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资本“相爱相杀”,汇源再度激战大股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22:30 1

摘要:2025年8月,北京汇源发布公开信炮轰大股东出资逾期、临时股东会“黑箱操作”。针对诸暨文盛汇未按期履行8.5亿元投资义务,且已经逾期一年以上,北京汇源依据《重整投资协议》向法院提出合同纠纷诉讼。

过去两个月,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汇源”)与大股东之间的争斗不断升级。

2025年8月,北京汇源发布公开信炮轰大股东出资逾期、临时股东会“黑箱操作”。针对诸暨文盛汇未按期履行8.5亿元投资义务,且已经逾期一年以上,北京汇源依据《重整投资协议》向法院提出合同纠纷诉讼。

8月19日,《中华工商时报》刊登了一则《遗失声明》,称北京汇源不慎将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公章遗失,特此声明作废。五天后,北京汇源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公章、营业执照正、副本均由专人负责保管,从未发生遗失、失控等情况。

9月12日晚间,北京汇源官方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明确指出上海文盛、诸暨文盛汇提供虚假资料,违法私刻北京汇源公章,并以此申请撤销合同纠纷案等情况。声明中所盖公章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针对官方微信公众号账号,大股东也好几次想以法定代表人的方式抢回去,但没有成功。”一位接近北京汇源的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场争斗对北京汇源的日常经营影响巨大。上述《严正声明》中提及,“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出现大面积断货”。在拥有近35万粉丝的天猫汇源官方旗舰店里,目前所有商品已被清空。

“现在部分经销商也开始产生疑虑,不敢打钱了。”一位北京汇源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汇源果汁是家喻户晓的果汁品牌,曾一度辉煌,但在与各路资本“相爱相杀”三十年之后,它已经被同行甩在身后,消失在一些大型商超的货架上。

全产业链野心

2025年9月中旬,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密云区的汇源果汁密云工厂,从这里往北不到3公里,是汇源生态农业园区,占地面积为1.8万亩。

据附近村民介绍,汇源将环基地一圈的山、地都承包了,当地种植的胡萝卜是汇源胡萝卜汁的原料,同时还可做绿色休闲旅游。

这里可谓是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大农业帝国”梦想的缩影。

位于北京密云区的汇源果汁密云工厂。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 图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朱新礼出生于1952年,山东沂源人,曾担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1992年,朱新礼辞职下海,接手了沂源县当地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多年的县办水果罐头厂,这是汇源的起点。两年后,朱新礼认为要走出沂蒙山区,他将汇源总部带到北京顺义。

1997年,朱新礼以在当时看来属于天价的7000万元价位拿下了《新闻联播》后5秒广告席位,成就了其“果汁大王”的江湖地位。

在过去的报道中,朱新礼常自称“农民的儿子”。在他所写的诗《远方》中,将“营养大众、普惠三农”作为自己的梦想。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汇源是全国最早布局全产业链的品牌。根据汇源官网信息,汇源拥有汇源果汁、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三部分产业,其中在全国拥有140多个经营实体,并在全国十多个省份规划建设了二十余个农业产业园区。

“但最大的问题是,钱不够。”朱丹蓬说,“全产业链的投资巨大,往往一个项目的投入,十年都没有回报,而汇源还铺了这么多,步伐太快了。”

这或许就是汇源多次牵手资本的原因之一。

2001年,汇源与当时“股市第一庄”德隆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汇源”,德隆以5.1亿元现金出资,持股51%,汇源以核心资产出资,持股49%。双方的目标是百亿产业帝国。

合作一年后,汇源认为德隆未兑现增资承诺,非但没有投入新资金,反而开始向汇源拆借,双方矛盾爆发。

《中国企业家》在2005年专访朱新礼的报道称,当德隆开始频繁向汇源伸手借钱时候,利息高达15%-18%,比汇源主营产品的利润高出许多。一开始朱新礼比较轻松,但当借款额达到3.8亿元,朱新礼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2003年初,在经过多轮拉扯后,朱新礼提出了“对赌”:一星期的“死限”里,谁拿得来钱买下对方股权,谁就赢。离开上海的谈判桌回到北京,朱新礼找到顺义县委书记,在政府的帮助下,朱新礼胜出。

2004年,德隆系股票崩盘,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功败垂成的可口可乐收购案

2007年,汇源果汁登陆港交所,创下当年最大IPO规模纪录。当年,汇源果汁的营收为26.56亿元,净利润6.4亿元。

上市次年,可口可乐提出以179亿元收购汇源的计划。由于自身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可口可乐看重的更多是汇源的品牌、生产线、上游等资产。

