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ston Globe(2025.4.11)摘要:按语:一位美国新闻记者,领了编辑交给的任务,去做一次购物体验,看看能不能只买美国货,会有什么影响。1)香蕉等完全依赖进口;2)其他农产品尚可;3)鞋类基本都是进口,本土只有成人线,价格很贵,产能是为军用目的保留的;4)给儿子买内裤时遇到很大困难。最后用三倍价格
按语:一位美国新闻记者,领了编辑交给的任务,去做一次购物体验,看看能不能只买美国货,会有什么影响。1)香蕉等完全依赖进口;2)其他农产品尚可;3)鞋类基本都是进口,本土只有成人线,价格很贵,产能是为军用目的保留的;4)给儿子买内裤时遇到很大困难。最后用三倍价格买到了本土内裤(三条32美元);5)商品的“美国制造”标签只是代表最终加工地,不能反映产品背后横跨多国的复杂供应链。目前的普便关税政策完全荒诞。文章展现了美国本土产业稀缺,价格高昂,质量也一般的问题。关税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把代价转移给消费者。
正文:(2,9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上周四,我的编辑交给我一项任务:在特朗普总统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战中,是否可以通过购买美国制造商品来避开所有混乱?还是说这实在太难实现,而且价格过高,最终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困扰?
我爽快地接下了这个挑战。在新闻业工作近十年后,我很清楚结果会如何——不会太乐观。但出于对挑战的兴致,我决定制定一个几天内购买国货的计划。我甚至把孩子们也拉进了这个任务:"我们要去购物,还要查看商品产地标签!多有意思啊!"
然而刚走进附近的Stop & Shop超市,我的任务就因一把香蕉而显得难以实现。香蕉在我们家是必需品——我六岁的女儿每晚睡前都要吃一根,活像只小猴子。当她跑向那堆黄色水果并扔进购物篮时,我这个注重钾元素摄入的母亲妥协了……
Financial Times(2025.4.11)按语:本文走近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了解中国一线出口企业在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和心态,展现中美贸易战的一线图景。1)义乌小商户拿出“持久战”思维应对冲击,认为中国凭借产业韧性、勤劳本性、储蓄传统及长期毅力等,可以抵御压力;2)不同规模企业呈现分化态势:义乌中小企业市场长期多元化,相对从容,郑州等大型制造基地则面临更直接的风险和压力;3)行业已出现互助现象,中小企业主动向受困大企业开放客户网络;4)部分出口商指出,美国消费者将最终承担关税成本。
正文:(1,8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全球市场掀起波澜,但在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这座以生产圣诞树到特朗普竞选周边等各种商品闻名的东部城市——出口商们展现出的不是恐慌,而是沉着应对的姿态。
身处贸易战一线的中国商人们表示,他们相信国家终将胜出。“特朗普想从中国分走一块蛋糕,”出口商Kenny Qi在他位于义乌大型商贸中心的店铺里说道,店内挂满了“MAGA”T恤。
但Qi表示,当北京本周以125%的关税进行反击时,特朗普显然受到了震动。他预测,这位美国总统——其形象正从办公桌上方的“MAGA”T恤上凝视着他——最多半个月就会让步……
UnHerd(2025.4.10)按语:本文分析了美国中小企业支持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动因及社会经济基础。1)产业和金融精英普遍反对对华脱钩;2)但以地方中小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共和党基本盘坚定支持关税政策,认为这是重振本土产业的关键;3)他们认为,美股制造业凋零是伴随中国加入WTO后出现的(“中国冲击”);4)美国制造业不仅造成经济衰退,更引发工业地带工人群体出现“绝望性死亡”等社会危机,对美国人心理冲击很大;5)不少中小企业希望关税能够发挥作用,帮助美国重振产业;6)但单纯关税措施难以根本解决制造业人才断层、技术空心化等深层问题。文章指出,美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在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保持清醒工作状态的美国工人,更不用说在未来机器人主导的先进工厂中表现出色”。
正文:(1,4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当前华盛顿最激烈的争论,是围绕特朗普总统降低"解放日"关税的决定展开的。这场调整究竟是如批评者所言因市场动荡被迫退让,还是像"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坚称的早有预谋的妙棋?无论如何,此举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推动美国经济与中国脱钩仍是特朗普的首要目标。
