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立式粉末喷涂生产线上,自动化喷涂机器仅需一分钟,就能为50根6米长的铝型材完成上色。相比以往依赖人工的传统方式,生产效率提升了五倍以上。
在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立式粉末喷涂生产线上,自动化喷涂机器仅需一分钟,就能为50根6米长的铝型材完成上色。相比以往依赖人工的传统方式,生产效率提升了五倍以上。
(贵州贵材生产车间)
喷涂车间主任李本听在铝材行业已有近二十年的一线经验,亲历了生产线从重体力劳动向高效自动化不断升级的过程。“这一转变始于2019年,当时我们企业正面临管理模式落后、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不高等现实难题。”他回忆道。
2025年初,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明确提出,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推进“智改数转”,并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推动建设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车间。
全省同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聚焦酱酒、化工、有色、钢铁、建材、新材料等重点企业,集中支持其应用大模型技术,打造包括智能排产、设备维护、能耗优化、质量检测、智慧营销等典型应用场景50个以上。
同时,贵州还对1000家中小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诊断评估,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改尽改、全面转型。这一系列政策,为贵州工业的智能化转型按下了“快进键”。
随着政策持续深化,贵州工业企业纷纷投身智能化改造浪潮。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5G工厂名录》,贵州省共有5家企业入选,全部来自六盘水市。
(水城经开区的十九度铝业。孙大方 摄)
它们分别是:美味园5G智慧辣椒工厂、初好5G智慧工厂、刺力王5G全连接智能工厂、十九度铝业5G工厂,以及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5G车间,覆盖农产品加工、铝业制造、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
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标志着六盘水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已走在全省前列。这批5G工厂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深化创新应用、加快高水平5G工厂建设,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完成数智化改造后,虽然生产任务越来越重,但实际生产压力反而减轻了。”贵州顺立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造车间负责人韦兴会表示,在最繁忙的时候,她所在的7人班组能管理200多台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部署的“智慧大脑”。
公司生产厂长张迎尧介绍:“我们安装了256个数据采集点,通过MSH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一块大屏就能实时精准掌控生产全貌。”企业和客户还可通过云端直接查看生产数据,极大方便了生产管理与订单跟踪。
工业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体现在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增强。
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在留学归国后,推动公司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自智能化生产平台运行以来,我们整合了生产、销售、采购等6大板块的数据,打通了原来分散孤立的信息‘孤岛’。”
这一变革使公司产品开发周期和交货期大幅缩短,车间生产成本下降20%。在智能制造的“硬核”支撑下,贵州贵材拓展市场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中高端产品占比正在逐年提高,目前可制造的3万个产品中,中高端已提升至60%,”李衍雷表示,“预计到2028年,公司年产值有望突破45亿元。”
贵州的工业智能化转型还不断向核心技术研发纵深推进。2024年12月,遵义铝业与华为等技术伙伴联合推出“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标志着我国铝工业智能化迈出关键一步。
这是国内首个电解铝大模型。应用以来,遵义铝业有效降低了电解铝直流电耗,实现年效益提升约4000万元,氧化铝多场景协同优化更带来年降本1000万元。
“这不只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从凭经验操作转向按模型决策,从人工干预迈进智能闭环,真正实现了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协同突破。”遵义铝业研发工程师吉露说。
贵州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全面加速。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60%。
同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贯通,更多企业开始尝试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探索工业数据流通与交易机制。这些举措正持续推动贵州工业智能化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从铝业、纺织到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贵州工业正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智能化蜕变。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