为迎合收购条件,汇源果汁重整了组织构架。根据2008年财报内容,汇源果汁销售团队裁员三分之二,渠道体系几乎陷入瘫痪。但这场收购最终因违反反垄断法宣告失败。

这起失败的并购案就像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成为汇源的转折点。汇源试图重建销售团队,但原有渠道已被破坏,市场已被竞争对手瓜分。与此同时,为了扩张上游,汇源多年来投入巨资。

在企业顺境时,这些重资产是全产业链的基石。但面临逆境时,这部分业务对现金流造成极大压力。此后十年,汇源持续亏损。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蔡进锋认为,汇源在供应链端拥有从种植到生产加工的一体化能力,且在上游水果种植的布局上具有先发优势,上游建设可以保证产品差异化和供应链安全,但若缺失强大的渠道与品牌能力,仍然难以实现规模化商业成功。沙利文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投资与企业增长咨询公司。

2018年,因一笔42.82亿元违规借贷,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停牌。在停牌18个月后,根据港交所相关规则,汇源果汁于2021年1月被正式摘牌。

这让汇源融资渠道彻底切断。汇源集团负债最高达114亿元,多家银行和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朱新礼多次被列入失信名单。

2022年,汇源果汁核心子公司北京汇源重整计划获批,这是朱新礼打造的汇源体系中最值钱的资产,包括了汇源品牌名称、商标权、生产线、核心生产基地。

拯救北京汇源这一核心资产,被外界视作汇源的“弃车保帅”之举。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文盛”)作为重整投资人亮相。根据天眼查,上海文盛是一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1.42亿元,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为周智杰。

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中)一直有一个“大农业帝国”梦想。视觉中国 图

上海文盛登场

上海文盛搭建持股平台诸暨文盛汇,承诺以现金投资16亿元对北京汇源进行增资,这笔钱买下的是北京汇源的控股权(总股本的70%)。

根据当时的重整计划,北京汇源总负债规模约为80亿元,根据债权类型,债权人通过不同方式获得受偿,其中超过100万元的普通债权以债转股方式全额清偿,100万元以下小额普通债权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清偿。

上海文盛计划投入的16亿元中,90%以上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升级和强化,剩下的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和偿还小额债权。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北京汇源内部文件显示:这16亿元投资款应在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的三年时间里,分五期支付完成。但根据上述接近北京汇源人士提供的信息,这16亿元中,真正被使用的只有约1.2亿元,用于前期破产管理费用及小额债权上。

其余的钱,一部分逾期,一部分“趴账”。这位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据我了解,逾期支付投资款有8.5亿元,北京汇源先后催缴了12次,但都没有结果。已支付的7.5亿里,有6亿多虽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却全部由诸暨文盛汇实际管控。”

在当年上海文盛的重整计划中,除了16亿元的资金投入,还承诺将会为北京汇源设计证券化方案,力争三至五年内实现A股上市。

2022年,国中水务(600187.SH)作为接盘方出现。这是一家以污水处理和环保工程技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的实际控制人为“鹏欣系”掌门人姜照柏,他擅长资本运作,曾拥有鹏欣资源、国中水务、鹏都农牧、润中国际控股4家上市公司。

按照设计,在对北京汇源的收购中,上海文盛作为撮合者,快速找到了合适的出资方(国中水务),北京汇源可以通过国中水务再次回到资本市场。“当时北京汇源一些员工对此也是很看好的。”一位北京汇源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对于国中水务接盘的意图,南方周末记者以投资人身份向国中水务进行了解。国中水务证券部人士表示:“最初公司想重组,是想达到一个并表的过程。”

但从财务数据来看,这是一场典型的蛇吞象。2021年,北京汇源总营收为17亿元,国中水务总营收为3.12亿元,并亏损9058万元。而在收购计划发布时,国中水务的货币资金为2.19亿元。

从2022年开始,国中水务先后三次耗资9.3亿元受让上海文盛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份,以此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的股份。

“国中水务向诸暨文盛汇累计支付了9.3亿元,扣除给到汇源账户上的7.5亿元,剩余的1.8亿去哪儿了?”上述接近北京汇源的核心人士感到疑惑。他同样不解的是,2022年,为何国中水务不直接入股北京汇源,却要通过诸暨文盛汇走一圈?

