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的关税混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经济体中的老大和老二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什么结果,我们都在等待。当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作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大国,一个藏富于民、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消费大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扛得过这波剧烈的冲击!
近日的关税混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经济体中的老大和老二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什么结果,我们都在等待。当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作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大国,一个藏富于民、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消费大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扛得过这波剧烈的冲击!
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是冲击的重要对象,不管是对美国而言,还是对中国而言。在这里,我们就有必要坐下来,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一下美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的理念、优势、问题以及近年来的动作。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起,美国就不断出台国家粮食产业的激励政策、战略规划,来增强本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美国颁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和法规,先后出台《全球粮食安全法案》《美国政府全球粮食安全战略2022-2026》等政策文件,举办全球粮食安全峰会,组建全球粮食安全联盟,强化其在世界粮食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美国是世界老大,所以美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肯定是站在国际视野上考虑的。而且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人均农业资源,不管是耕地,还是水,都占有极大的优势。说直白点,如果从数量保障上来说,他自己家的安全,相对来说,不是太需要担心的,他更想的是如何维持在全球粮食安全中的领导地位,或者说是霸权地位。
诚然,从战略角度来讲,美国国内的粮食安全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挑战,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很大很大!
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美国的农业生产环境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好
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频外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也是很脆弱的。这方面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的分析,比如美国两面山中间平原的地形,经常发生飓风的天然灾害;比如美国大片最好的雨热带却是土壤的酸碱与盐性最差的地带,不适合发展农业,而雨热带差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比如美国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等等。
二是农产品产量多也是双刃剑
你好好做生意,大家和和气气,那你是优势;但你天天称王称霸,处处打压制裁别人,那你这么大量的农产品就会砸在自己手里,最终以低价寻找别的出路。比如说大豆、玉米。
第三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很多美国人在挨饿,买不起粮食!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经济衰退和气候变化等影响,美国饥饿人口在持续攀升,其中2023年就有13.5%的美国家庭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关税战后的通货膨胀呢?这种现象肯定益发加剧!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国内饥饿问题进一步加剧,多达3000万成年人和1200万儿童所在的家庭经常无法获得足够食物。大家知道美国的失业率很高,很多民众的粮食购买力在持续下降,而粮食价格在上涨。2019至2023,美国总体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25%。这其中,黑人和拉丁裔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的概率是白人的五倍以上。
当然了,美国联邦政府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虽然干不了脱贫攻坚这样的活,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工作还是要好好做的。
美国白皮们也是要讲究社会的公平和民主的。如果粮食安全出了大问题,会引发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抗议、示威或暴动,加剧社会矛盾,会极大影响党派的票仓和美国国家的安全稳定。
所以,美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国内粮食供应、延长援助周期,以满足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基本粮食需求,缓解社会紧张局势,保障社会稳定。以及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增强粮食危机应对能力等,来提升美国国内粮食安全的水平。
民以食为天,粮食和能源对于这个社会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而且前者要重于后者。所以粮食,也常是大国竞争的工具。美国农业有这个优势,然后它又喜欢霸道,粮食自然也成了它手上的重要武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用金融、政治和国际粮商的霸权来打击竞争对手
我们拿俄罗斯来作为一个重要例子。美俄水火不容,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以来。而美国也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全球粮食产业的重点竞争对手。俄罗斯地广人稀呀,在世界上也一样是粮食出口大国。
美国拉拢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粮食相关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制裁,并以此来提高它在西方国家中的影响力。2022年2月,欧美国家共同发表声明,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国际支付系统之外,来限制俄罗斯粮食出口,抬高其农业投入品的进口成本。俄罗斯的反制是,只向友好国家供应粮食。
粮食是硬通货呀,美西方发现无效之后,就开始进行国际舆论攻势,而且把我们中国也拉上了,说我们制造世界粮食危机。其实大家会发现,美西方的这些政治家们还活在上世纪!这些招数同样是行不通的!
