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化纠纷丨事故责任拉锯战!一帧录像定分止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02:02 1

摘要:被告老胡接到起诉状当天,承办法官于法官的办公电话就再没安静过。“这就是碰瓷,是原告故意开车撞的我,我对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绝不认可,他们这是错的,我要去告他们。”老胡的吼声震得听筒发颤。此后的几天里这位老司机拨打了多次电话,重复着三十年驾龄练就的目测绝技:“我和

“这就是碰瓷!我开三十年车从没出过事!”

被告老胡攥着事故认定书的指节发白,声调陡然拔高。

案情回顾

2024年冬夜的一场交通事故,让毛某与老胡陷入赔偿拉锯战。事故造成毛某受伤,老胡则坚持自己被碰瓷。双方对事故责任认定各执一词,积怨已久。

被告老胡接到起诉状当天,承办法官于法官的办公电话就再没安静过。“这就是碰瓷,是原告故意开车撞的我,我对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绝不认可,他们这是错的,我要去告他们。”老胡的吼声震得听筒发颤。此后的几天里这位老司机拨打了多次电话,重复着三十年驾龄练就的目测绝技:“我和他当时距离有十多米,我的车速这么慢,要不是他故意开车撞我,绝对不可能刮到他!”

于法官从交警部门调取了事故发生时段的监控录像,在反复观看录像仔细研究后确认了交警部门事故认定的合理性。为了更好地向老胡释法明理,解开老胡的心结,于法官决定请老胡来到法院与老胡一同观看事故录像,期待面对面沟通能够化解老胡内心的疑虑。

但此次沟通的效果并不理想,固执的老胡在观看过监控录像后仍然对交警部门的责任划分不认可,坚称自己被碰瓷要求进行刑事立案,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于法官决定重新梳理案件脉络,找出破局的关键点。发现老胡的抵触情绪源于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误解后,于法官带着助理上门调解。在老胡的家里,于法官一方面耐心释法明理,明晰事故成因及责任划分依据,另一方面从人情出发,希望老胡理解伤者的痛楚。经过沟通,老胡的态度逐渐松动,决定考虑调解方案。察觉到老胡态度的转变,接下来的几天里于法官及其助理多次轮流给原告和老胡打电话沟通,最终确定了调解方案。本以为案件终于迎来曙光,但在履行前夕,老胡却反悔了。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于法官没有气馁,她决定组织一次开庭,希望经过庭审让原被告“面对面”沟通,能够化解双方对对方的误解。在法庭上,双方对事故发生原因争执不下,于法官当庭播放了监控录像。但这位开了三十年车的老司机始终坚信,那个突然窜出的电动车身影,必定是精心设计的“碰瓷”。

于法官从老胡的心理出发逐帧分析事故成因后耐心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从法理到人情逐个解开老胡的心结。倾情沟通的态度获得了当事人的认可,老胡终于决定履行赔偿责任。

一次一波三折的调解,结案报告上的“调解成功”四个字,背后是十余次电话沟通、3次视频录像分析、1次庭审和1次家访。这场矛盾尖锐的诉讼案件在法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法官手记

从剑拔弩张到互谅互让,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正义不仅有判决书的重量,更有调解书的温度。当法槌落下时,我们要让当事人听见公平的回响,更要触摸到司法的温度。

来源:平安吉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