这一进程始于特朗普首个任期,在拜登执政时期延续,如今看来将进一步强化。尽管脱钩已成政治共识,但经济领域的许多领军人物——包括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商业巨头——仍持反对态度。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马克·库班(Mark Cuban)、杰米·戴蒙(Jamie Dimon)、蒂姆·库克以及最近的雷·达里奥等企业界和华尔街领袖,都曾呼吁避免脱钩,或至少反对过快彻底的切割。
这些人士面临的困境在于,美国本土企业界对与中国切割的态度异常坚决。这在地方上的制造商里尤其明显——他们也正是共和党的核心基本盘。伊利诺伊州家族精密制造企业阿特拉斯工具公司(Atlas Tool Works)在世纪之交曾遭受重创。公司总裁扎克·莫特尔(Zach Mottl)直言:“我认为现在正是好时机,我完全支持现行政策。”他特别拥护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
The New York Times(2025.4.9)按语:这是一篇深度报道,通过许多细节,还原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戏剧性逆转的台前幕后:1)国债收益率飙升引发市场恐慌;2)特朗普在幕僚压力下紧急叫停关税政策;3)决策链条断裂明显,团队中很多人到最后一秒钟才知情。例如贸易代表在国会辩护时方知政策转向,总统顾问通过社交媒体获悉重大调整,可谓狼狈不堪;4)因为整个贸易战/关税战的目标和逻辑都不清晰,团队自己也无法理解,导致对外沟通口径混乱;4)事后,又仓促将被动撤退包装为战略布局;5)从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团队之间以及与特朗普本人的各种认知差异和矛盾;6)所有人都在根据局势的变化,试图向上影响特朗普。这篇报道尽显特朗普白宫“草台班子”本色,很有参考价值,立此存照。
正文:(3,5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过去一周,面对自己引发的金融动荡,特朗普总统一直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并拒绝重新考虑其政策路线。“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周二对共和党人表示,尽管其大规模关税已导致全球市场剧烈震荡。周三上午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冷静点(BE COOL)!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天上午9点37分,总统仍在力挺其政策,在Truth Social平台发文:”现在正是买入良机(THIS IS A GREAT TIME TO BUY)!!!”
但最终迫使他改变主意的正是市场本身。据四位了解总统决策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经济动荡——尤其是国债收益率的急速攀升——使得特朗普于周三下午作出让步,宣布对多数国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90天……
Politico(2025.4.11)按语:本文载于美国政治杂志《Politico》,剖析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引发的债券市场震荡及其对经济政策的连锁冲击。近期特朗普宣布的激进关税政策导致国债遭抛售、收益率飙升,最终迫使特朗普暂缓部分措施。文章指出,激进且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加剧了市场波动及信心坍塌,再叠加已有的巨额财政赤字与恶化的地缘政治因素。投资者担忧美国陷入高利率、通胀及经济停滞;国际资本对美债信心出现危机,机构投资者加速减持美元资产。点评:这次事件充分展示了特朗普经贸政策的最大掣肘及“软肋”:(再长期缺乏节制的政府预算下)所发行的巨额且需不断再融资及新增的美国国债。而这正好也指向美国巨额商品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正文:(1,5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当特朗普总统本周实施的关税政策生效时,债券投资者反应激烈。这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支撑全球金融体系的政府债券遭遇剧烈抛售,迫使特朗普宣布暂停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加征巨额关税的计划90天。“我一直在关注债券市场,”他解释道,“这个市场非常复杂(难以捉摸)。”
随着特朗普团队推进与多国的双边谈判并升级对华贸易战,总统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将不断面临考验。如果债券投资者继续抵制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风格,他将承受巨大压力来化解贸易争端。
“市场现在认为贸易政策可能随时突变,”Truist公司固定收益证券董事总经理奇普·休伊(Chip Hughey)表示,“这种波动性短期内不会消退。”……
