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成都地铁里一段小伙深情表白同性的视频火了,引得大家议论纷纷,可谁能想到,这背后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只为博眼球吸流量的闹剧。
2025年成都地铁里一段小伙深情表白同性的视频火了,引得大家议论纷纷,可谁能想到,这背后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只为博眼球吸流量的闹剧。
这事儿不禁让人大跌眼镜,更是踩了法律的红线,可是他咋想的,要这么做?
就在2025年4月10日,公安局一纸通报,算是给这事儿定了性,视频里的主角郭某,还有负责拍摄的杨某,都因为公共场合闹事被采取了强制措施。
警察初步调查发现,这位在视频里看起来对男生情有独钟的郭某,现实中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他之前可是有过交往4年的女朋友,视频里那些搭讪、表白的情节,大多是他瞎编的,至于他图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流量,为了钱。
郭某是湖北人,以前在北京搞过文化策划,有点运营经验,2025年初他来到成都,手头有点紧,就琢磨着搞自媒体挣点钱。
他找到了朋友杨某搭伙,杨某负责拍,他负责出镜和策划,一开始他们在咖啡馆、健身房试水,效果平平。
后来郭某脑筋一转,搬到了人流量巨大的成都地铁5号线、6号线车厢里,觉得这样更刺激,更能吸引眼球。
在看守所里,郭某也对记者坦白,他觉得自己选的这个赛道挺新颖,会让人觉得搞笑,能快速博眼球。
他还提到2月末他拍的一条地铁视频播放量居然达到了600万,这让他尝到了甜头,于是决定大力复制这种模式。
据统计他搞的这些视频,在各个平台总播放量竟然超过了9000万次,面对警察讯问,郭、杨二人对自己为了博取流量的寻衅滋事行为,供认不讳。
再回顾下那些视频,从2025年2月下旬开始,郭某的账号陆续发布了50多条视频,视频里他通常戴着鸭舌帽,架副眼镜,在地铁车厢里寻觅目标。
然后就上去搭讪年轻男性或者情侣,他的台词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我喜欢男的,刚和前男友分手、能不能借肩膀靠一会儿,甚至还问人家能不能外套卖给自己。
有时还会随机求拥抱,整个过程由杨某在一旁偷偷录下来,为了让戏更真,郭某还在自己的账号简介里写着十年北漂,定居成都。
还特地强调视频内容中的男女都是经过本人同意后发布,他还开了两个粉丝群,说关注就能进群,大家可众筹思路,我来实现。
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评论区也确实有网友半信半疑:博主是认真的还是在演戏,现在看来,这全是演技。
他所谓的创新赛道,不过是把地铁当成了自家秀场,把陌生乘客当成了免费演员。
这场闹剧郭某是爽了,流量是有了,可被他选中的乘客们却遭了殃,大部分被搭讪的人,都是一脸蒙的路人。
有些人可能当场知道他在拍视频,但压根不知道这视频会被配上这种劲爆话题发到网上,更别提什么同意发布了。
一位姓李的年轻小伙就告诉记者,他今年3月份和女朋友坐地铁时被郭某搭讪,当时完全不知道被拍了,直到4月初看到视频才恍然大悟,气得不行。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都被打扰了,联系郭某要求删视频,结果发现郭某已经被抓了,郭某自己也承认,确实有被拍得人找过他要求删除,他一般会照做。
郭某的行为看着好像只是开个玩笑,但实际上已经越界了,他以骚扰陌生人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在地铁这种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制造混乱。
不仅如此还通过网络大肆传播来吸引眼球甚至牟利,这就不是小事了,警方的定性是寻衅滋事,这在法律上不是小事,因为它实实在在破坏了公共秩序。
流量固然诱人,但绝不能以牺牲他人权益、扰乱公共秩序为代价。
这种为了虚拟世界的点赞和关注,不惜在现实世界里给人添堵,甚至造成伤害的做法,不仅消耗了社会信任,最终也让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男子被捕后,网上也是议论声一片。
“真服了这男的,为了火啥都敢干!地铁表白男的,还搞假的,缺德不缺德啊? 这下好了,流量是有了,牢饭也来了,真是活该!”
“那些说他“有才”的网友也别洗了,这明明是违法!”
“地铁是公共场合,不是他家秀场,可怜那些被拍得路人,莫名其妙被骚扰,还要被放到网上去,想想就生气。”
看得出来,网友们还是挺理智的。
结语
郭某的闹剧是恶意地利用公共空间制造噱头博流量,迅速起号涨粉,但却伤害到他人。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流量绝不是可以随意践踏法律和道德的通行证,公共场所也不是某些人哗众取宠、恣意妄为的秀场。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别成为别人嘴里的八卦谈资了。
信息来源:
环球网 ,2025-04-11,地铁内拍视频“表白同性”骚扰陌生人?成都警方通报
海报新闻 ,2025-04-11,成都地铁内“表白同性”骚扰陌生人:两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来源:爱下棋的围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