比如在Tik Tok封禁风波中,大量的西方网民涌入了中国的小红书,再比如越来越多的西方自媒体人,如最近的甲亢哥的中国直播,大家的世界的认知不会比现在美西方的这些草台班子政府差!这就好比我们在担心孩子识不识字的时候,他们玩起手机来,比我们成年人要溜很多。当然,这些谎言会欺骗得了美国的红脖子们,但这些底层的红脖子,又何不是这个世界底层的蚁蝼一般,他们在美旧式民主下,能在世界上玩出什么花来呢?
二是通过粮食援助来谋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坦白来说,美国政府也不纯是恶魔,他们肯定有人道的一方面,对世界的粮食安全有其积极贡献的一面,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在全球粮食遭遇重大危机时,美国政府也将粮食援助作为积极的国际人道主义手段,打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谋求国际社会、受援国政府及民众认同,增进受援国政府在多边外交中对美国倡议与行动的支持。
但美国政府是拉帮结派的思想,他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强化西方阵营。美国的粮食对外援助往往附带政治条件,要求受援国在关键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保持一致。比如前面提到的美国的《战略》中就明确提出,对于接受美国粮食援助的国家,其政策要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三是通过粮食安全合作来增进美国同盟友的关系
美国与西方国家间,常通过农业技术转移、资源互享、农业贸易等途径,来助力盟友国家提升粮食生产率及粮食安全水平,从而加强政治和经济联系。比如美国与加拿大建立了紧密的农业双边贸易关系。
当然,这又是美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优势,我们从地缘上来看美国的农业,会发现,他的周边全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这就是重要的底气所在! 即使美国遭遇了重大的生产灾害与风险,周边的粮食与重要农产品近在咫尺!反观我们,要弱得多,我们边上的国家人口大多很多,比如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人都多得不得了,都是食粮兽。而其他的呢,比如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中亚,都是农业生产能力比较低的国家,有土地产不出来呀!
3、提升美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的领导力和话语权
美国在各方面都强调自己在全球治理的领导权。在粮食领域,这一他擅长有优势的领域,显然更不会放过!
美国希望通过主导全球粮食安全的治理,维护其在全球粮食市场中的主导权,促进国内粮食出口,让全世界关于粮食生产的科技、产业链,都依附于它,离不开它,从而获得巨额经济利益,并且想在制裁谁时就能制裁谁!
具体在操作上,美国有三手:
一是依托多边机制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它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还有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加大在这里面的话语权。在我参加的诸多国际会议中,到处都有美国的影子!
二是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它不断提出多种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相关的国际公共产品,引导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投入,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比如各种行动计划,援助计划等,谁提得多,谁就首先站在道义的高点上了!
三是利用强大的农业帝国企业集团,开拓并控制海外市场
美国有生物技术如转基因、生物农药、巨量的种质资源、美元霸权、石油霸权、军事霸权等优势,所以在开拓和控制海外市场上很强势。这里有太多的例子,比如我国的大豆产业,阿根廷和美国的农业产业等等,都是故事!
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说说美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一些动作,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美国制定了《美国政府全球粮食安全战略2022-2026》,这个是我们要学的。当然,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之前呢,重点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在国际上,有想法,但讲得少。很多事情还是要讲的,要发声的。就如我之前讲的,一号文件也好,农业强国规划也好,在国际战略方面,还是涉及得有点少。作为一个大国、强国,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战略,发出这样的声音。这在另一篇文章中会详细来讲。
很多人不喜欢开会,但国际上大家一起开会,很多时候能解决不少问题。2022年9月,美国政府就主导发起了“全球粮食安全领导人峰会”。这样的话动,面上来说,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紧迫挑战,体现大国道义,往私了说,也是美国推进其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
我们也应去筹划和组织这样的会议。但目前好象没有组织过这种专门的会议,我们更多是参与者。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层面的机制战略,目前我们有所欠缺。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和东盟国家有一个粮食安全的圆桌会议,这本来是一个挺好的事,我们主导的突破性的事,但后来办办,从这家单位转到那家单位,最后不了了之了。这是战略眼光不够,现在应该重新重视起来。
美国主导或重点参与的国际机制很多,什么G7、G20,四方安全合作机制、美国—东盟合作机制等等,小多边平台,这些机制,都在强调着区域或盟友间的粮食安全合作和攻守同盟。而我们边上的日本,又何尝不是呢?
