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然后生命在火山口里生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18:47 1

摘要:78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的芬兰,形成了一个宽达23公里、深750米的陨石坑。这场灾难性的撞击在陨石坑下方破碎的基岩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热液系统,为生命的再生提供了机遇。近期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微生物生命在这一古老碰撞结构中的定植时间,深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78-million-years-ago-an-asteroid-hit-earth-then-life-grew-in-the-crater

78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的芬兰,形成了一个宽达23公里、深750米的陨石坑。这场灾难性的撞击在陨石坑下方破碎的基岩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热液系统,为生命的再生提供了机遇。近期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微生物生命在这一古老碰撞结构中的定植时间,深化了我们对生命如何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理解。

微生物定植的首次确认

这项研究是由瑞典林奈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导的,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人员聚焦于拉帕耶尔维撞击结构,首次精确确定了在7800万年前的撞击后,微生物开始在该区域的热液系统中生长的确切时间。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因为我们首次将撞击事件与微生物活动的发生直接关联起来,”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林奈大学教授亨里克·德雷克表示。他指出,过去针对陨石坑的研究虽然揭示了微生物存在的证据,但缺乏将其活动时间与撞击事件联系起来的确凿证据。

研究方法与发现

这幅插图显示了一颗小行星在 7800 万年前与地球撞击。科学家们首次确定了撞击坑中微生物生命的出现日期。(亨里克·德雷克/林奈大学)

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同位素生物特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以追踪陨石坑内部热液系统中微生物活动的证据。他们发现,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47.0 ± 7.1 °C)下进行硫酸盐还原过程,这一过程是微生物利用硫酸盐作为电子接受者的厌氧呼吸方式。

研究还确认,在撞击发生后约500万年,黄铁矿作为微生物活动的明确指征首次形成,表明当时的热液系统已经冷却到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方解石的出现更进一步证明了在撞击后的1000万年内,微生物的繁衍生息。

芬兰拉帕耶尔维陨石坑的解剖结构,放大部分突出显示了已识别出微生物特征的蓝色标记断裂区。(亨里克·德雷克/戈登·奥辛斯基)

据首席作者雅各布·古斯塔夫森博士指出:“我们不仅看到了生命的迹象,而且可以准确地确定它们发生的时间,这为研究生命如何在灾难性事件后找到存活路径提供了新视角。”

从陨石坑中揭示生命的复苏

研究人员发现的生物特征。黄铁矿特别令人感兴趣。这34脱硫黄铁矿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一致。它在撞击发生后大约五百万年形成,当时热液系统已经冷却到适合生命居住的温度。方解石是另一个强大的生物特征,它在撞击后 1000 万年出现,表明微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数百万年。(Gustafsson 等人,国家公社,2025 年)

这一发现为我们了解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茁壮成长打开了一扇窗。撞击产生的高温和极端压力似乎为微生物建立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这些微生物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硫酸盐和碳循环,还展现了它们如何适应和繁衍,引发了科学界对生命在自然灾害后复苏能力的广泛关注。

来自芬兰拉帕耶尔维火山口的抛光矿物晶体。(亨里克·德雷克)

加拿大西部大学的合著者戈登·奥辛斯基博士对此表示:“这一研究突破性地将微生物在撞击结构中的定植问题与撞击事件直接联系起来,为了解早期地球上的生命进程提供了重要见解。”

对其他天体的启示

研究者还指出,拉帕耶尔维撞击结构的微生物定植现象可能与早期地球和火星上生命的起源相似。这不仅为地球上的生命演变提供了新线索,也为宇宙中其他天体上生命的寻找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分析这些生命存在的方式,这项研究为未来可能在火星或其他类似天体的生命探测任务提供了实用方法。研究团队强调,撞击产生的热液系统能够创造稳态环境,以支持微生物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的生存。

“我们的研究证实了中型和大型陨石撞击产生持久热液系统的潜力,这一机制可能在地球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促进生命的演化和传播,”亨里克·德雷克教授总结道。

这一发现在科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印证了在灾难性事件之后,生命不仅能够幸存,更能够在极端环境中找到栖息地,为人类探索生命的起源与存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