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些红色的百元大钞在她粗糙的手指间翻动,发出轻微的"哗哗"声。
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妈正在茶几上一张张地数着钞票。
那些红色的百元大钞在她粗糙的手指间翻动,发出轻微的"哗哗"声。
数钱的动作很熟练,就像她年轻时在纺织厂点布匹一样,一丝不苟。
我和妹妹对视一眼,都有些发愣。
妈今年六十八了,退休金一个月也就三千多块钱。
我是跟着爸干电工这行的,在街道的维修队工作,一个月能挣个四千多。
妹妹考上了事业编,在社区工作,月薪五千。
我们这样的家庭,桌上摆着的四十万现金,真的让人想不通来路。
妈似乎感受到了我们投来的目光,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着我们。
她的眼神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慌张或者不自然。
那双眼睛里,有着这些年来积淀的智慧和坚韧。
我想起小时候的事儿。
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初,家里条件确实不算好。
妈在红星纺织厂上班,爸在街道的维修站干电工。
一个月两人加起来的工资,也就八十多块钱。
妈总是舍不得买新衣服,一件蓝色的确良上衣,她穿了十多年都舍不得扔。
每次我和妹妹要买什么东西,她总是说等等,等有钱了再买。
可等来等去,似乎永远没有那个"有钱"的时候。
记得我上初中那年是一九八六年,班里同学都有永久牌自行车,我也想要一辆。
妈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带着我去了百货大楼。
那辆黑色的永久自行车要一百八十块钱,几乎是爸当时两个月的工资。
妈从贴身的小布包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一张张地数给售货员。
我至今还记得,她数钱时手指微微颤抖的样子,那种既心疼又坚决的神情。
售货员是个年轻的姑娘,看着妈数钱的样子,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敬重。
那个年代的人,对于一百八十块钱这样的大额支出,都会慎重考虑很久。
但妈为了我,连眼都没眨一下。
回家的路上,我推着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妈走在旁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她没有因为花了这么多钱而懊悔,反而显得格外轻松。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得妈的心思。
现在想来,她大概是觉得,只要我们高兴,再多的钱都是值得的。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妈的性格特点。
她对自己抠门得要命,但对我们从来不会吝啬。
想起这些年来,妈从来不舍得买好一点的菜。
每次去菜市场,她总是挑最便宜的买,还要等到下午快收摊的时候去。
那时候菜贩子为了赶紧收摊回家,往往会便宜个几角钱。
有时候看到她拎着塑料袋回来,里面装着几棵打蔫的白菜,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儿。
但妈总是很满意,还会跟我们说今天又省了多少钱。
她有个小本子,专门记录每天的开销。
买菜花了多少钱,坐车花了多少钱,甚至买个针头线脑的小东西,都要记得清清楚楚。
每到月底,她会把这个小本子拿出来仔细算一遍。
如果这个月花的钱比上个月少,她就会特别高兴。
我曾经偷偷看过那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她的字迹。
字写得不好看,但每一笔都很认真。
那些数字后面,还经常有她的小评论。
比如"今天白菜便宜了两角钱,明天再买点儿"。
或者"这个月省了十五块钱,可以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了"。
看着那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妈当时的心情。
每一分钱的节省,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小小的胜利。
想起上个月的事儿。
妈的那件老棉袄破了个洞,我劝她买件新的。
她看了看那个洞,摇摇头说还能穿,补补就行。
结果她真的找来一块蓝布片,仔细地把洞补上了。
远看还挺齐整,近看才能发现补丁的痕迹。
她补好了之后,还在镜子前转了几圈,很满意自己的手艺。
那件棉袄她已经穿了快二十年了,最初是深蓝色的,现在已经洗得发白。
但她依然舍不得扔,说这衣服质量好,保暖效果也不错。
妹妹的眼圈已经有些红了。
她大概也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了妈这些年来的节俭和付出。
桌上的钱依然静静地躺着,四十万现金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这些钱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但我知道,这些钱的背后,是妈多少年的省吃俭用。
是她一次次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省下的几角钱。
是她一次次放弃买新衣服省下的几十块钱。
是她一次次选择走路而不坐车省下的两块钱。
积少成多,才有了今天这四十万。
我能想象得出,妈这些年是怎样生活的。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去菜市场买最便宜的菜。
然后回家做饭,把最好的部分留给我们,自己吃剩下的。
下午的时候,她会做些针线活儿,或者收拾家务。
晚上我们回家吃饭,她总是最后一个动筷子,也是第一个放下筷子的人。
吃完饭,她会把剩菜仔细收好,第二天热热再吃。
从来不会浪费一点点食物。
她的生活简单而规律,除了必要的开销,几乎不会花一分冗余的钱。
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苦。
在她看来,能够为我们攒下一些钱,是她最大的快乐。
我想起前几天陪妈去医院检查身体的事儿。
医生说她有轻微的贫血,建议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
妈当时就摆摆手,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家多喝点红糖水就行。
出了医院,我要给她买些阿胶补补身体。
她死活不要,说那东西太贵,还不如买点红枣实用。
我坚持要买,她就生气了,说我乱花钱,不会过日子。
最后还是妹妹出面劝和,我们才买了一盒最便宜的阿胶。
回到家,妈把阿胶收在柜子里,说要留着以后慢慢吃。
结果过了一个星期,我发现那盒阿胶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问她为什么不吃,她说舍不得。
这就是妈的性格,即使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她也舍不得花钱。
但现在,她却能毫不犹豫地拿出四十万给我们买房。
这种对比,让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那双手很粗糙,手心里有厚厚的茧子。
这些茧子,是她这些年辛苦劳作留下的印记。
年轻的时候在纺织厂操作机器留下的。
后来在家里做针线活儿留下的。
还有这些年来洗衣做饭留下的。
每一个茧子,都记录着她的付出和辛苦。
妹妹突然站起来,走到妈身边,轻轻抱住了她。
妈有些不习惯这样的亲密举动,身体微微僵硬了一下。
但很快,她就放松下来,轻拍着妹妹的后背。
她们母女俩就这样静静地拥抱着,谁也没有说话。
但我能感受到,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一刻格外浓烈。