美国对非洲国家提出的口号是,喂养未来(Feed the Future)。主要是对非洲国家展开粮食援助,并立足于未来非洲的自有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非洲的农业生产一直不得劲,当然,这将是一个比较长期发展的过程。但非洲的土地和人口摆着那,大家不得不去抢占非洲这块领地,美国自然不会落后。
喂养未来是奥巴马在2008-2009年提出来的,2021年,美国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向该计划投资 50亿美元,以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并建立可持续的、具有韧性的粮食体系。美国的喂养未来计划,20个受援国中,非洲国家高达16,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非洲粮食安全援助计划,表面看是出于人道主义考量帮助饥饿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质上是要创建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全球粮食安全机制以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长期战略。
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提出了繁荣非洲倡议并得到立法保障,成为美国对非政策的基础。其中,对非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是这一倡议的重要内容。然后拜登延续了这一政策主张,加大对非粮食援助。2022年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上,共同发布《美国—非洲伙伴关系愿景声明》,宣布要构建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伙伴关系,以帮助非洲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盟友层面就很多了,美国人喜欢结盟,拉小圈子。比如以欧盟为重点,不断深化与欧盟的粮食安全合作。这样盟友间的合作,其实也是一种抱团,前面说了,如果美国遭遇了粮食危机,这些国家就是他强大的后花园,比如加拿大。
近年来美国进一步升级了美欧跨大西洋联盟,粮食安全在深化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不可或缺。2022年,美欧发布了《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声明》,除那些合作和道义外,强调了美欧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2022年疫情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德国举办的“为全球粮食安全而团结”部长级会议,为德国站台,强调要加强粮食援助、增加全球化肥供应、抵制对粮食和化肥出口施加限制等。这都是意有所指的!
七国集团机制在美国与盟友粮食安全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七国集团主席团和世界银行集团发布联合声明,提出组建全球粮食安全联盟,此后联盟成立并成为七国集团成员国推进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抓手。
美国政府在多边机制下开展了广泛行动,并将其作为推进自身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渠道,强化对世界粮食体系的领导力。比如在全球粮食安全峰会上,美国与欧盟、非盟、德国、西班牙等多方签署了《全球粮食安全领导人峰会宣言》,强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紧急粮食援助、保持粮食和肥料市场的开放,以及加快建立可持续的粮食和农业体系。美国还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投资超过110亿美元,以支持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
美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战略中有比较清晰的战略思路和路线图,通过政府、企业等逐步布局,软硬兼施,从宏观的倡议和机制,到具体的企业海外并购与参与,政府和组织的项目援助等,组建起以盟友为基础、延伸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网络,增强其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美国的《战略》明确提出,要确保美国在国际金融和发展机构以及联合国专门和技术机构中的领导地位。2022年5月,美国牵头发起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和呼吁行动的部长级会议,并在联合国发布“全球粮食安全路线图”,吸纳了上百个国家加入。
世界上有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粮农机构,分别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
美国自1998年至今一直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年度最大捐资方,2021至2023年分别捐资38.18亿美元、72.41亿美元、30.52亿美元,依次占 世 界 粮 食 计 划 署 当 年 捐 资 总 收 入 的39.8%、51.1%、36.1%。
谁出钱,谁老大,谁的声音响嘛!在制定全球粮食安全政策时,在控制联合国大规模粮食援助和农业发展项目的受益区域时,在推广美国种子、技术和标准时,都能获得主导地位。
前面说到世界上三大粮食的国际机构,美国在每个机构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尤以关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为甚,它是由美国最早提出并成立的,目前的执行主任、执行干事是美国的辛迪·麦凯恩。而且,自1992年至今,连续六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总干事均被是美国占据的,美国长期垄断了这一国际机构的最高长官职位。
这里简单说说这三大机构的不同,很多人容易混淆,尤其是前两个的差别。粮农组织FAO,主要是搞全球的农业统计信息,制订政策,传播知识,推广技术,以及开展一些咨询服务的。偏向于软的一些体系建设。