CNN(2025.4.11)按语:这是CNN对债券市场异动及相关考虑引发(倒逼)特朗普政府关税紧急转向的一篇报道,内容较为全面。1)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后,美国出现极为罕见“股债双杀”,显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严重担忧;2)债券收益率飙升反映了投资者对政府偿债能力及政策风险的重新定价,而美国债收益率提升对美国经济有广泛且严重的负面影响。3)所谓的“债券义警”用脚投票,通过抛售美债表达对政策的不满,倒逼政策;4)市场异动引发了特朗普团队其特朗普本人的关注,使其只得暂缓加征关税;5)这一次,充分印证了债市(而非股市)对特朗普政策的威慑力和约束力;5)由于“对等关税”目前只是暂缓,政策反复极大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市场情绪并未恢复,而市场的剧烈波动已动摇美国资产的避险地位;6)文章指出,随着美国贸易收缩,外国政府对美元需求下降,将降低其对美债的购买能力;而且从这次经验可以看出,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减持美债削弱美元流动性,形成对关税政策的有力反制手段。
正文:(2,5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全球市场正因特朗普总统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以及对华贸易战升级而陷入动荡。股市剧烈波动,债券市场也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异动。
本周早些时候,在全球股市下挫的同时,美国国债也遭遇抛售。这种股债双杀的局面引发了市场警觉。通常情况下,当投资者在危机中抛售股票时,他们会转而买入美国国债,寻求美国政府信用背书的资产安全港。
然而这次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却突然抛售美国国债。这种现象令人质疑:在关税政策可能冲击经济增长的担忧下,市场对美国政府偿债承诺的信心究竟还剩多少?
债券市场的抛售潮如此剧烈,以至于连白宫都感到不安……
Quillette(2025.4.9)按语:本文载于澳大利亚科学与文化杂志《Quillette》。作者梳理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关于税的五种不同的派系理论,揭示了保护主义政策背后混乱且冲突的逻辑。1)第一派:传统保护主义派,以纳瓦罗为代表,错误地将将贸易逆差归咎于外国壁垒,"对等公式"的始作俑者,暴露了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基本认知缺陷;2)第二派:新重商主义,包括特朗普本人及JD万斯等,依托19世纪“美国体系”理论,将贸易自由化视为国际阴谋,试图重建封闭的经济生态;3)第三派,所得税替代派,代表人物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主张用关税替代现代税收体系,却忽视了财政规模问题,以及与产业政策目标的内在矛盾;4)第四派,谈判威慑派,代表人物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把关税看作一种国际博弈筹码。特朗普通过谈判威慑,以及已经早早透支了外交信用,引发针对美国的广泛信任危机;5)第五派,贸易再平衡派,也是最危险的一派,代表人物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以米兰,试图通过关税及货币操纵重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其“海湖庄园协议”充满理论谬误与实践风险。各个派系虽然都指向关税,但目标有明显的冲突;相关人员都在争取特朗普的关注,也使得特朗普在相互排斥的目标之间摇摆,政策缺乏统一、自洽的逻辑,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同时让外界难以理解,无法信服。以上,都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经济政策及治理层面的十足混乱。
正文:(7,0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关税政策的)混乱源于白宫内部的意识形态博弈。尽管特朗普组建了志同道合的“关税派”经济团队来推行政策,但其顾问们对于关税政策的目标定位却存在分歧。过去两个月混乱的政策实施过程,折射出他们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既有传统保护主义主张,也有增加财政收入的考量,更包含美元贬值和“重塑”国际经济的宏大计划。这些顾问非但未能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税政策,反而各自争相影响总统决策,将其引向相互矛盾的方向。
目前特朗普政府内部大致存在五个不同的关税政策派系。由于经济学界普遍反对关税政策,特朗普麾下的“关税派”成员几乎都来自该学科的边缘领域。但即便在这些非主流观点内部,也存在着明显分歧——只要稍加梳理各派主张就能发现这一点……
Politco(2025.4.10)按语:本文介绍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特朗普政府高压贸易谈判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1)贝森特参与游说和影响了特朗普暂缓执行“对等关税”,结果被推到谈判前线,负责在90天内主导与75国的复杂贸易磋商;2)他既要化解经济动荡风险,又要满足总统速战速决的强硬要求,挑战很大。3)谈判本身难度很高,涉及关税、监管壁垒、贸易逆差等全方位调整,又缺乏明确目标与现成的“模板”,一旦触及他国敏感政策就可能陷入僵局4)特朗普和贝森特都提出了要优先与盟友达成协议,然后联合对付中国;5)观察者认为,这些人毕竟还是富有经验的,只要认真规划,在90天内谈出一个东西还是有可能的。总而言之,贝森特是华尔街“全村的希望”。这位临危受命的“危机处理者”,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特朗普的民粹主义议程转化为可行方案,同时还得获得老板的同意,仍是一个未知进程。
