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陈赓副司令员对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原则与要求1951年12月中旬,各兵团司令部的作战处长和第40军作战科长都来到了志司,我把他们安排到炸药库住下。他们对我开玩笑说:“你要我们住到炸药库,是不安好心,是想把我们一起都炸掉呀!”我笑着说:
三、陈赓副司令员对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原则与要求1951年12月中旬,各兵团司令部的作战处长和第40军作战科长都来到了志司,我把他们安排到炸药库住下。他们对我开玩笑说:“你要我们住到炸药库,是不安好心,是想把我们一起都炸掉呀!”我笑着说:“不只是炸掉你们,还有我呢,我也到这里来一起住,准备和你们同归于尽。”
第19兵团原星同志说:“玩笑是玩笑,杨处长安排的这个地方,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了,我们住在绿树成荫的土圈子里,环境优美,又幽静,又安全,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呀!”
我笑着说:“老原,我建议,我们之间不要称什么处长处长的,我现在宣布,在这个土围子里我们都是同志关系,都不要称职务官衔,称老金、老杨,这样就更亲切、更随便一些。好不好?”
大家都说:“好,这样随便松弛一些,也好思考问题。”
第20兵团杨尚德同志与原星同志原来都是华北野战军的,互相熟悉。也笑着对原星说:“老原,你刚才说什么我们住在绿树成荫的土围子里,我怎么没有看到呢?请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大家都哈哈大笑。原星并不示弱,回答说:“老杨,你怎么不知道有长青不老松呢,我们是在松树林里嘛,松树是不管春夏秋冬四季常青的。”
我们正在热闹着,陈赓副司令员进来了。大家就停止了说笑,站起来立正,我即说:
“陈副司令,我想把他们安排好后,再去请您来,他们刚到齐,还有点乱七八糟。”
陈赓副司令员说:“我问秘书,大家是不是都到齐了,秘书告诉我,都已到齐,我就来了,你还讲那么多规矩干什么。杨迪,你给我介绍认识认识。”
我即一位一位的向陈赓副司令员介绍。陈赓同志与他们一一握手,并对每一位同志都简要地询问了几句。
陈赓副司令员说:“大家先坐下,我们现在认识了,就开始工作,好不好?”
陈赓副司令员说:“这次请你们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是彭总的决定。彭总历来很注意及时总结战争经验的,志愿军人朝作战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经历了五次战役的运动战阶段,人朝五次战役是以运动战为主,各种作战形式都运用了,而且都打得很好。特别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利用夜间作战,近战歼敌。在后方供应不上的极困难的条件下,连续作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挥了我军的长处,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军以劣势装备,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条件下,消灭了大量有海空军优势的现代化装备的敌人,迫使敌人撤退到三八线,不得不提出停战谈判,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伟大胜利。”
停了一下,陈赓同志接着说:“现在敌我双方都转人战略防御,处于面对面的阵地防御,我军以劣势装备不仅在运动战中打败了敌人,而且现在正在尝试着以劣势装备实施阵地防御。从今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到现在已经五个多月了,我军在阵地防御中顶住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并正摸索如何巩固阵地,保存自己,歼灭敌人。现在阵地防御作战时间虽然很短,但已经开始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
陈赓副司令员说:“现在召集你们来总结战争的经验,不仅要总结前五次战役的经验,也还要总结阵地防御初期的经验。你们都知道,总结经验的目的,就是遵照毛泽东主席所说的,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与国内红军时期的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同,我们是以劣势装备,与世界上第一流的现代化的、拥有海空军绝对优势,又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军队,自称天下无敌的美国军队作战,这个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所以彭总提出来要总结经验,既用于指导我志愿军继续与美军作战,又可用于国内部队吸取这场现代战争经验,改进与提高我军军事训练的质量。我讲了这些,就是这次总结经验的目的。”