粮食计划署WFP是多边粮食援助机构,是专门向受灾害或冲突影响的地区和国家提供人道主义的粮食救援的。而农发基金IFAD是一个国际金融组织,主要是筹集资金、提供优惠贷款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和减贫的。
印太战略、四方机制,为大家所熟知。而粮食安全的议题,美国自然不会放过!四方机制的成员国,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在世界粮食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中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合作,明面上,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暗底下是结成小圈子和攻守联盟,成为制约和控制亚太粮食安全的强势力量。
美国政府一向重视东盟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9月,美国与东盟联合发布《东盟—美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实施计划2021-2025》,明确提出要支持东盟粮食和农业发展。
2021年8月,美国发布《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3》,包含了推进可持续性粮食安全、开展农业能力建设等内容。2022年5月,美国与东盟举行特别峰会,美国政府宣布拨款1.5亿美元用于深化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就包括促进东盟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宣布与东盟国家分享卫星数据,支持东盟地区开展气候监测、环境预报、灾害管理和粮食安全分析等工作。
南太岛国面临着诸多粮食安全的挑战,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等,本身粮食生产能力和组织能力又极差,对外依赖性很强。美国这么大的国家,弄点小恩小惠,开展粮食安全合作,不仅能够深化与太平岛国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提升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很多国际事务中,是很需要啦啦队的。
2022年5月,美国在太平洋岛国论坛上宣布,将提高对太平洋岛国事务的参与度,承诺在未来10年中每年提供6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太平洋岛国发展,重点强化在粮食安全等的合作。
2022年9月发布的“21世纪美国—太平洋岛国伙伴关系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的优先方向。美国承诺提供1500万美元帮助太平洋岛国适应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提高其识别、预测和应对气候对粮食安全、水资源、沿海和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整体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在清晰了美国的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做法之后,我们就要思考,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哪些是我们也可以做,但需要换一种方式的,哪些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在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动荡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将粮食霸权视为自身实力的根基,与世界其他粮食大国展开激烈竞争。比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将俄罗斯视为全球粮食产业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国际场合无端谴责俄罗斯,甚至中国,指责俄破坏了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
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的粮食安全合作项目也百般阻挠,试图削弱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
但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如果只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拉小圈子,搞霸权,威逼恐吓,用美元霸权去收割别人的韭菜,那这样的大国,迟早会被大家从领导岗位上抛弃。更不能指望象川普这种信口谎言,胡编乱造,毫无信用的大国领导人治下,能搞出什么公平、包容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来!
而强大起来的中国,不管是从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出发,还是立足于自身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本身,都应去扛起这样的旗帜。比如像这次关税战一样,敢于和美国说不。
美式的援助和合作是有问题的,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但中国目前的方式行不行?有没有问题?我们同样需要理性思考!
客观来说,美国的粮食援助计划和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定的资源支持。但对发展中国家粮食体系的冲击是很大的。比如以粮食换政治选边站。美国在提供粮食援助的同时,要求受援国支持美国的外交决策和立场。例如美国发布的《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明确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接受美国粮食援助和农业技术援助,前提是要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些行动进行抵制。这是赤裸裸的!
此外,美国依靠其强大的农业科技和经济杠杆扰乱一些发展中农业大国的生产与市场。最典型的比如巴西、阿根廷,让别人的农业产业要完全依附于他而生存,我想定什么价格就定什么价格,什么时候想卡你脖子就卡你!
