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怼怼”被抓!卖假玉石假中药,还抹黑胖东来涉嫌诽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9:50 3

摘要:9月8日,浙江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通报,网络主播“柴怼怼”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立案侦查。他曾靠“怒怼名企”“揭黑打假”,在抖音平台积累多条热榜内容,如今却因售假翻车,引发广泛关注。

9月8日,浙江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通报,网络主播“柴怼怼”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立案侦查。他曾靠“怒怼名企”“揭黑打假”,在抖音平台积累多条热榜内容,如今却因售假翻车,引发广泛关注。

从“打假”走红,到因假货被立案,柴怼怼的反转过程,暴露出直播带货行业隐藏许久的旧问题,重要的是,那些打着“正义”旗号的内容,到底是监督,还是生意?

4月5日的时候,柴怼怼发布一条视频,称河南连锁商超胖东来“靠玉石赚钱”,并质疑其存在暴利行为:“几百块成本的玉石卖几千几万。”

三天后,胖东来回应并公布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其和田玉销售额占比仅0.34%,毛利率约20%。5月3日,创始人于东来发文称,如果这种随意造谣得不到追究,“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舆论又进一步发酵。

就在这个时候有用户反映,在柴怼怼直播间购买的“和田玉”存在掉色、发白等问题,疑似染色玉。价格还低得离谱,远低于行业正常水平。

柴怼怼直播间售卖的问题产品不止玉石。2024年末至2025年初,他直播间还推出多款“中药草本”产品,包装简陋,内容成分多为野花、草根甚至猪饲料草,还缺乏基本的来源与检测信息。

近日平阳县公安局正式对柴怼怼等人立案,罪名是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涉案商品涵盖多个类目,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多个省市。

这证明这件事不再是“言论风险”,而是进入了法律范畴。柴怼怼从“揭假”的人,变成了“售假”的人,所谓“良心推荐”也崩掉了。

柴怼怼并不是第一个靠“怒怼名企”走红的主播。他的人设很清晰:借题发挥、制造对抗,迎合用户对“打破权威”的情绪,再引导观众购买他推荐的产品。

这种模式在直播电商中并不稀奇,夸大某个企业的问题,再推出“自家优质替代品”的形式,完成“讲故事—带节奏—导流量”的轮回。

问题是,如果产品本身不过关,“打假”就成了逃避自身问题的手段。 “真诚”,也就变成了获利工具,观众的信任一直被消耗。

面对指控,胖东来没有第一时间情绪化反击,而是选择数据公开、法律声明、创始人表态三步回应,这种应对逻辑值得更多企业参考。

在快速传播的舆论上,企业若不应对,容易被误解;应对过猛,又可能激化矛盾。如何在事实和情绪之间找到平衡,是品牌公关面临的现实问题。

但这也显示出一个尴尬的现实问题:企业要花大量人力和成本澄清一条虚假视频,而造谣者只需借一次直播、一个标题,就能收获短暂收益。

柴怼怼并不是第一个做这种事的,2024年至2025年,多个头部主播因类似问题被点名或处罚:

东北雨姐售卖“不含红薯的红薯粉”,账号被封。疯狂小杨哥带货“香港月饼”实为内地生产,曾被卷入“槽头肉”事件。

这些事情都说明,直播带货的乱象不是偶尔发生的。有些主播通过虚构人设、操控情绪、攻击同行等方式制造流量,再用“正义”之名收获观众。

柴怼怼事件,是一次个人行为的失范,也是一场行业警示。如果平台审核不严,主播造假成本过低,企业维权成本过高,最终受损的不只是品牌,还有整个电商生态的公信力。

柴怼怼不是第一个,也未必是最后一个。但他的结局提醒我们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道理:直播间里赚的每一分信任,都不是免费的。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