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延续,和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该《方案》聚焦健康饮食、营养保健、体育健身、银发服务、健康管理等健康消费领
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东风,吹到了健康消费领域。
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延续,和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该《方案》聚焦健康饮食、营养保健、体育健身、银发服务、健康管理等健康消费领域,提出十大重点任务,以推动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升健康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
该《方案》也相当于首次明确了健康消费涉及的主要领域,除了传统的医药服务,还包含饮食、营养、运动、心理等各个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与环境改变带来的健康威胁不断增加,以及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健康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创新业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国内消费的重要增长极。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8月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已接近9万亿元,相比2021年(8万亿元)实现显著跃升。而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如何有效促进健康消费,推动健康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居民提高健康生活水平?专家指出,一方面有待各个健康消费领域将《方案》细化落实,营造有利于健康消费的环境,提升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全面、动态的消费数据监测,为政策执行和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科学支撑。
促进健康消费,需充分运用政策指挥棒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指出,消费行为既可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烟酒、高糖高脂高盐饮食消费等),由政府高举促进健康消费的大旗,不仅要倡导和推动有科学证据的、真正的健康消费,也要充分运用政策指挥棒,减少不利于健康的消费。
“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标识,提醒老百姓哪些产品是健康的,并鼓励商家将健康产品陈列在消费者方便看到和拿到的位置。”傅华介绍,上海市2023年出台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就有相关的措施。比如鼓励食品生产者生产低盐、低脂、低糖食品,并在包装上做显著标识;鼓励食品经营者开设低盐、低脂、低糖食品专柜;鼓励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销售者在有关商品的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等等。
傅华认为,还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消费补贴或消费券、对健康产品免除部分税率让其价格下降、对福利供餐的公共采购健康食品给予折扣等方式,来鼓励消费者购买带有健康标识的产品,从而逐渐养成消费健康产品的习惯。
环境改造也是助推健康消费的重要方式。以运动健身为例,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口袋公园建设、骑行道和跑道设置等,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的健身选择,从而让他们更加容易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同时还可以促进体育用品和相关服务的消费。
在傅华看来,促进健康消费,要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角度出发,将健康理念落实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这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人士和各界专家都给予高度重视,让政策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而不是短期内为刺激市场需求而促消费。
准确到位执行政策
需要全面、动态的数据支撑
消费领域总是处于供需波动和趋势的快速变化中,因此促进健康消费也离不开对市场形势的准确把握。《方案》专门提出,要加强区域、人群、品类等数据分析,做好运行监测和趋势研判。
参与《方案》起草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副研究员陈浩告诉《健闻咨询》,《方案》制定时需要参考各类健康消费数据,其中线上健康消费规模测算等重要数据就来源于居民健康消费指数。该指数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和《健闻咨询》在华泰证券支持下联合编制,聚焦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健康管理、疾病控制与管理、心理健康等维度,基于京东、壹心理、Keep App等平台提供的脱敏消费数据测算而来,自2022年3月以来,按季度发布最新指数报告,从而实现高频次、较高准确性和低成本地对各地区居民健康消费的动态追踪。
据了解,居民健康消费指数在获得产业端广泛关注和参与的同时,也为健康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项目团队不仅为商务部提供了专家咨询和企业调研支持,还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合作,启动了建立健全上海市居民健康行为监测体系的研究项目,并将基于电商大数据的线上健康消费指数指标体系作为健康行为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方案》的出台,持续监测居民健康消费行为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陈浩表示,他所在团队将围绕地域、人群和消费品类,在健康消费指数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消费数据,为政策贯彻执行和持续优化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以地域为例,未来可能将致力于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消费画像。“比如有些城市体育运动氛围特别好,他们的旅游消费或体育消费场景实践,就可能为区域性的消费引导政策提供依据。”陈浩说。
陈浩表示,研究团队还希望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数据,比如医保支付、可穿戴设备的运动监测脱敏数据,以及老人、母婴等特殊人群的消费数据等,不断完善居民健康消费的动态监测体系,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地域、人群的健康消费行为特征和变化趋势。
来源:健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