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起原因: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同时,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经济基础。此外,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需求,使得在农业用地上发展光伏成为一种新选择。
光伏农业的过去与未来
兴起与壮大
- 兴起原因: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同时,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经济基础。此外,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需求,使得在农业用地上发展光伏成为一种新选择。
- 壮大表现:从地域上看,欧洲、亚洲和美国等地区的农业产业都在积极发展农业光伏。在欧洲,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积极推动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在中国,众多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农业,如鄂尔多斯的库布其阳光谷光氢低碳产业基地,创新发展“板上双层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三双”模式。
国家政策历年变化
- 中国:2012年,推出“金太阳工程”推动光伏产业发展。2016年起,光伏上网电价下调,分布式光伏项目兴起。2021年后,光伏扶贫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2025年,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农村屋顶光伏项目成重点扶持对象,电价全面市场化,补贴转向“市场化 + 差价结算”。
- 美国:不同州政策有所不同,如加州对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或企业给予多项补助,包括享受30%的减税优惠等。近年,美国对光伏放牧等光伏农业模式也有一定支持,一些太阳能公司会付给农民每英亩250美元 - 750美元的安装费用。
- 日本:2013年修订《农地转用特例法》,“太阳能共享”模式获得法律认可。政府为光伏发电提供补贴,如2023年FIT制度保障光伏电价为10日元/kWh,还有农业振兴补贴覆盖支架系统50%建设成本。
- 欧盟:意大利计划投资9.2亿欧元用于支持农业光伏项目建设,中标者将获得40%的项目建设补贴及20年的电价补贴。法国在批准了450兆瓦的农业光伏项目后,推出保障签署购电协议等长期支持政策。
电价情况
- 中国:2025年6月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电价由市场交易决定,午间光伏发电高峰时段电价可能低至0.15元/度,晚高峰电价可达0.65元/度,叠加地方政策补贴,如北京补贴0.3元/度、浙江0.1元/度等。
- 日本:2023年FIT制度保障光伏电价为10日元/kWh(约合人民币0.5元/kWh),此前政府曾为光伏发电提供每千瓦时42日元的高额补贴。
- 意大利:中标农业光伏项目的企业可获得20年的电价补贴,具体补贴额度未明确提及,但政策为能源企业的投资回报提供了保障。
投入及收益分析
- 投入方面:包括光伏设备购置、安装成本,土地租赁或流转成本,以及可能涉及的农业设施改造、灌溉系统升级等成本。例如,国内前期建一座500平米的光伏温室要耗资10万元以上。
- 收益方面:发电收益可通过卖电获得,如中国农村屋顶10kW系统年收益可达1.2万 - 1.8万元。农业收益方面,如日本“太阳能共享”模式下,遮光环境下种植高价山葵,年产值1800万日元,综合收益较纯农业提升300%。此外,还有可能通过碳交易获得额外收益,如日本典型案例中1公顷系统年碳汇量可达135吨CO₂,碳交易收入可达40万日元/年。
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光伏农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规模。一方面,光伏技术效率将不断提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发电能力;另一方面,农业与光伏的融合模式将更加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还可能出现更多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效率。此外,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在保障能源供应、促进农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耀中品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