我看着她们,心里也涌起一阵暖流。
这些年来,妈总是这样,把最好的给我们,自己却什么都舍不得。
记得小时候,家里偶尔买只烧鸡改善生活。
妈总是说自己不爱吃肉,把鸡腿夹给我和妹妹。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哪有妈妈不爱吃肉的道理。
她只是舍不得,想把好东西都留给我们。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买水果的时候,她总是挑最小的苹果给自己。
买衣服的时候,她总是选最便宜的款式。
甚至连洗头发,她都舍不得用好一点的洗发水。
但对我们,她从来不会节省。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费一年要三千块钱。
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算太好,三千块钱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但妈二话没说,就把钱准备好了。
后来我才知道,为了凑这笔学费,她把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甚至还向邻居借了一些。
但她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些困难,总是表现得很轻松。
每次给我寄生活费,她都会在汇款单上写几句话。
"要好好吃饭,别省钱"。
"天冷了记得买厚衣服"。
"有什么需要就给家里打电话"。
那些字迹歪歪扭扭的,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关爱。
我把那些汇款单都保留着,至今还收在抽屉里。
每次看到它们,都会想起妈的好。
想起她是怎样省吃俭用,就为了让我能在学校里过得好一些。
妹妹的工作相对稳定一些,但妈对她的关心丝毫不减。
每次妹妹加班晚了,妈都会担心得睡不着觉。
直到听到妹妹的脚步声,她才会安心地闭上眼睛。
有时候妹妹工作压力大,回家后情绪不好。
妈从来不会问太多,只是默默地给她做好吃的。
或者陪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话都不说。
但那种陪伴,往往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妹妹曾经跟我说过,有妈在身边,她就觉得特别安心。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复杂多么累,回到家里,总能找到那种久违的平静。
这大概就是妈的魅力吧。
她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也不会给什么人生建议。
但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我们最温暖的支撑。
让我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家里总有一个人在等着我们。
这天下午,我和妹妹分别去看了心仪的房子。
我看中的是一套两居室,在市区边缘,总价一百二十万。
房子不大,但采光不错,周围的配套设施也还行。
首付需要三十万,有了妈给的这二十万,压力确实减轻了不少。
妹妹看中的是一套小三居,位置稍微偏一些,但胜在面积大。
总价一百五十万,首付需要四十万。
她自己已经攒了二十万,再加上妈给的二十万,正好够了。
我们都很满意各自选择的房子,心里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算是真正安定下来了。
晚上回到家,妈已经做好了饭菜。
桌上摆着四个菜:红烧带鱼、炒豆芽、拌黄瓜,还有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这是我们家的经典搭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妈做菜的手艺一直很好,虽然用料简单,但味道总是很棒。
特别是那个红烧带鱼,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每次吃到,都会想起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吃饭的时候,我们聊起了各自的工作。
我跟着爸学的电工手艺,虽然挣钱不算太多,但工作很稳定。
街坊邻居家里有什么电器坏了,都愿意找我修。
一方面是因为手艺不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收费公道。
我从来不会乱收费,能修好的就修,修不好的也不会强行收钱。
时间长了,大家都信任我,活儿也越来越多。
妹妹在社区工作,虽然事情琐碎,但她干得很认真。
社区里的老人们都夸她有耐心,办事公道。
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她帮忙。
妹妹也很乐意帮助大家,经常下班后还要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虽然累一些,但她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能够为大家服务,让她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妈听着我们聊工作,脸上一直带着满意的笑容。
她经常说,我们俩都不错,有稳定的工作,人品也好。
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种朴素的期望,正是妈的可爱之处。
她不奢求我们大富大贵,只要我们能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她就满足了。
我想起妈年轻时候的样子。
那时候她在纺织厂上班,每天要站十几个小时操作机器。
工作很累,工资也不高,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
下班回家还要给我们做饭、洗衣服、辅导功课。
那时候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服都要手洗。
冬天的时候,她的手经常被冻得通红,但依然坚持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周末的时候,她会带着我们去公园玩,或者去新华书店看书。
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钱,但我们过得很快乐。
妈总是能想出各种办法,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乐趣。
比如用废纸给我们折各种小动物。
比如用旧布头给我们做沙包。
比如在院子里种一些花草,让家里显得生机勃勃。
她的手很巧,什么东西到了她手里,都能变出新花样。
那些简单的材料,在她的巧手下,变成了我们童年最珍贵的玩具。
现在想来,那些日子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因为有妈的用心,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这也许就是妈最大的本事吧。
她总是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幸福。
不管多么困难的日子,在她的安排下,都显得井井有条。
不管多么简单的生活,在她的装点下,都充满了温馨。
饭后,我和妹妹争着洗碗。
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家特别温暖。
外面的世界再复杂,回到这里,总能找到那种久违的安全感。
这种感觉,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它来源于彼此之间的关爱,来源于多年来培养的深厚感情。
第二天,我和妹妹分别去签了购房合同。
办手续的过程很顺利,售楼小姐的态度也很好。