正文:(2,2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已成为白宫内影响特朗普总统关税策略的主要声音。现在他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贸易协议成果。
这位前对冲基金经理将牵头与75个以上国家展开谈判,以避免扰乱经济的关税措施实施——其中大部分关税已被暂停三个月。他的上司特朗普总统将对他步步紧逼。他在华尔街的盟友以及对关税持怀疑态度的共和党议员,都将指望他为金融市场带来确定性。
特朗普周四表示他能够“在一天内达成所有协议”,但如此全面、广泛且快速的贸易谈判几乎没有先例。以往的贸易协议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达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5.4.10)按语:本文指出,美国最关键的出口项实际上是服务贸易;特朗普关税政策完全忽视了服务贸易顺差这一关键经济支柱。1)美国经济结构早已转型,推动的是服务贸易的崛起,知识产权、金融咨询等无形商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2)贸易战聚焦的是商品领域,但可能通过激化国际矛盾间接威胁美国服务业出口;3)欧盟已着手研究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制措施,消费者情绪恶化也会直接影响跨境服务需求;4)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摩擦会引发市场排斥效应,中国赴美旅游警示及欧洲政界强硬表态均是印证。此外,消费者/客户也可能抵制美国的服务输出;5)专家警示:贸易保护主义可能瓦解美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特朗普总统正通过加征关税手段,试图缩小美国巨额商品贸易逆差——他将其视为经济疲软的标志。但这只是贸易问题的冰山一角。
尽管美国商品进口长期超过出口,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却呈现相反态势。从流媒体订阅到金融咨询,美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顺差。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未直接涉及这些服务出口,但其发动的贸易战已开始波及该领域……
10. [563]中美经济战爆发——经济脱钩将深刻影响中美企业与消费者按语:本文载于《华尔街时报》,内容相对客观,通过访谈中美两国许多企业主和专家,探讨中美经济战全面升级对两国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1)美国通过大幅提高对华关税推动经济脱钩,导致两国企业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美国消费者承受物价上涨压力,中国企业则可能失去最大出口市场;2)双方经济依存关系复杂:美国依赖中国制造业支撑消费体系,中国依托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贸易失衡加深了产业矛盾。3)援引了大量真实企业案例,揭示当前困境:美方进口商被迫调整采购策略,中国制造商面临订单锐减与产能收缩压力,跨国企业加速产业链重组;4)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还将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与贸易体系紊乱。5)两国经济转型挑战,美国要继续应对产业空心化与通胀反弹的风险,中国则面临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压力。
正文:(4,2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特朗普总统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同时暂停对数十个其他国家的加税措施,这一举动将全球两大经济体推向对抗,双方都将遭受损失,甚至可能拖累全球经济。
白宫周四宣布,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华加征关税的综合税率已高达145%。虽然未来可能有所回调,但已有迹象表明,中美之间5,820亿美元的商品贸易正部分陷入停滞。美国工厂开始取消订单,部分中国制造商则安排员工临时休假。最新关税措施实施后,跨太平洋航运订单量已出现大幅下滑。受此影响,美国股市周四大幅下跌。
加利福尼亚州厨房设备进口商阿尔伦·纳尔克西安(Arlen Nercessian)周三得知特朗普加税消息后,立即联系其中方代理要求暂停发货,但为时已晚。他表示,如果美中两国无法达成和解,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从中国采购商品……
