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营山协作二十载:浙中腹地与川北门户的共富实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8:44 2

摘要:1996年,金华市首批帮扶资金注入营山时,没人能预料到这场跨越1800公里的协作会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从最初援建希望学校的单点帮扶,到如今形成年产值40亿元的阀门产业集群;从300万元的阶段性捐赠,到2024年17782万元的财政衔接资金规模。作为浙江省对口帮

金华

1996年,金华市首批帮扶资金注入营山时,没人能预料到这场跨越1800公里的协作会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从最初援建希望学校的单点帮扶,到如今形成年产值40亿元的阀门产业集群;从300万元的阶段性捐赠,到2024年17782万元的财政衔接资金规模。作为浙江省对口帮扶营山县的主体,金华市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机制,将浙中腹地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川北门户的发展动能,在二十余年协作历程中书写了东西部共富的生动样本。

1.1 地理与经济定位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枢纽,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0亿元,同比增长6.5%。作为"浙江之心",其下辖的义乌、永康等县级市形成了"一县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而中心城区则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口协作提供了多元化的产业支撑。全市常住人口712万人,城镇化率达68.7%,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产业园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前50位。

1.2 产业矩阵优势

金华的产业体系呈现"传统优势+新兴动能"的双轮驱动特征。五金制造、小商品流通等传统产业年产值超3000亿元,其中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市场辐射全球。在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突破800亿元,锂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技术领先。尤为关键的是,金华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仅阀门制造领域就集聚了从原材料供应到精密加工的企业200余家,这为帮扶营山发展同类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创新与开放基因

作为全国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金华的营商环境连续三年位列浙江省前三。2024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3%。这种创新基因深刻影响着协作模式——从早期的资金扶持,逐步升级为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市场对接的全方位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华智造+营山制造"协作模式。

2.1 规划编制进展

金华市于2024年印发《"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统筹推进25项重点课题研究,形成《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在东西部协作领域,明确将"深化与川东北结对地区产业协同"列为重点任务,计划建立"金华研发+营山转化"的创新协作机制。目前已梳理20项拟纳入国家、省级规划的重大项目,其中5项涉及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建设。

2.2 重大项目布局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总投资120亿元的金义东轨道交通延伸工程正在推进,建成后将强化市域内产业要素流动,为辐射带动营山创造条件。产业升级领域,投资8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60亿元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已启动建设,这些项目将形成与营山阀门产业的产业链互补。尤为重要的是,金华"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计划新增投资300亿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两地共建"飞地经济"提供载体支撑。

2.3 协作保障体系

金华在"十五五"规划中专门设立"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计划五年投入不低于15亿元用于结对地区产业培育。同时推进"数字协作"工程,建设浙川农产品供应链智慧平台,预计2026年前实现营山等结对地区特色产品溯源覆盖率达100%。在人才支撑方面,规划建设"金营人才协作基地",每年选派5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营山开展帮扶。

3.1 产业共建:打造阀门产业集群

2020年,金华牵头引进浙江卓一机械、浩成阀门等企业落户营山,启动建设阀门产业园。截至2024年,园区已集聚浙江籍企业10余家,建成全自动数控加工生产线15条,前4月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按照规划,该园区将在3年内培育阀门企业30余家,年产值达40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这种"金华总部+营山基地"模式,通过转移技术、共享渠道,使营山阀门产品迅速进入长三角市场,利润率较本地原有企业提升25%。

3.2 消费帮扶:电商架起产销桥梁

依托金华电商优势,两地构建了"线上平台+线下专柜"的销售网络。金华帮助营山在义乌小商品城设立特产馆,通过"武阳春雨"等电商平台推广柑橘、食用菌等产品,单场直播最高销售860多件 。2024年,营山通过浙川协作渠道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3亿元,较2019年增长18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华企业参与打造的"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使营山农产品溢价率达35%以上,直接带动5000余农户增收。

3.3 民生与劳务协作

教育领域,金华累计援建营山金华希望学校等12所学校,培训教师600余人次,解决数万名学生上学难题。劳务协作方面,2019年以来组织17家企业赴营山举办招聘会,提供近千个岗位,其中专为贫困户设置"爱心岗位"213个。2024年,营山通过金华劳务协作渠道转移劳动力12880人次,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19家,实现就近就业118人。在资金支持上,截至2024年,金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2亿元,实施道路、水利等项目280余个,助力12.3万贫困人口脱贫 。

从1996年的初步结对到2025年的产业链深度融合,金华与营山的协作已完成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共赢"的蜕变。随着金华"十五五"规划中跨区域产业平台的建设,以及营山阀门产业园的持续壮大,两地正迈向"研发在金华、生产在营山、市场在全球"的新阶段。2025年浙川产业链协作大会的召开,更预示着这场跨越山海的情缘将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领域绽放光彩。二十载协作之路证明,东西部协作的真谛,正在于将地理距离转化为产业互补,让发展差距成为共富动能。

来源:耀中品牌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