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起车祸发生在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车上三名考公的大学应届女生丧命,除后排女生被路人拖出来之外,其他两名女生跟车石玉俱焚。花一样的年纪,人就这样没了,而且走得这么惨烈,实在令人唏嘘。
4月10日晚间,一份疑似SU7车祸的初步调查报告在媒体同行间流传。
这起车祸发生在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车上三名考公的大学应届女生丧命,除后排女生被路人拖出来之外,其他两名女生跟车石玉俱焚。花一样的年纪,人就这样没了,而且走得这么惨烈,实在令人唏嘘。
流出的这份由“国家新能源汽车事故鉴定中心”4月7日做出的初步分析,指出了小米SU7这款车的多处硬伤。但是作为一个严肃的传媒从业人员,我必须提醒大家,这份分析报告存疑,有可能是伪造的,因为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压根儿就没有“国家新能源汽车事故鉴定中心”这么个单位,只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个分析报告有可能是假的,那你还浪费口舌干啥。官方没有公布的正式消息,我们媒体人就会判定为假消息,但是假消息以后有可能会被证实是真消息,就像传说两个明星离婚了,这俩明星出来辟谣,指天发誓他们好着呢,结果后来发现这俩人一直在扮演假人设,其实早就离了。
再有就是,即使是假信息,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就好比一起凶杀案,凶手精心伪造了现场,但是这些假的证据,在火眼金睛的老刑警看来,仍然暴露凶手的身份,因为他想隐藏,不就是真相嘛。其实我早就预判过,小米SU7这起车祸,鉴定结果短期肯定出不来,原因是这起车祸分量太重了,它有可能改写中国汽车史,尤其是中国汽车智驾史,相关方方面肯定会慎之又慎,而且里面还有博弈、勾兑空间。
假设这份初步分析报告是假的,那么它的炮制者也非常非常专业,远超我们99.99%的网友,比网友们瞎猜强多了。我们不妨怀着批判的心态,看看这份假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报告指出,事故暴露了出三大技术症结:
一是SU7标准版采用的是纯视觉方案,在夜间低光照条件下,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距离比激光雷达方案缩短47米,导致预警时间减少3.8秒;
二是电池包底部防护钢板厚度仅1.8mm,低于行业主流2.5mm标准,水泥桩贯穿部位恰好在电池模组间 防火隔离墙的接缝处。
三是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设计逻辑中排除锥桶类临时障碍物,这与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2024年新版指南建议相悖。
此外,这份初步报告还指出,事故车辆残骸的CT扫描显示,动力电池遭受贯穿伤后,电解液泄漏速度达3.2L/秒,远超防护结构设计的1.5/L秒安全阈值。遇难者家属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发现,事故车在碰撞瞬间纵向加速度达到32g,远超国标规定的25g人体耐受极限,这直接导致乘员昏迷,失去自救能力。按照这也说法,汽车起火时三名女大学生都是昏迷状态,这跟我此前的推测大体一致。
以上是这份初步报告的主要内容,我事先已经说了,这份报告有可能是假的,请广大网友批判,请小米法务明察。
来源:萝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