The Atlantic(2025.4.9)按语:这篇文章很精干,饱含信息量。1)特朗普临时暂缓除针对中国以外的“对等关税”后,政府、幕僚及盟友将其粉饰为“谈判艺术”的体现,马屁拍个不停;2)实际上,特朗普自己承认,他非常关注债市,债市濒临崩溃是促使90天宽限期的直接原因;3)共和党的政治施压也是原因之一,毕竟共和党在两院的优势都很有限。;4)在政策转向过程中,幕僚和盟友都在引导特朗普把矛头对准中国,对盟友和其他国家网开一面。文章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交易的艺术,因为谈判压根没有开始,美国什么都还没得到。这是“撤退的艺术”。
几点观察:一,很多人关注股市,实际上债市(崩盘)发挥的作用更大,对特朗普有较大触动;二,归根结底,特朗普还是对资本市场低头了,在这场大型博弈里,市场取得了胜利(哪怕只是暂时的);三,结果是,人们更加深信,市场确实是唯一能够约束特朗普的因素;四,特朗普只要做一次退让,怂过,露了破绽,后面的选择空间就变少了。90天后,如果他试图重启关税,则市场会故伎重演,再次倒逼他。五,特朗普身边的内阁、幕僚、盟友、共和党政客,是有共识的:他们都认为美国应该把矛头对准中国,而不应该针对欧洲等盟友国家。(尽管不同人对贸易战实施的方式和强度会有技术上的分歧)。他们在有意识地将特朗普引到这个方向。六,在特朗普转向后,这群人还在继续奉承,称赞特朗普的决策是“交易的艺术”的大师级教学典例,“特朗普永远正确”——表面上是在吹捧,其实是影响和操纵特朗普的一种方法——这帮人背后估计都在骂特朗普是傻子。
正文:(2,1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询问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助手和盟友,他们会告诉你,今天下午震动股市的声明完全是总统重新平衡美国贸易逆差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强硬的关税政策已迫使数十个国家向特朗普求饶。一旦他们屈服,总统便给予90天宽限期,同时加大对中国的施压力度。这一决定引发市场狂欢。金融家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在公开焦虑数日后欢呼:"这是@realDonaldTrump的完美操作,堪称《交易的艺术》教科书范例。"
然而当记者询问总统为何暂缓其长期承诺的全球贸易战时,特朗普立即露了底牌。他借用高尔夫术语形容紧张情绪,承认自己不断收到人们变得“有点神经质(a little yippy)”的反馈……
The Information(2025.4.8)按语:本文探讨了全球贸易战升级背景下科技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与潜在影响。当然了政策比得比报道还快,针对中国的关税进一步增加;针对其他国家得“对等关税”暂缓(但90天后可能卷土重来);欧洲的反制暂缓,越南有希望谈成协议。但大的方向(尤其涉及中国供应链/市场时)不变。1)电商领域首当其冲,关税政策调整将迫使跨境电商提价或压缩利润,冲击重点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平台,包括Shein、Temu和亚马逊等;2)数字广告市场可能因电商预算缩减而萎缩,Meta、TikTok、亚马逊等平台收入承压;3)欧盟已经准备号了针对美国数字服务的反制措施,只要“对等关税”再启动,可随时开打;4)供应链重组面临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影响;5)苹果等硬件厂商主要在华生产,受到影响最大。
正文:(2,0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特朗普激进的贸易政策使美国科技企业无论大小都面临业务风险。
电子商务和广告支出的缩减可能冲击亚马逊和Meta等公司,宏观经济疲软也会拖累云计算业务的增长。随着全球贸易战升级,一些潜在威胁正在显现:例如欧盟针对数字服务的反制措施可能全面打击美国科技企业;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报复性关税是否会对苹果公司造成双重打击。
我们梳理了在这场快速演变的贸易变局中受影响最大的科技企业——以及一些潜在的受益者:……
The Economist(2025.4.9)按语:本文介绍特朗普政府暂缓加征关税的政策调整及其引发的市场连锁反应。文章指出,特朗普在激进推行“对等”关税12小时后突然宣布暂停大部分措施,只是暂时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但政策反复暴露多重隐忧。特朗普/白宫虽然“战术性后撤”,反映出白宫对市场剧烈波动的妥协,但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基调,仍使企业信心受挫、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预计90天后,特朗普还会祭出加征关税的威胁。
正文:(1,1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唐纳德·特朗普作出了退让。在他激进的“对等”关税政策生效仅12小时后,便宣布将大部分关税措施暂停90天。特朗普表示,此举是因为认识到已有超过75个国家与其政府展开谈判,共同解决美国对全球贸易体系的不满。近期剧烈波动的国债市场可能也影响了他的决定。特朗普的声明立即缓解了市场压力,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货应声上涨,因为关税延迟实施减轻了人们对经济即将遭受冲击的担忧。