而对一些小国,明面上是援助,实际上是削弱这些国家粮食的生产能力,让他们为美国而生产美国需要的东西,让你的农业变得更脆弱,对美国的粮食依赖越来越强。比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对外援助和对外合作,也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二:一是只知道埋头苦干,但不善于宣传,我们在非洲在东南亚,在中亚等做了大量的援助性的工作,手把手的教,捐这个捐那个,但我们的专家不善于宣传,在国际上发声太少,大多在国内的新闻端,报纸端发声,这有啥用呢?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软科学性的战略专家太少,智库建设不足。我们不善于把这些案例进行包装和宣传。
常年奔走于东南亚国际合作的第一线,但我看到不同的场合,欧美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泰国等他们就很会讲,把一个个案例都能说出个花来,不停在地不同场合讲。所以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要重视小国智慧,别看一些小国,包括非洲的一些国家,这部分国家的精英层,大多有留美留欧等的教育经历,他们善于应用西方的逻辑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自媒体的发达,以及中外日益密切的交流,也让我们日益看到了美国纸老虎般的虚伪和虚霸。那么在斗争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美国的这些弱点。
我觉得理点是两个,一个是草台班子,一个是党派之争。虽然我在前面夸奖了美国的战略眼光,但这些年,这种战略眼光和定力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这主要是缘于特朗普、万厮这类的民粹主义的抬头和鲁莽。
加上党派之种,这种美式假民主,造成了战略上很难连续。很多承诺得不到落实,逐步就失去了信用和人心。我们需要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揭露和批判!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美国党派之争在全球粮食安全上的冲突。
美国共和党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国内项目,包括国内农业经济、粮食产业等领域,认为国际援助不应作为优先处理的事项。共和党执政时期,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向农民发放的补贴资金高于以往任何一届政府。如2019和2020年,美国农场超过40%的收入来自联邦政府补贴和救助。
而民主党在执政时期更加注重通过国际援助来提高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但此时,共和党议员经常在国际援助的预算上提出限制或减少支出的提案,从而阻碍执政党履行国际粮食援助承诺。
我们什么战略,我总结三个词,主动!包容!市场!
我们的内强,我不必多说,那么多中央1号文件,以及最近的农业强国规划,里面讲得非常详细了!
主动就是要积极地去做为,而不是跟随在后面重在参与。就如这次关税战一样。主动地去构建双边、多边、全球合作机制。这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一个个项目,一个个园区,而是更多的倡议,以及我在其它文章中提到的双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
前面说到了重视小国智慧。有些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舔西方吗?我们不要这样的价值观。这有一个问题。其一,西方的价值观也不全是错的,有其精华的部分,比如关注弱势群体,比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观点与看法等。
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也必须意识到,世界上,不管是黑的,白的,棕的人;不管是戴头巾的、男士穿裙子的;不管是霸道的,还是谦虚的;不管是有仇的,蜜月的。他们都将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搬不走,也不会消失。这就需要有一种包容。包容不是妥协,而是统战。更何况别人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呢?
这是强的根本。之乎则也再多,没有市场的强来配合,一切归零!美国为啥这么张扬,在于其粮商和农业科技企业在全球的强,在全球市场与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
全球约2万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受控于10家大型跨国公司,而美国以及它的同盟在其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虽说我们的中粮目前已跻身全球第二位,但孤军奋战,还要加大努力。其他国内大的农业企业更要努力!
美国拥有全球三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球90%的粮食在此交易,它们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在世界粮食定价主动权方面拥有特殊的话语权。
我们要做的肯定不是这一套,而是大家一起发展,一起获利。尤其粮食,这是个基础保障。不能等同于高科技产品来看待。一个粮食稳定安全的周边区域,乃至全球,对中国是福,对全世界同样是福。我们不能做美国这种短视行为。
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中的中国,我们饲粮和一些重要战略农产品对外极高的依赖度和脆弱性,也需要出海企业去破这个局,从市场与产业链的角度,给我们吃这个定心丸!关于这一点,我们另文再去详细分析。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和评论!
编者注:杨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中组部第21批援疆博士团专家成员。江苏省委组织部第13批科技镇长团专家成员。亚洲开发银行(ADB)、湄公学院(MI)、东亚智库网络NEAT、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AFSIS)粮食安全专家、减贫专家、生态农业专家、营养导向农业专家、农民合作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交媒体专家,长期从事国内外农业农村产业安全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农度众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