接盘者撤退

2025年4月,国中水务宣布终止并购北京汇源。原因是上海文盛及其相关方卷入与粤民投的法律纠纷,导致上海文盛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权被冻结。

对于这一举动,国中水务证券部人士给出的理由是——“除了相关股权被冻结的问题,近期北京汇源与上海文盛双方之间有点争议,双方各说各的理。还是有风险,不排除后续走司法途径,需要统一意见。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决。”

国中水务对这场合作的定义是财务投资,并强调没有收购成功就不能算公司的主营。前期持有的股份,还是算作公司的财务投资收益。

根据公司给出的公告数据,按持股比例计算,2023年、2024年,国中水务通过诸暨文盛汇间接持有北京汇源确认的投资收益为0.83亿元、0.72亿元。虽然都超过了当年国中水务的归母净利润,但9.3亿元的投资何时能回本,这是一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从股权关系来看,国中水务与上海文盛没有任何关系。而据天眼查,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上海鹏文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被以姜照柏为实控人的上海鹏欣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文盛共同持有。

同样根据天眼查,成立于2021年的上海鹏文欣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由上海文盛与鹏欣环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后者的实控人同样是姜照柏。

这意味着,国中水务的实控人与上海文盛很早就已经有了比较紧密的合作。

在国中水务宣布收购终止后,北京汇源与大股东上海文盛的矛盾开始升级。

据天眼查,2025年8月20日,北京汇源发生人事变更,原董事长鞠新艳退出。在2020年《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中,朱新礼谢幕,接任者为鞠新艳。她是汇源的老臣,最早担任朱新礼的秘书。

此前的8月15日,担任北京汇源董事长的鞠新艳起诉北京汇源,要求法院确认公司某项决议的效力。这一罕见的董事长“自我诉讼”,被外界看作是在挑战大股东。“鞠新艳很快就被上海文盛罢免了。”上述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北京汇源新董事长为上海文盛董事长周智杰。公司法定代表人也从咸晓芳变更为王清汉。北京汇源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王清汉为诸暨文盛汇指派人员。

一位长期从事并购业务的律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如果大股东非常不积极地为公司维护权利,或大股东没有及时出资等问题,小股东是有权利代表诉讼的。诉讼可以由小股东提出,但是法律后果、结果由公司来承担。”

对此,上述接近北京汇源的核心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已经有中小股东起诉了。”

南方周末记者拨打了上海文盛董事长周智杰的电话,对方表示相关问题可联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姜涛,但后者电话未能接通。在多次拨打上海文盛及诸暨文盛汇的电话后,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我们有需要会联系你”。截止发稿,仍未收到回电。

汇源何去何从

2020年,朱新礼父女退出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北京汇源重整后,公司的前五大股东中没有朱新礼及汇源高管的名字。

但近年来,七十多岁的朱新礼开始现身于汇源相关的活动上。2024年3月,朱新礼曾以汇源果汁创始人、汇源集团董事长身份出席相关活动。2025年5月,汇源曾发布《关于网络谣言的严正声明》中提及,多家媒体发布的针对汇源果汁的唱衰及不实言论,严重伤害了朱新礼先生的个人情感及名誉。

汇源果汁曾经布满大型商超,但现在已经难觅踪影,而是加强了线上渠道的投入。视觉中国 图

根据国中水务公告,2024 年,北京汇源的营业收入为 24.75 亿元,较 2023 年下降 9.85%,净利润3.44 亿元,较2023 年下降18.90%。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汇源目前属于行业的腰部品牌,原有的根基还在,但近几年呈下滑趋势,市场份额与体量和头部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

林岳认为,近年来,汇源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渠道的问题。渠道管理上比较粗放,没有很好地管控窜货问题,现有终端几乎没有优势,特别在大型商超很难见到汇源的踪影。产品竞争力、利润空间、渠道费用都没法支持到位,很难与头部品牌抗衡。

“汇源的确加强了线上渠道的投入,抖音也曾经火了一阵。但饮料品牌在渠道方面短期内是无法摆脱线下渠道的,线下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林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蔡进锋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纯果汁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367亿元,约占整体果汁市场的23%。其中,汇源在中高浓度果汁以及NFC纯果汁市场中仍占据相对领先地位。

中国软饮料行业2024年的整体规模为1.21万亿元人民币。换言之,纯果汁市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条赛道。

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

责编 顾策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