陈赓副司令员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至于怎么来写总结呢?我这几天就是考虑琢磨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什么在朝鲜内战爆发后,要支持南朝鲜李承晚(伪总统)向北进犯侵略朝鲜。我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果断地决策,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正确和深远的意义写出来。这不仅包括军事战略,而且是政治战略的决策;包括对敌我双方的战略企图,敌我力量的对比等等。因此,我想总结这场战争的经验,主要从战略的高度,从战略的角度来进行总结,不要只是写第一次战役打到第五次战役是怎么打的,也就是说不要就战役总结战役,要从战略的角度、高度来总结五次战役的经验。我想这是要总结的总的指导思想。”
当陈副司令员停顿喝茶时,我就说:“陈副司令,我听是听明白了,但您说的这样高的指导思想,从战略高度来指导写战役,我可没有这样的想过。您这个要求太高了,我怕达不到司令的要求,完成不好任务。”
陈赓副司令员说:“杨迪,你怎么想的,我说的这个水平并不高,我刚才讲了这是一场战争,既然总结一场战争的经验,不从战略上写清楚,又怎么能写好战役呢?自从朝鲜内战打响以后,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下令组建东北边防军,邓华同志率领第13兵团开赴东北鸭绿江江边,你就随邓华同志来了。我那个时候还在越南呢,你还不了解战略意图?你不要带头叫苦,叫苦也不行。”
我说:“陈副司令,请首长不要误会,我这不是叫苦,我们这些同志没有战略水平,过去写战斗总结和战役总结都是就每次作战情况写的,都是写的什么战前情况和任务,决心和部署,作战准备,作战经过,经验教训这一套。首长说要从战略高度、角度来写,一听就把我吓住了,因为我没有写过战争经验总结,而且战略上的情况我们很多不知道。”
陈赓副司令员说:“你们在总结经验中要注意,对有损友好团结的话不要说,更不能写,要以团结友谊为重,你们要千万注意。”
我说:“副司令,我一定认真好好学习,领会司令的指示精神和意图,和同志们一起完成好写总结的任务。”
第3兵团作战处长王振夫也表示同意说:“陈副司令,你在第3兵团当司令兼政委时,要我们总结作战经验,也只是要我们从战役角度来写,也没有说过战略呀!”
陈赓副司令员听后笑了,说:“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年轻,用我们湖南的土话说,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嘛。我当兵团司令,是战役范围的事,就只能讲战役方面的问题,现在是在志愿军司令部这个山上,志愿军是战略军团,这比兵团哪个山又高又大,这是代表彭老总来总结战争经验,就必须讲战略。”
其他几位同志说:“陈司令您开始那么一讲,真把我们吓了一跳,我们真的从来没有考虑到从战略方面写战役,司令给我们上了战略学与战役学这一课,使我们头脑开窍了。”
陈赓副司令员笑着对我说:“杨迪,他们的脑壳都开窍了(注:湖南土话头脑叫脑壳),你这个脑壳开窍得怎么样?”
我说:“司令,我明白了,脑壳开窍了。”
陈赓副司令员继续说:“都明白就好。我再重复一下,我们这次总结,必须从战略高度,战略角度来写,才能总结出水平来,才能达到彭总的要求,千万不要写成战役、战斗的经验总结,这是指导方针,你们必须弄懂、弄明白以后才能下笔写。”
陈赓副司令员接着说:“怎么写呢,杨迪,你想了没有?”
自受领任务后,我是想了怎么写,但我这是第一次在陈赓副司令员直接领导下工作,还不熟悉他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如果是在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首长面前,我就敢说了),现在陈副司令员已将意图说得很清楚了,我想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怕说出来不对他的思路,就回答说:“司令,我还没有想好,请您把您脑壳里想的都说出来吧,就不要考我了。”
陈赓副司令员说:“你这个小老乡,跟我耍心眼呢。好,不考你啦。我的想法是:首先写个总章,就是我开始讲的,将这场战争是怎么由朝鲜内战发展到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兵抗美援朝的,然后再写战役,写每个战役时,一定要将当时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和战略意图、战场情况简要地写清楚,然后再写战役的发展情况。朝鲜战争有情况特殊,第五次战役后出现了一个停战谈判,这要单独写一章,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没有的创举,敌人打不赢,就要求停战谈判,战争一边谈一边打,这很有特殊性。敌我双方都转入了战略防御,而且都采取阵地防御的方式,这也是世界战争史的新纪录。但这个过程刚开始几个月,还看不准规律性的经验来,可以简单地写。据我判断,战略防御阶段时间短不了,是持久战,等到以后再来总结吧。当然要把这场战争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参战后的战略反击阶段的经验教训,很好地总结出来,这是重要的。”
陈赓副司令员停了一下,又说:“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写一章总论,然后,综合分几个问题来论述。我脑壳里想到的都倒出来了,以后想到什么再说。你们可以将我所说的这些意见,根据你们所想的结合起来,好好研究讨论,先写出个提纲来我们再研究,好不好?”