拿着购房合同的那一刻,我们都想到了妈。
如果没有她这些年的默默付出,我们不可能这么顺利地买到房子。
这四十万,对别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
但对我们家来说,这是妈用了多少年才攒下的。
每一张钞票,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每一分钱,都记录着她的节俭和付出。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既感动又愧疚。
感动的是妈对我们的无私奉献。
愧疚的是我们这些年来,似乎把她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
很少去主动关心她的需要,很少去体察她的辛苦。
总是忙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忽略了她的感受。
从今以后,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我们要更加关心妈的生活,让她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晚上,我们一起回家给妈报喜。
妈听了消息,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反复念叨着"好,好,都有自己的房子了"。
眼里闪着光,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了我们所有人。
我知道,对于她这一代人来说,有房子就意味着有根,有归属。
这是一种深深的安全感,也是她一生的追求。
现在看到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她终于可以放心了。
从那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和妹妹更加努力工作,希望能给妈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商量着,以后每个月都要给妈一些生活费。
不管她要不要,我们都要坚持给。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心意的表达。
我们要让她知道,她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们都记在心里。
妈也逐渐不再那么节省,偶尔会买点好一些的菜,买件新衣服。
虽然变化不大,但我们都能感觉到,她的心态在慢慢调整。
她开始允许自己享受一些小小的奢侈,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妈换了新的窗帘。
那是一套淡黄色的纱质窗帘,把客厅装点得格外温馨。
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整个房间都显得明亮而温暖。
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旧的窗帘太破了,该换了。
其实我知道,旧窗帘虽然有些旧,但并不算破。
她之所以换新的,大概是心情好了,想让家里显得更漂亮一些。
这种小小的改变,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说明她终于开始为自己考虑了,开始允许自己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妈依然穿着那件补过洞的棉袄,但脸上的表情却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也许是因为心愿已了,也许是因为看到我们都过得不错。
总之,她整个人都显得特别安详。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部老电影,是她年轻时候喜欢的演员主演的。
她看得很认真,偶尔还会跟我们讲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那些故事我们以前也听过,但现在听来,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也许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也许是因为对妈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那些平凡的故事,在我们听来都格外珍贵。
夜深了,我们各自回房休息。
妈像往常一样,检查了一遍门窗,确认都锁好了才去睡觉。
这是她多年来的习惯,每天晚上都要这样检查一遍。
她说,这样心里才踏实,才能睡个好觉。
其实,有她在的地方,我们都能睡得很踏实。
因为我们知道,她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会保护好这个家。
躺在床上,我想起了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
从早上看到那四十万现金开始,到晚上签购房合同结束。
这一天,对我们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标志着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终于要有自己的房子了,终于可以真正独立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一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妈。
重新认识了她这些年来的付出和牺牲。
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
母爱不是挂在嘴边的甜言蜜语,而是默默无闻的付出。
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不是索取回报的交易,而是无条件的奉献。
妈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母爱。
用她的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责任。
这些珍贵的财富,比那四十万现金更加宝贵。
它们将伴随我们一生,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让我们也能像妈一样,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窗外,夜色正浓,万家灯火逐渐熄灭。
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温暖的光芒透过窗帘洒向外面。
这束光,不仅照亮了我们的房间,也照亮了我们的心。
让我们在这个有些冷的夜晚,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这就是家的意义吧。
不在于房子有多大,不在于装修有多豪华。
而在于有一个人,愿意为你倾其所有,不求回报。
在于有一个地方,让你可以放下所有的伪装,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于有一种感情,让你知道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在牵挂着你。
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四十万买房钱。
更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份深沉的爱,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些东西,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