自特朗普4月2日以“解放日”为名宣布实施高额关税以来,从投资者到外交官都形成了一个令人深感不安的共识:总统执意要重塑全球贸易体系,全然不顾可能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这种预期与关税政策本身一样,导致全球市场陷入混乱。企业深陷不确定性困扰,消费者信心急剧下滑,经济学家不断发出今年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测。通过这次突然的政策转向,特朗普表明他实际上并非完全无视其贸易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Time(2025.4.10)按语:本文载于《时代》杂志,援引专家观点,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美国就业市场与自动化进程的潜在影响:1)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当前关税政策可能比2018年更显著地加速自动化替代;2)当然专家内部也有分歧:技术乐观派认为机器人已具备更强适应性,谨慎派则指出复杂环境中的技术瓶颈仍需若干年(可能是十年)的突破;3)但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下行期企业往往利用自动化突破劳动保护壁垒。小结:在这一轮关税推动下,即便制造业/产业回归美国,很可能也将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大量的美国工人依旧不得到想要的工作岗位。(而这也是编者一贯的观点。)
上周,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加征关税措施时表示,此举将有助于重启密歇根州已关闭的汽车工厂,并将各类就业岗位重新带回美国。
“总统希望增加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周二补充道,“他希望这些工作岗位能够回归本土。”
经济学家指出,新关税政策非但不会促使企业在美国创造新就业岗位,反而可能推动企业全面转向自动化生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
The Washington Post(2025.4.9)按语:本文回顾并剖析了特朗普政府在改变关税决策之前18小时的幕后过程。1)全球市场动荡、多国领导人(瑞士总统)的紧急磋商、行业领袖(摩根大通总裁)的发声是促使政策转向的关键因素;2)白宫内部存在明显分歧,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务实派最终取代了强硬派纳瓦罗,主导了决策;3)幕僚宣称这是“既定战略”,实际上是彻底的政策逆转,官员们措手不及,关键细节缺失,一片混乱;4)为了维护形象,特朗普也将此次调整包装为“以退为进”的战略布局。点评:还原大型“草台班子”的决策现场。
正文:(2,7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周三清晨,华盛顿迎来一个世纪以来最高的外国商品关税,债券市场同时发出预警信号,显示特朗普总统重塑全球贸易的举措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危机。
尽管标普500指数一周内暴跌12%,特朗普的顾问们仍对其重构全球经济、颠覆数十年全球化进程的计划充满信心。一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华尔街并不理解普通民众的想法——而民众依然支持总统。
然而数小时后,特朗普态度出现部分软化——在对华贸易战升级的同时,却降低了刚对其他国家加征的大部分关税。股市应声大涨……
X(2025.4.9)按语:特朗普的华尔街盟友,强烈支持以色列的超右翼、反DEI的急先锋、哈佛大学校董金融家Bill Ackman强烈反对特朗普关税,在X上发起攻势。他现在开始张贴中小企业来信,介绍加征关税后的企业经营困难,呼吁特朗普暂缓关税。本帖里,他公布了一家冷萃咖啡初创企业和一家家庭影音解决方案设计与安装公司的来信。这里发出来供大家感受一下。
正文:(1,3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我们的股市在下跌,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元持续走弱。这些都不是政策成功的表现。
我收到越来越多来自合作或投资的小企业主的邮件和短信,他们担心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将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
举个例子,我投资了一家冷萃咖啡初创企业。在中国关税翻倍前,创始人给我发了这样一封邮件:
————引用开始————
“尽管我们努力降低风险,但新关税对我们的成本结构造成了直接且重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毛利率缩水60%以上……
欢迎加入「兔主席的宝藏」,兔主席/tuzhuxi的精华内容分享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数量:2024年11月上线至今,超过500篇文章、200万字
定位:有国际视野、理性思考的爱国主义者
领域:热点、国际、历史、人文
内容:国际臻选、快评
标签:美国政治与社会、中美关系、特朗普、马斯克、俄乌战争、AI、电动车、商业财经……
持续:坚持20年创作(持续更新有保障)
来源: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