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讨】培育“外语+”旅游服务人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0:18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贵州拥有丰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入境游产业持续高涨。2025年前两个月,贵州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68万人次,同比增长92.3%。近几年,《国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贵州拥有丰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入境游产业持续高涨。2025年前两个月,贵州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68万人次,同比增长92.3%。近几年,《国家地理》《纽约时报》等刊物均有推荐贵州为旅游胜地,支持将其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然而,在外语支撑体系方面尚显不足,用外语讲好贵州故事,服务外宾的后备力量明显短缺,亟待培养有家国情怀、精通外语、熟悉文化与旅游技术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培养“外语+思政”的战略型、跨文化传播型旅游人才。讲好贵州生动故事,能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健全“大思政”育人格局,培养“外语+思政”的战略型、跨文化传播型旅游人才,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外语课应从侧重语言的工具性转向语言的人文性,着力培养文旅人才用外语讲贵州故事的本领,厚植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讲好贵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民族文化、绿色生态、非遗技艺等故事,将贵州特色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海外游客,让其共情同感,才能将奋勇前进的贵州故事口口相传,吸引更多入境游客。

培养“外语+行业”的复合型旅游服务人才。提升入境游服务,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体现了外语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懂行业的外语人才不仅是现场的翻译者,还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产业升级所需的核心人才资源。文旅人才需具备三脑协同:语言脑处理沟通、文化脑解读符号、创意脑设计体验。高校教育中语言技能训练、专业能力锤炼和思维能力培养并重,课程设置需积极探索“外语+行业”,深挖语言与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程体系模块化管理,使语言赋能专业,整合“外语+旅游”“外语+传媒”“外语+大数据”等资源,融合“多语种+旅游”,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帮助学生构建全球知识视野,使语言教育渗透到各个旅游服务岗位,提升入境游服务质量。

培养“外语+AI”双核能力的新型旅游人才。以“外语+AI”的双重优势,完善多语种文旅宣传网站建设,加大境外文旅宣传力度,规范可视化语言景观及导览设施建设。精通外语的新型旅游人才,通过AI赋能,激发创新能力,在打造智慧旅游和人机协作方面将大有作为。高校在课程设计上精准对接贵州主要入境客源国需求,探索“外语+”模式,利用AI生成语境并构建虚拟文化场所,实现空间化沉浸式学习,在探索中完成语言实践,加强旅游入境服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及应变能力。增强校企联动,培养“外语+AI”双核能力的新型旅游人才,共同建设贵州IP多语种语料库和文旅VR多语种解说系统,开发VR旅游英语虚拟仿真课程,强化文旅人才社会实践能力及服务实操能力。

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世界认识贵州的一个窗口,是实现旅游强省的重要契机,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将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通过外语赋能文旅、健全“大思政”育人格局,让语言成为可感知的桥梁、让文化成为可体验的产品,在双向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与产业价值的双赢。

[本文系202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贵州健全“大思政”育人格局研究》(2024RW262)研究成果]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