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基层治理面临“资源分散难统筹、服务碎片难集成、需求多元难满足”三大痛点。新华街道以“集成式社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规划引领破局、资源整合破壁、机制创新破题”三大路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办事不求人、服务有温度、邻里如亲人”的幸福生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基层治理面临“资源分散难统筹、服务碎片难集成、需求多元难满足”三大痛点。新华街道以“集成式社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规划引领破局、资源整合破壁、机制创新破题”三大路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办事不求人、服务有温度、邻里如亲人”的幸福生活。
一、问需于民: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单”的治理转型
破题点:破解传统社区建设“重硬件轻需求”的供需错位难题
新华街道以民声定民生为原则,创新“三步问需法”:通过1000份问卷调查摸清居民需求清单,设立17处人民建议征集点收集金点子,绘制“社区15分钟生活圈”资源地图。基于调研结果,选定城乡两大试点——城市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服务短板,打造益德社区全龄友好型样板;农村社区瞄准空心化治理困境,在新园村构建产村融合型发展模式。
在益德社区,盘活社区和小区物业闲置阵地资源,打造4处家门口的红色驿站,满足活动开展、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需求。这种“向空间要服务”的改造模式,使社区服务面积增加40%,却未新增一寸建筑用地。新园村则通过整合832亩土地,建成集电商直播、农技培训、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让传统资产焕发新生。
黄河大集进小区活动现场
暑假托管课堂志愿者正在授课
二、五指成拳: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的资源整合术
破题点:破解部门条块分割导致的“资源孤岛”效应
新华街道创新构建“1+7+N”政策赋能体系,串起组织、民政、农业等7大系统资源,联动N个社会主体形成“治理共同体”。在益德社区,与3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将社区医院、律师事务所、商超等资源编织成“服务网”,年均开展健康讲座、法律咨询等惠民活动120余场。
新园村的实践更具示范意义:通过“部门下沉+社会参与”双轮驱动,实现七个惠民工程——
承接135项行政审批直办
创建德州市专家服务基地和服务基层示范项目
打造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载体
培育3名“全科社工”
开设2个工会驿站和1个“妇女微家”
建成全区首批社区365暖留中心
建设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这种“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转”的模式,使新园村蜕变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社区义诊活动
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
三、机制创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效能跃升
破题点:破解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权责困境
新华街道设立“为民服务基金”、支持“民生微实事”项目,搭载“五步工作法”形成治理闭环:居民提议→协商议事机制→民主决策→多方共建→效果评议破解治理难题。
在益德社区搭建“邻里谈心角”“益家说联席会”“月月说事”等特色协商议事机制。吸引56名“新能人”,组建“新队伍”,协助和参与社区的日常工作、走访入户、网格服务、纠纷调解等工作,让居民在治理中“坐C位”“唱主角”。目前共解决家庭矛盾7起,化解邻里纠纷16起,开展志愿活动42场次。
新园村则创新“道德银行”积分制,用志愿服务换信用积分,带动300余名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形成“人人都是治理主体”的生动局面。
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文旅活动
益德社区协商议事现场
“我们希望一城一乡集成式社区试点成为关键‘火种’,为更多辖区居民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新华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社会工作岗负责人郑丽娜表示。新华街道正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诠释着“首善之区”的深刻内涵,让每个居民尽享“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来源:感知山东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