陈赓副司令员停了一下又说:“呵,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写战争总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打胜仗要写,打得不好的仗也要写,经验要写清楚,教训要写透。还有就是不要争功,要注意团结,各个兵团都是来自各个野战军,而且都是各个野战军的主力,一定要注意照顾到各军,不能偏颇,要站在志愿军总部的立场上来写,可不要站在你们兵团的立场上来写,要站好立场,这样才能写出志愿军的总结来。”
大家都说这样好。我还说:“我们一定遵命,争取以较快的速度研究出提纲来。”
陈赓副司令员说:“你们这个小写作班子,由杨迪负责。怎么分章,由谁负责写哪章,都由杨迪负责与你们商定。原则是: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你们来自各个野战军,各有各的写作风格和方法,你们要商定好,一定要写成一个风格,文字上可不能各唱各的调,这就由杨迪来抓总了。”陈赓同志带笑指着我说:“小老乡,你如果不把这个小合唱组,唱歌唱得很和谐,唱成一个调、一个韵律,我就打你的屁股。”
同志们都笑了。我说:“这几位同志都是各野战军的精兵强将,我一定很好地向他们学习,我们一定很好地合作,唱成一个调子。请首长放心。”
陈赓副司令员还对我说:“杨迪,你不仅要负责好总结写作工作,而且各方面的保障工作也都由你负责保障好。特别是伙食要保证,在现有条件下让他们吃好一些,注意他们的身体,请医生常来看看,不要生病,使他们能高高兴兴地、很健康地集中精力来思考和写作。”陈副司令对在座的同志们说:“如果杨迪的保障工作没有做好,使你们吃不好,屋内的炉子不暖和,使你们挨冻、生病,你们就向我告状,我就收拾他。”陈司令诙谐风趣的讲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笑着说:“司令,我这份差事可不好干,你又要打我的屁股,又要收拾我,我干不了,我辞职好不好。”
陈赓副司令员笑着说:“不批准辞职,不好干,也要干好,我相信你会干好的。”
我说:“司令,既然不准我辞职,还必须干好,那我只提一个条件好不好?”
陈赓副司令员说:“你还向我讲条件,好大胆呀!什么条件?”
我说:“正因为我胆子小,我才提条件哩,只是请求司令对有关部门给我们说几句话,以免其他部门说我们闹特殊。我也好去找他们解决问题。我保证我们能遵照首长的意图,尽可能快地将总结写出来。”我对在座的几位处长说:“你们说我向司令员下这个保证,可以不可以,这还得你们都同意才行。”他们都说:“你提的这个条件,司令一定会答应的。至于我们么,都能保证按时按质量完成任务。”第9兵团金冶还说:“陈司令,我们6个人一定唱一个调,请首长放心。”
陈赓副司令员听后,很高兴,说:“你们几位齐心协力,集中精力,快速度高质量写好总结,我当你们的后勤部长,有困难找我。其实你杨迪在志司去找哪个部门,哪个部门都会帮助,会支持你的,还需要我去说话吗?”
我说:“司令,我可不敢自己随便去找各部门办事,您得授权给我,准许我打您的旗号,去请他们帮助解决问题。当然请司令放心,我从来不会打着首长旗号去胡作非为。”
陈赓副司令员说:“谁还不相信你。我给各有关部门说一声,你就拿着我的鸡毛当令箭吧。”
同志们都笑起来了。
陈赓副司令员说:“今天第一次和你们见面,现在该讲的都讲了,我看你们个个都很年轻很精干的,我很高兴,我的信心就很足了,相信你们能写好,从现在开始进人工作,以后我会经常来的。”
我们送走了陈赓副司令员,就议论起来了,大家都只听说陈赓副司令员对部属很随和,爱开玩笑,今天初次见面,就像是老首长与老部下交谈。在谈笑风生中,把这次总结经验的目的、指导方针、原则和要求都讲得很明确了,大家心里都感受到了首长对我们的信任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心中热乎乎的,对写好总结都信心十足。
四、我们在“炸药库”里聚精会神地写总结,五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征求意见稿我们六个人组成的小写作班子,将陈赓副司令员的指示,认真学习和讨论了两三天。
我对几位处长说:“陈副司令的指示,我们现在基本上领会了,我建议现在用几天时间看材料,你们带来了本兵团和各军的材料,我也要志司作战处将各次战役的材料分类准备好,我们可以用10天左右的时间看材料,在看材料的后期,可以一边看材料,一边思考怎么写,请各自写出一个提纲来,我们集体讨论。从研究、讨论提纲中,就可以从大的方面统一认识,多费点时间,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讨论提纲。这样安排行不行?”
