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啊,没电不代表就得摸黑。古人点灯熬油的本事可不小。有钱人家点的是蜡烛,还不是一般的蜡,是蜂蜡或者虫蜡做的,又亮堂烟又小,忒高级。普通老百姓家用的是油灯,小碗似的,放上根灯芯,倒点植物油或者动物油,就能顶好久。还有更会过日子的,发明了“省油灯”,灯体是双层的
你可能以为,古时候没电,天一抹黑大家就上炕睡觉了,日子过得贼无聊?哎,这你可就想错啦!古人的夜生活,花样之多,可能比咱们现在捧着手机刷一晚上还热闹呢!
首先啊,没电不代表就得摸黑。古人点灯熬油的本事可不小。有钱人家点的是蜡烛,还不是一般的蜡,是蜂蜡或者虫蜡做的,又亮堂烟又小,忒高级。普通老百姓家用的是油灯,小碗似的,放上根灯芯,倒点植物油或者动物油,就能顶好久。还有更会过日子的,发明了“省油灯”,灯体是双层的,中间能灌凉水给灯油降温,省油!出门也不怕,有灯笼,竹骨纸皮,防风还能提手上,上头还能写诗画画,又实用又风雅。
说到热闹,那得提提宋朝那时候。宋朝可了不得,取消了宵禁,老百姓晚上能随便上街了。这一下,夜市可就火起来了!开封、杭州这些大城市,那夜市叫一个热闹,据《东京梦华录》里说,有的夜市能开到后半夜三四点,街上人多得车马都走不动道儿。街上啥都有,各色小吃零食,香气能飘出二里地。
光吃还不够,有玩的:听说书的、看杂剧的、瞧皮影戏的、还有力气大的表演相扑……边上还有“勾栏瓦舍”,那就是当时的超级娱乐中心,唱戏的、表演的日夜不停,老百姓花点小钱就能在里面乐呵一晚上,跟咱们现在看话剧、听演唱会差不多。
文人雅士们呢,就不太稀罕这种闹哄哄的场面。他们的夜生活讲究个情调。要么是在自家大院子里摆上酒席,叫上朋友,一边喝酒一边看歌舞表演,写诗作对,就像那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里画的那样。要么就是点根蜡烛,安安静静地读书,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图的就是个安静和氛围。再不然,就约上一二好友,在月亮底下赏赏花、下下棋、弹弹琴,苏轼就大半夜找朋友一起在承天寺的院子里散过步,还写了篇日记,成了千古名篇。
当然了,普通老百姓晚上也没闲着。很多家庭妇女晚上都得就着那点灯光纺线、织布、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这叫“昼耕夜织”。夏天天热,屋里待不住,左邻右舍就聚在外头,摇着扇子,唠唠家常,讲讲鬼怪神话故事,这也是最省钱的娱乐了。等到元宵节、中秋节这些大节日,官府一般就不管了,全民都跑出来玩,看花灯、猜灯谜、看表演,那场面,简直就是古代的“狂欢节”!
不过啊,话说回来,古代的夜生活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点灯烧油是要花钱的,穷人家可能真舍不得,只好早早睡了。那种通宵达旦的繁华,基本也只有大城市才有,广大农村地区,晚上除了狗叫,估计就剩一片寂静了。最后,这宵禁也不是一直放开,很多朝代都规定晚上不能随便上街,被抓到叫“犯夜”,可是要挨罚的。所以啊,古人的夜生活是热闹,但也得看你的钱包、你的身份,还得看你活在哪个年代。
所以你看,古人天一黑就上床?才不是呢!他们的夜晚,有的在干活,有的在苦读,有的在狂欢,有的在雅聚……一盏盏灯火照亮的是千百种不同的活法,一点儿也不比咱们现在枯燥。他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情,可真不容小瞧呢!
来源:小影解说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