭病毒科(Anelloviridae),但业界沿用“圆环同源”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两者在基因组构型、无包膜、对环境稳定性强等方面有共性(Schat & van Santen;ICTV)。
血清学特点:现有野外分离株基本为单一血清型,交叉保护良好,这也是上游种鸡用一种活疫苗即可覆盖多数野毒的基础(OIE/WOAH)。
宿主与传播:鸡是唯一已证实的天然宿主,水禽通常不感染。传播以垂直传播为主(带毒种鸡经种蛋传给雏鸡),也可经粪便、羽屑、器具、水线等水平传播。带毒隐性感染鸡可长期排毒,污染环境。
隐匿性强:无母源抗体的小雏(多见于2–3周龄前后)感染后约10–14天进入发病高峰;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但免疫抑制会让其它病“趁虚而入”。存活者常在20–28天后逐步恢复,但生长性能受损。
环境耐受:病毒对许多常规条件较为稳定,在舍内、尘埃和器具中可长期存活,清洗不彻底、消毒不到位易造成反复感染(Swayne, Diseases of Poultry)。
致病机制要点:病毒主要攻击骨髓造血祖细胞和胸腺T细胞前体,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显著免疫抑制。其结构蛋白VP3(又称apoptin)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这是免疫崩塌的关键环节(Noteborn 等)。
应激和并发:转群、断喙、极端温湿度、疫病挑战等应激,都会让潜伏的“传贫”集中爆发。它还会与马立克、法氏囊病、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甚至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真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治疗棘手。
临床可见:
全身苍白,鸡冠薄而发白或发黄,精神沉郁、消瘦、易疲劳;
雏鸡死亡率升高,成鸡产蛋下降、软壳蛋增多;
稀便、被毛粗乱,翅、腿易骨折或出现坏死性病灶(多为继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所致,并非“传贫”本身直接造成)。
剖检常见:
骨髓呈“脂肪样”变,颜色淡黄至粉白,几乎无正常血样渗出;
胸腺显著萎缩;法氏囊壁变薄、空泡样、褶皱减少(但一般不如典型法氏囊病那样出血坏死);
皮下、肌肉点状至片状出血;肝、脾、肾可见萎缩或质地脆弱。 这些“贫血+胸腺萎缩+骨髓脂肪变”的组合拳,高度提示“传贫”。
流行病学线索:是否有上游母源抗体不足、混群、来雏来源不明、消毒断档、近期强应激等。
实验室检测:
分子检测:PCR/实时PCR检测组织(胸腺、骨髓、肝脾)或拭子样本中的CIAV核酸,是一线手段。
血清学:ELISA监测群体抗体水平,评估母源保护与感染动态。
组织病理:骨髓细胞显著减少、胸腺皮质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等。
鉴别诊断:与法氏囊病、马立克病、球虫病、硝基呋喃/毒素导致的再障性贫血等相区分,必要时做多病原联检。
产业层面:部分地区在供应链波动、疫苗供给不稳、养殖密度提升、周转加快及生物安全松动的背景下,垂直传播与场内循环更易发生。
病毒与宿主:CIAV环境稳定、隐性感染普遍;而免疫抑制又让“看得见的病”增多,从而把“传贫”推到了台前。
检测提高:分子检测普及让更多亚临床感染被识别出来,客观上增加了“发现率”。
以“上游净化”为纲:
种鸡免疫:在开产前足够时段(如育成8–12周龄后并在开产4–6周前完成程序)用经许可的活疫苗免疫,确保高滴度母源抗体,切断垂直传播(OIE/WOAH,Swayne)。
监测与验证:对种鸡群定期做ELISA抗体监测并抽检种蛋/雏鸡PCR,确认净化效果。
购雏与入场:
选择有CIAV净化与持续监测资质的孵化场;入场查验合格证明,并做到同日龄、同来源。
入栏前后7–10天严控应激,水线、电解多维与微生态调理,降低免疫空窗期风险。
生物安全与环境:
全进全出、空舍期足够;先清洗(去有机物)后消毒,选择对非包膜DNA病毒有效的氧化类/醛类/含碘制剂,按说明足量足时。
器具、饮水系统、料线、运鸡筐等同步处理;减少混群与交叉操作,针头、手套“一用一换”。
并发症管理:
强化对法氏囊病、马立克病、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的疫苗与监测管理。
对继发的细菌/真菌感染,遵医嘱做药敏后规范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养殖管理细节:
温湿度与通风稳定,避免冷应激和氨气高企;合理密度与垫料干燥,减少足垫炎与伤口,为“二次感染”关门。
已患群的处置以支持疗法和并发症控制为主。
郭良兴博士建议:
1. 早期净化:1~5日龄,H蛋白抑制剂+黄金泰或舒菲菲+林安拌料或饮水。
2. 出现明显症状:激发感染的金黄葡萄球菌或球虫病或滑膜炎等难以治疗,尽快检测传贫,如果阳性,建议治疗疫病的同时使用黄金泰或舒菲菲,会收到很好效果。
鸡传贫与“圆环”确有渊源,且以“隐匿、耐受、免疫抑制”见长。一旦在场内循环,常以“别的病”面目出现,损失远超表面。把住上游种鸡免疫与监测、严格生物安全、兼顾并发感染管理,才是成本可控、证据扎实的正确路径。
参考资料(可进一步查阅)
Swayne DE, et al. Diseases of Poultry, 14th/15th ed. Wiley-Blackwell. 鸡传染性贫血章节.
OIE/WOAH 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Schat KA, van Santen VL.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In: Swayne DE (ed) Diseases of Poultry.
Todd D. Circoviruses: immunosuppressive threats to avian species. Avian Pathology, 2000; 29:373–394.
Noteborn MHM, et al. A single chicken anemia virus protein induces apoptosis. J Virol, 1994; 68:346–351.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 Taxonomy release and Gyrovirus reclassification notes.
Smyth JA. A review of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CIA) in poultry.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 2013; 69:285–296.
温馨提示:各地法规与产品名录不同,疫苗使用与实验室检测请遵循本地监管要求,并在执业兽医指导下实施。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