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吗?在山西运城的陶村镇,每天天不亮,凌晨四点半,薄雾还没散呢,94岁的仵德厚老人就拄着拐杖,慢慢悠悠地晃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了。他总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褂子,背驼得像张弓,沿着土路一步一步挪,甭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
你知道吗?在山西运城的陶村镇,每天天不亮,凌晨四点半,薄雾还没散呢,94岁的仵德厚老人就拄着拐杖,慢慢悠悠地晃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了。他总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褂子,背驼得像张弓,沿着土路一步一步挪,甭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
村民们都猜啊:"这老人是不是在等谁呢?" "听说他年轻时候杀过鬼子,会不会是打仗留下的毛病啊?"直到后来整理他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军装照,大伙儿才明白——这个天天在村口溜达的老头,竟然是台儿庄战役最后一个敢死队队长!
你看这两张照片,左边这张,老人满脸皱纹,手里还扶着锄头,指甲缝里全是泥;右边这张,24岁的小伙子,眼神亮得很,胸前还别着"敢死队"的徽章呢!这个在田埂上弯了半个世纪腰的老人,当年在台儿庄的断墙里,带着四十个弟兄用大刀劈开了小鬼子的防线!
村民回忆:"老人总在凌晨对着东方敬礼,我们以为是老糊涂了。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在向牺牲的弟兄们默哀。"1982年落实政策后,仵德厚拒绝了政府的优抚金,坚持回乡务农。他说:"比起那些没能回来的人,我已经多活了六十年。"
1938年3月27号,台儿庄的西北边已经被小鬼子的矶谷师团占了,巷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第30军176团3营营长仵德厚接到命令:组建敢死队,把清真寺制高点夺回来!
他在全营弟兄面前"咔嚓"一声折断步枪:"敢跟我去的,留下!"你猜怎么着?三分钟不到,130人站了出来,最后挑了40个最精锐的——这就是抗战史上有名的"台儿庄敢死队"!
照片里这些人,左臂都缠着白毛巾,背着大刀和手榴弹,正从废墟里往外冲呢!仵德厚后来回忆说:"我们根本没想着活着回来,每人发了三块大洋,我说'活着回来的,钱如数奉还;死了的,就当是抚恤金。'"
那天晚上九点,敢死队分成四个小组,趁着天黑摸进鬼子阵地。小鬼子的掷弹筒和机枪跟疯了似的打,第一小组刚冲过街口就全牺牲了。仵德厚亲自带第二组从下水道钻过去,离清真寺还有三十米的时候被发现了。"杀声震耳欲聋啊!我们用大刀砍翻三个哨兵,可班长的胸膛还是被鬼子的刺刀刺穿了..."这场仗一直打到凌晨四点,李宗仁的总攻号声响起时,40人的敢死队就剩下3个人了!
台儿庄的街巷跟迷宫似的,小鬼子躲在断墙后面打冷枪。仵德厚发现硬冲伤亡太大,就想了个招——"贴墙推进战术":两个人一组,一个扔手榴弹掩护,一个沿着墙根往前爬。
你看这照片,清真寺的墙上全是弹孔,半把刺刀还插在砖缝里,地上扔着鬼子的"三八大盖"和咱们的大刀。仵德厚在日记里写:"3月28号早上,我们终于占了清真寺。弟兄们用刺刀在墙上刻'还我河山',血顺着刀尖滴在字上,红得跟墨水似的。"
老兵顺口溜:"前进一米,倒下三个;贴墙推进,死少活多!"敢死队这招把伤亡降了六成,给大部队打开了通道。小鬼子战报里写:"支那军挥刀如疯魔,白刃战我军伤亡惨重。"
1949年的时候,仵德厚在成都被俘虏了,接下来就在战犯管理所待了整整十年。说白了,就是坐牢啊!这个在战场上让鬼子闻风丧胆的敢死队长,在牢里学会了纳鞋底、种菜。管教说:"他坐得比谁都直,纳鞋底的线脚比机器织的还齐整。"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居然拒绝了特赦!他说:"我手上沾过同胞的血(指内战),该受罚。"1959年刑满释放后,他被安排到甘肃农场劳动,1975年才回山西老家。推开家门一看,妻子早就没了,唯一的儿子因为穷,连学都没上,正在村口放牛呢!这个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在妻儿坟前跪了一整天,从那以后再也没提过打仗的事。
在陶村镇的三十年,仵德厚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的时候,他用脚步量行距,跟在部队测阵地似的;养羊的时候,吆喝声跟喊口令一样;就连给果树剪枝,都保持着标准的军人蹲姿。
夕阳下,老人的背影跟黄土混在一起,根本看不出当过官。他总在田埂上插木棍做记号,后来才知道,那是按军队队列的间距排的!2007年,拍纪录片《台儿庄1938》的人找到他,90岁的老人"唰"地一下立正敬礼,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这个姿势,他在田埂上偷偷练了三十年啊!
遗物中的秘密:老人去世后,枕头下发现三样东西:磨亮的军用纽扣、褪色的敢死队徽章,还有张写着40个名字的纸片——那是1938年敢死队全体队员的名单。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的档案里写着呢,仵德厚带的敢死队是整场战役唯一突破鬼子核心阵地的部队。李宗仁回忆录里特别提到:"要不是敢死队夺回清真寺,反攻计划得推迟三天!"可这段历史,好多人都不知道,直到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老人才被评为"抗日英雄"。
记者问他有啥愿望,老人说:"想给弟兄们立块碑。"2010年,"台儿庄敢死队纪念碑"在陶村镇落成,碑上刻着40个名字,第一个就是"仵德厚"。揭幕那天,93岁的老人摸着石碑,突然唱起了《大刀进行曲》,声音哑得厉害,可每个字都跟钉子似的扎在人心上!
2017年4月29日,98岁的仵德厚在睡梦里走了。按他的意思,骨灰一半撒在台儿庄战场,一半撒在陶村的麦田里。这个藏在历史褶皱里半个世纪的英雄,用"老农"的身份守了一辈子对战友的承诺。
现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的展柜里,还摆着一把锈得厉害的环首刀——那是仵德厚当年用的家伙。刀鞘上刻着四个字:"还我河山"。讲解员总会跟参观者说:"这把刀的主人,在黄土高坡种了一辈子地。但他从没忘,自己永远是敢死队的一员。"
来源:梦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