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庄稼人现在种小麦,十有八九靠机器,虽说省了不少力气,但产前准备要是不上心,到时候出苗差、产量低,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今天咱掰开了、揉碎了,唠点实实在在的干货!
咱庄稼人现在种小麦,十有八九靠机器,虽说省了不少力气,但产前准备要是不上心,到时候出苗差、产量低,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今天咱掰开了、揉碎了,唠点实实在在的干货!
别一听种子商忽悠新品种就跟风买!像咱[北方/南方]地区,冬天冷/夏天雨水多,得挑抗冻/耐湿的品种。老辈人种出来靠谱的才是王道,比如烟农19,抗倒伏还高产;要是盐碱地多的地方,德抗961就特别合适,耐盐碱还抗旱。
选种的时候,咱不能光听人家说,得自己仔细看种子质量——抓一把种子,要是瘪粒、碎粒多,坚决不要;颜色鲜亮、颗粒饱满的,才是好种子。选好种别急着下地,找个专业机器包衣,加点吡虫啉防蝼蛄、蛴螬这些地下“小贼”,再配上咯菌腈,能把纹枯病拒之门外,给种子裹上“安全甲”。要是条件允许,还能用磁化水浸泡种子6 - 8小时,这样种下去的麦子,发芽更快,苗也更壮实。
前茬秸秆还田最容易出岔子,粉碎长度必须控制在5厘米以内!太长的秸秆,播种机一跑就卡得直冒黑烟,种子播得东倒西歪。有的老乡觉得秸秆还田麻烦,其实好处多着呢!把秸秆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质。
不过,粉碎完得用大马力拖拉机带深松机,往地下刨30厘米,把硬邦邦的犁底层彻底打破,就像给土地“舒筋活络”,小麦根系才能扎得稳、长得旺。要是条件允许,整地前可以测测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缺啥补啥。比如酸性土壤,每亩撒50 - 80公斤生石灰调节;要是土壤缺磷,就得适当增加磷肥的用量。
播量得“看地下菜碟”,肥力足的地块,一亩播25 - 28斤;地力差的,适当加到30斤左右。但这可不是固定的,要是播期晚了,就得适当增加播量,因为晚播的小麦分蘖少,得多下点种子保证苗数。
行距固定在20厘米,播种深度3 - 5厘米最合适——太浅容易晾种,遇上刮风下雨,种子都可能被冲走;太深苗又难拱出土,就算费劲钻出来,苗也弱不禁风。正式播种前,一定要在地里试跑两圈,看看排种器漏不漏种、深浅均不均匀,有问题当场调整,别等大面积播完才发现“翻车”。
而且,播种机的维护也不能忽视,每次播种前,都要检查一下排种管、开沟器有没有堵塞、磨损,及时清理和更换,保证机器正常运行。
别再一股脑把肥料全撒地表!用播种机分层施肥,把肥料精准埋在种子下方5 - 10厘米处,既不会烧种,又能让小麦苗“吃”得饱饱的,后期拔节、抽穗劲头足。
一般来说,底肥要占总施肥量的70% - 80%,可以每亩施农家肥2000 - 3000公斤,再配上40 - 50公斤的复合肥。要是土壤肥力差,还可以加点尿素,提高土壤的肥力。
咱老话说“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现在气候变了,也不能完全照搬老经验。可以根据当年的天气情况和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比如,半冬性品种可以适当早播,春性品种就得晚一些。
这些经验都是老把式们拿一季季收成换来的教训,每一条都能直接抄作业!现在把准备工作做扎实了,等麦苗齐刷刷冒头,心里才踏实!盼着今年风调雨顺,咱都能迎来大丰收!要是还有啥不懂的,评论区唠一唠,大家一起把小麦种好!
#小麦种植技术 #农业生产干货 #机器播种技巧 #三农经验分享 #小麦高产攻略
来源:老张的地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