几位同志都发言说:“现在就按你说的开始干,待看完材料后,胸中有数了,我们进入情况后,再研究研究。”
我们六个人讨论编写提纲很认真,争论起来也很热烈,我们都是作战处长,只要进入情况,思考能力是很强的,各方面思考得都比较周到。
我把大家讨论的意见整理出来,形成了一个初步总结提纲。
陈赓副司令员看了我们经过集体讨论形成的总结提纲后,亲自来到我们这个“炸药库”。陈副司令说:“你们干得真快,而且干得不错,我仔细看了你们编写的纲目,基本上同意你们这个纲目。纲目好是好,到底还是纲是标题,还没有内容,谁知道你们脑壳里是怎么想的。我的意见是你们每人先写出一节来,一是看看你们脑壳里想的与这个提纲是不是一致,二是看看你们各路诸侯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是不是一致。这就叫试写吧。写出来后,你们先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把写作方式和风格统一起来。”
陈赓副司令又很幽默地说:“对每人写出的这一节,要研究讨论是不是站在志司的立场上写的志愿军的总结,可不要写成某个兵团的经验总结啊。”
听了陈副司令员很风趣的讲话和指示后,我们都表示一定遵照陈副司令的指示,各写出一节来,用具体的事例,来统一认识,统一风格,统一写作方式。
陈副司令员表扬我们说:“你们这段工作时间不长,干得很好,提纲也对路,我看按你们这个速度明年(1952年)上半年就可以写得差不多了。你们一方面要抓紧,一方面也不要太累了,这是用脑子的事。”
陈赓副司令员转向我说:“杨迪,生活保障得怎么样?我说的不仅是要吃好一些,而且要注意休息好。我说的休息好,不仅是睡足觉,年轻人躺下顾不上想老婆就睡着了,还要尽可能注意运动,锻炼身体,没有玩的,可以搞个排球来玩。还可以用木板钉一个大一点的长桌子,打乒乓球玩。志政有一个京剧团、一个文工团,如果演戏,还有祖国慰问团来演出。杨迪,你一定要他们送票来,而且要送位置靠前一些的优待票。脑子休息好了,你们的精力就充沛,总结经验的工作,也就会完成得更好、更快。你们说我这个辩证法对不对?如果生活调节不好,你们向我告状,找杨迪是问。”
大家听了陈副司令员的表扬,又得到陈副司令员从生活上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都发自内心地高兴与感激,都说:“我们一定写好总结,我们六个人,相处得越来越熟悉,也就越来越融洽。说老实话,杨迪同志对我们照顾得很好,看演出场场没有落下我们,而且都是坐在前几排,伙食比我们在兵团吃得好。”
第9兵团金冶同志最爱喝酒,他冒出一句:“老杨只管我们吃好,不管我们喝好。”
陈赓副司令员听了说:“金冶,你是宋时轮那个兵团的,宋时轮是顿顿少不了酒的酒桶,你这个作战处长跟你的首长学会了这个特点呀!”陈赓副司令即转而对我说:“杨迪,你得想法子搞点酒给能喝酒的小酒桶解解馋。你知道吗,唐朝诗人李白,只要喝了酒才能写出好诗来。你弄点酒来,给他们喝一点,他们就会写出好总结来。但要立个规矩,只准每个星期日喝酒,而且只一瓶,如果不限制,你们准会喝得醉驻驻的,就不能写了,而睡大觉了。”
大家听了都乐了。
我们的总结工作进度相当快,经过每人试写一节,统一写作的思想内容,也统一写作的风格与方式,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地很紧张地进行写作。由于我们几个同志都是这场战争的参加者,所进行的战役、战斗刚刚过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还很清清楚楚,只要稍微一回想,都历历在目。因此,写起来也就好写多了,进度也逐渐加快。
1952年开始后,我们六个人都商量好,两个月内将初稿写出来,谁先写好了,就先讨论谁写的。我们研究讨论修改后,就送陈赓副司令审阅,采取流水作业。
我向陈赓副司令员汇报后,他同意我们的意见。
1952年1月下旬,也就是春节前,我们即把《抗美援朝战争的几个战术问题》共写了七章的初稿大部分都写出来了。将写出来的交给陈赓副司令去审阅时,陈赓副司令员很高兴地对我说:“杨迪,你们几个同志的工作效率还真高呀,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初稿大部分写出来了。同志们真够辛苦了,用脑子的工作是很累的,快过春节了,要不要放假休息几天?”
