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顾脸面”、“讲体面”,但真正走入社会才发现,那些心理能量强大的人,往往都有一点“不怕丢脸”的勇气。他们敢于坚持自己,敢于面对误解,甚至敢于在关键时刻“不要脸”地争取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不要脸”,其实是一种清醒与自我认知,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太要脸”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困住人的枷锁。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顾脸面”、“讲体面”,但真正走入社会才发现,那些心理能量强大的人,往往都有一点“不怕丢脸”的勇气。他们敢于坚持自己,敢于面对误解,甚至敢于在关键时刻“不要脸”地争取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不要脸”,其实是一种清醒与自我认知,也是一种维护自身边界的方式。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全国热播,编剧周梅森也因此被大众熟知。当年,他以1400万的年收入登上作家富豪榜榜首。但鲜有人知道,在1974年,高中毕业的他还只是江苏徐州铜山区一家矿场的普通工人。
那时候,矿井下的工作不仅脏还累。别人下班后打牌、睡觉,他就在昏暗的宿舍里读书写作。他的稿子一包包地寄出,又一包包地被退回。邮递员开玩笑说:“又退稿啦?”工友们更是嘲笑:“你还想当作家?”
面对这些质疑,周梅森继续坚持着。1978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终于发表。也是这次小小的“突破”,开启了他真正的写作之路。
周梅森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脸皮厚”,而是他不愿为了所谓的“面子”停下脚步。他清楚,真正的尊严来自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体面。
而小李因为在外地工作,父母离世后在老家给她留的一套老房子一直空着。一天,姑姑突然联系她,说表哥准备结婚,新房还没装修完,想借住半年。小李想着亲戚之间互相帮一把没什么,就答应了。
可半年过去,对方却没有搬走的意思。小李试探着提了一次,姑姑立刻红着眼说:“你嫂子怀孕了,新房刚刷完漆,怕甲醛影响胎儿。”
小李心软了,就没有再提。又过了一年,她再次提起搬家,姑姑这次干脆说:“老房子住习惯了,搬家太麻烦。”
最后,姑姑甚至直接换了门锁,并表示:“你一个人在外地,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我们住着还能帮你看着。”
小李忍无可忍,直接带着喇叭当众讲明原委,甚至联系了当地媒体曝光。姑姑一家才在邻居和舆论的压力下搬了出去。
这个事件的关键,不在房产,而在边界。一开始的“体面”,成了姑姑得寸进尺的基础。小李每退一步,别人就进一步侵占。这不是亲情问题,而是对方看穿了她“怕丢脸、讲情面”的软肋。
脱口秀新人李雪琴在第一次登台表演时,台下直接冷场到没人笑,她站在台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下台后她躲在后台哭,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但是几天后,她又报名了下一个开放麦:“反正已经丢脸了,再丢一次也没什么。”慢慢地,她开始掌握节奏,形成了自己幽默而又真实的风格。
2020年,她出现在《脱口秀大会》舞台,迅速走红。她曾说:“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次次丢脸还敢再来。”
这不是天生的“脸皮厚”,而是她愿意接受失败,把每一次“冷场”当作经验积累。她的强大,是从不被“出丑”击溃。
很多人对“不要脸”有误解,认为这是一种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但其实,真正的“不要脸”,是一种清晰的边界感。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破窗效应”。意思是:如果一扇窗户破了没人修,很快其他窗户也会被打破。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越是退让,对方越会试探你的底线。
小李的经历就印证了这一点。她前期的克制和忍让,反而让对方变本加厉。直到她彻底“撕破脸”,重新建立边界,问题才得以解决。
这不是鼓励冲突,而是提醒:在你该坚决的时候不退让,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关系负责。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怕“出丑”,怕“被议论”,怕“不合群”。但心理能量强大的人,往往是那些敢被误解、敢被否定、也敢被看不起的人。他们知道,外界的声音像天气,有晴有雨,但人生的方向应由自己掌舵。
来源:晓霞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