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歌:我与陕工报的故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4:50 1

摘要:1988年2月,我从陕西秦岭腹地即将搬迁的“三线”厂陕西红星化工厂调入凤县广播电视局,成为一名县级记者。尽管我七十年代初在军旅中曾在军区报发表了处女作,但之后只在县市级小报小刊上发表了一点儿稚嫩的作品。甚至连一篇像样的新闻报道也没有在像陕工报这样的省级报刊上发

我与陕工报的故事

文/曲歌

与新中国同龄,且一生痴爱写作的我,每每翻阅已泛黄的剪报和出版的拙作,就回想起激励我追梦的、被读者爱称为“陕工报”的陕西工人报。

1988年2月,我从陕西秦岭腹地即将搬迁的“三线”厂陕西红星化工厂调入凤县广播电视局,成为一名县级记者。尽管我七十年代初在军旅中曾在军区报发表了处女作,但之后只在县市级小报小刊上发表了一点儿稚嫩的作品。甚至连一篇像样的新闻报道也没有在像陕工报这样的省级报刊上发表过。

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陕工报却在我刚步入县级新闻岗位,便接连发表了我几篇引起轰动的新闻和文学作品。

1988年6月7日,陕工报不仅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以我本名张革风署名的《一份报告历经省市县八天就落实 宝鸡红星联合化工厂燃眉之急得到解决》,还特意配发了《好事不磨好》的编后,成为我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首篇新闻作品,而且比市级党报早发了4天。当月23日,陕工报副刊又发表了以我的笔名曲歌署名的千字散文《嘉陵源头五月雪》。7月22日,我的散文《魅力》又被刊登于陕工报“在改革浪潮中”征文。

当时对我们这样的山区县而言,在一个省级报,以这样显著的位置、频率和篇幅,发表一个人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实属罕见,其轰动效应不言而喻。

次年3月9日,我写的《“黄河”故事》又被报社作为“报告文学散文征文”发表,而且获得征文一等奖。

这些作品的发表和获奖,大大激发了我文学创作和新闻采写的热情,使我从此常常忘记了八小时内外和节假日,甚至酷热天将脚泡在凉水中写作。除完成和成倍完成单位的自釆任务,我的闻作品不断出现在中省市报刊显著位置,我的文学作品不仅不时被报刊采用,还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公开出版的文集。调入县新闻单位两年多后,我的21万字的第一本文集《山地风流》,便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元月,我成为凤县首位省作协会员,《嘉陵源头五月雪》还被收入九0版《凤县志》。

1998年3月31日,陕工报又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写的《不恋城市铁饭碗 立志深山闯大业 退伍青年张涛一次买断四千亩荒坡》,还配发了短评《唱响创业之歌》,此篇新闻还获得年度好稿二等奖。

凤县古称凤州,地处陕甘川“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的四十年代,国际友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的发起者之一路易·艾黎和英国友人乔治·何克,曾在当时的抗战重镇凤县古镇双石铺,领导工合运动达6个年头。

1993年8月22日,国际友人爱泼斯坦一行中外友人,借参加“宝鸡工合国际研讨会”和炎帝节,到凤县参观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故居,及观看《路易·艾黎在凤县》大型展览,之后,我写了几篇反映这次活动散文,并通过翻译家安危转爱老赐教,不久爱老给我回信,希望在当地报刊大力宣传工合,我便将一篇《爱老不老——爱波斯坦印象》的散文寄到陕工报,很快就在报上发表。2008年。陕工报又不惜版面,发表了我写的一篇4000余字的反映双石铺工合的散文《双石铺不灭的记忆》。

以上为作者在陕西工人报发表的部分新闻文学作品。

上图为作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新华出版社文集发表的部分文学作品剪样。

上图为作者的部分获奖证书。

白驹过隙,岁月荏苒。如今我虽年逾古稀,仍视写作为“永不退休”的痴爱。至目前,共在陕工报发表30余篇作品。其中文学类7篇;通讯、调研、消息等20余篇。在各类媒体发表新闻万余篇,先后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二等奖、摄影铜奖,陕西新闻奖好标题等奖项和首届“宝鸡市优秀记者”称号。

上图为收有作者文学作品的书。

上图为作者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

我的文学作品也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等中省市报刊,入选新华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天津百花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的文集和《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并多次获奖;公开出版了散文、童话集和长篇小说共5部,被接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些都离不开陕工报对我的厚爱激励。

上图为2011年6月29日中央六部委督察组慰问作者(中)时留影。

作者简介:曲歌,本名张革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原为凤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开发表文学作品,曾获陕西省首届儿童文学优秀奖及多种征文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等中省市报刊,入选新华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的文集,及陕西省文联《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著有散文集《山地风流》,童话集《少年奇遇记》,长篇小说《山地子孙》,散文集《凤州漫记》,《五十年追梦》,在中省市媒体发表各类新闻作品万余篇。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二等奖、摄影铜奖,陕西新闻奖好标题;中国世纪大采风征文金奖、银奖等,并被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首届记者节被授予“宝鸡市优秀记者”称号;退休后获“宝鸡市最美老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宝鸡市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宝鸡市最美五老”等称号,现为凤县老年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县关工委委员。

来源:虚谷斋张革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