我说:“陈副司令,我们写得是比较紧张一些,但是我们六个人相处得很好,我们采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法,白天集中精力写,吃过晚饭后,因电灯线牵不到我们这儿来,柴油机发电也带不了这么远,晚上点蜡烛,灯光太暗,还怕一不小心将蜡烛弄倒了,把写的稿件烧了。因此,我们晚上不写,而是谈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互相探讨一些问题。或者谈一些各部队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如果志司矿洞里有晚会,我们是每场必去看。因此过得很愉快,大家也没有要放假休息的意思。回到部队也不能休息,还是作战各方面的工作在等着他们干哩。回国去休息吧,各兵团的留守处都在原来各野战军所在地,很远,还不够在路上走的时间哩。大家的心思是争取早日写好后,早些返回部队。估计开春后战场上又会更紧张了,作战处的工作会更多更忙。”
陈赓副司令员听后说:“你们这样干很好,你们不过春节,我也不会过春节。走,我去看看同志们。”
陈赓副司令员来到“炸药库”。有的同志还在写稿子,有的同志在修改自己写的稿子。
陈赓副司令员进屋看到这种情况,很高兴地说:“同志们辛苦了。”大家一听是陈赓副司令员的声音,都站起来了,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为人民服务,首长好!”
陈赓副司令员高兴地说:“你们在两个月之内就将大部分初稿写出来了,你们送给我的稿件,我都看了,写得还算不错,刚才送去的我当然还没有看。初稿嘛,就是感到有些写得粗一些,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好好琢磨推敲,再经过修改,我看会改得比较好的,你们认真仔细地改好后,我再看一看,就可以送给彭老总和志司其他领导同志审阅了。”
陈赓副司令员接着询问说:“刚才听杨迪说,你们没有想要放春节假,不休息,连续作战,这是真的吗?”
同志们回答说:“是真的,我们不想休息,想快些写好后,返回部队,参加春季后可能发生的较大作战。”
陈副司令员眯着眼睛笑着说:“你们不一定是真心话,真的不想趁着初稿完成又是春节,赶快跑回国内去团聚,那多好。年轻人嘛,如果你们真想回国去与老婆孩子一起过春节,我批准你们回国,一个星期好不好?最多不能超过10天。”
大家都回答说:“请首长放心,回国不回国那是小事,现在整个志愿军都在紧张地进行战争,都没有假,我们怎么能现在休假呢?我们很理解首长对我们是很关怀的,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首长的关怀,集中精力完成好任务。”
陈赓副司令员说:“看来你们的觉悟都还蛮高,对工作都很负责,为了工作,为了作战,即使想家也不去想家,都够作战处长的资格。好!我同意你们连续作战,争取早日完成送审稿。”
在陈赓副司令员的亲切关怀指导下,我们的心情都很高兴,我们脑子里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了,我们共同研究讨论,改好一章即送文印室去打印。
我们将修改好的一章,送陈赓副司令员审阅,陈副司令员看了很高兴,对我们说:“你们这样修改就比初稿好多了。我看这次可以作为送审稿,打印出来后,送彭老总和志司各位领导同志,还有志司、志政等有关部处,各兵种指挥部,还要发给各兵团、各军,征求他们的意见。过一段时间,将意见集中后,再请你们来会稿,将各方面好的意见吸取进来,再作修改,就算正式的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了。”
我们听了后,很高兴。遵照陈赓副司令员的指示,继续进行认真的修改。可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1952年4月7日,彭总奉命回国治病,后来即在北京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由陈赓同志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代理政委,他要抓全面的作战指挥,就没有精力顾得上这个总结。
陈赓同志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委后,来到“火药库”,对我们说:“我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继续审阅你们的修改稿了,但我已看了几章,都改得很好。你们就这样修改,共同研究后,即可打印,按原定计划,作为征求意见稿送审。你们有什么问题,仍可以找我。”
我们于1952年6月初,全部结束了这项工作。向陈赓代司令员报告后,我即请参加写作的各兵团司令部作战处长将发给他们所属各部队征求意见稿带回去。不属兵团指挥的军,由志司寄出。
1952年6月11日,陈赓同志又奉调回国,由邓华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代政委。
第一次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征求意见稿的再修改工作,也就放下了。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