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7 岁女孩李然(化名)因与男友豆豆在洁癖、做事风格等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争执后想推迟年底婚礼。
27 岁女孩李然(化名)因与男友豆豆在洁癖、做事风格等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争执后想推迟年底婚礼。
2023年一项涉 79074 对夫妇的元分析显示夫妻多维度高度相似。婚姻中相似与互补哪个更重要?
豆豆有轻微洁癖,而李然则习惯随性;豆豆做事细致,而李然更粗心;豆豆穿衣随意,李然讲究精致。
李然担心:“我们这么不一样,结婚会幸福吗?”
2023年,一项针对79074对夫妇的元分析研究指出,夫妻在价值观、学历、物质使用习惯等多个维度上,普遍存在高度相似性。
研究结论强调,“相似性”在婚姻质量非常重要。
到底是越相似越好,还是互补才更稳?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对132对澳门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
研究人员发现,夫妻在价值观越相似,婚姻满意度越高,包括沟通质量、情感表达、凝聚力等多个维度。
但研究也显示,如果双方沟通能力不足,即便价值观一致,也难以维持高质量婚姻。
这说明,相似固然重要,但沟通与包容是连接相似与互补的桥梁。
李然和豆豆都对家庭有责任感、热爱自然、珍惜感情,这些属于价值观层面的高度契合。但两人却因生活方式的差异反复争吵,缺乏有效沟通让问题被放大。
1970年代,心理学者Kerckhoff和Davis曾提出“序列过滤理论”,指出情侣在择偶过程中会依次看重不同的相似性:最早关注社会地位与背景的匹配,其次是价值观,最后是行为互补。
进一步支持了“价值共识+需求互补”的婚姻模型。
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总结:“精神相似,行为互补的婚姻最稳。”
价值观是一段关系的根基,而互补则让双方在合作中获得成长和支持。
豆豆开车技术好,李然擅长做攻略。出门旅行时,一个负责路线一个负责规划,配合默契。
表面看是“互补”,实质上是在价值观一致前提下的分工协作,提升了关系质量。
相似性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可以通过“人为构建”逐步形成。
2020年韩国热播剧《请回答1988》中,阿泽和德善在长期相处中逐渐拥有相似的微笑和语气。
心理学研究证实:模仿行为能增强共情能力,提升伴侣间的亲密度。
在冷静沟通后,李然发现两人在面对重大事务时的判断几乎一致,彼此都珍视家庭、尊重长辈。
这些是婚姻中更深层的连接纽带。
婚姻不是寻找一个完全相同的人,而是在相似的价值观中,学会接受差异、协调差异,并从中找到互补的可能。
“幸福公式”的核心逻辑——价值共识是根,需求互补是枝,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健康的婚姻生态。
8月,李然和豆豆登记结婚。
她在朋友圈写道:“不是因为我们从不吵架,而是因为我们终于学会了不怕吵架。”
婚姻里的幸福是靠双方在价值认同下,共同努力走成彼此的归宿。
来源:时代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