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新闻发布会召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7:10 1

摘要:9月17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区公安机关开展“净网”“护网”等专项行动有关举措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政委忻海、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支队支队长蔡鸣远、大数据侦查支队支队长卢宏出席发布会并答记

9月17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区公安机关开展“净网”“护网”等专项行动有关举措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政委忻海、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支队支队长蔡鸣远、大数据侦查支队支队长卢宏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2025年全区“净网”“护网”等专项行动情况

严打网络违法犯罪

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全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专项行动,聚焦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等突出问题,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严厉打击利用网络编造传播涉警情、灾情、疫情、险情等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主要实施者,以及借社会热点事件造谣传谣实施“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博取眼球的网红、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以及幕后操纵的MCN(多频道网络)机构等推手,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共发现网络谣言线索2029条,查处网络谣言案(事)件1400余起,关停违法违规账号71个。其中,侦办刑事案件8起,对8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办理行政案件160起,行政处罚161人;对违法情节较轻微的1300余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强化安全监管保护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全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护网”系列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强化与网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等综合治理举措,监督、检查、指导重点行业单位、互联网企业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重大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区三级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累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3653次,发现整改漏洞隐患4804个,办理行政案件421起,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158份,下发公安风险提示函2118份,有力保障了全区网络和数据安全。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全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牢牢把握“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宣传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不断拓宽线上宣传覆盖面,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广泛利用公众媒体和公安自媒体,制作发布网络安全宣传短视频、音频、图解、微动漫等各类新媒体作品,全面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持续提升线下宣传影响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会同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网络安全进商圈、进车站、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网络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活动中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接受群众咨询7.8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谣言具有什么特点、存在什么危害?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网民应该如何避免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

网络谣言除了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迷惑性强、形式多样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一些新特点:一是搭蹭社会热点。造谣者在特殊背景下针对特定主题造谣,或对真实突发案(事)件二次加工,或虚构触及公共安全等敏感话题的事件,以增加谣言的迷惑性和传播力,制造恐慌气氛。二是借助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传播。短视频用户规模大、制作门槛低,造谣者通过视频嫁接、特效等技术呈现虚假场景,添加煽动性文字,且短视频的再编辑功能带来更显著的聚合效应,使其成为网络谣言的主要滋生地。三是利用AI工具批量造谣。AI工具的普及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被利用来实施自动化抓取素材、定制化生成文本和视频,以实现批量化生产网络谣言的目的。四是挑动对立情绪博取眼球。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网民心理失衡的心态,编造敏感谣言,歪曲解读民生政策、利用突发性事件污化管理部门、炮制谣言唱衰经济等,煽动对立情绪,抹黑政府形象。

因此,网络谣言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损害,也可能会对公民个人、企业权益造成侵害,同时会对网络环境造成污染。有侵害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

所以,广大网民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保持理性,拒绝跟风,看到信息时要冷静思考,不被情绪左右,避免盲目转发;注意核实信息来源,查看是否来自官方媒体、政府官网等权威渠道,不相信非正规平台的小道消息;认真观察信息细节,警惕信息中的漏洞,特别要对包含绝对化表述、逻辑矛盾的信息提高紧惕,不误解误读。

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多一分理性甄别,少一分盲目跟风,多一分耐心求证,少一分冲动转发,用冷静态度破除谣言疑惑,用严谨行动守护网络清朗。

公安机关作为网络安全的监管部门,在网络和数据安全方面是如何开展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的?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承担着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和保卫的职责使命,以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保护三项制度为基础,深入推动“护网”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强化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措施,坚持网络生态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全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和水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压紧压实网络运营者主体责任。采取“线上巡查、线下核查”的方式,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运营者的安全防护状态,对未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约谈、责令整改、警告、罚款等执法活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全面消除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坚持重点时间、重点活动、重点部位、重点问题相结合,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及时发现、防范、化解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隐患。三是不断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依托自治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实施网络安全实时监测、信息共享、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指导重点单位制定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处置网络和数据安全突发事件,有效防范抵御网络攻击、病毒木马传播、安全隐患漏洞等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和威胁。四是持续推动网络生态综合治理。坚持“以治促管”,会同职能部门持续开展网站平台综合治理和行政监管,指导督促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全完善信息审核制度,及时封堵漏洞隐患,同时加强国际联网用户备案、上网营业场所信息安全审核和评估工作,不断净化网络生态,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供稿单位:内蒙古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 图片:张艳杰

编 辑:樊 琨 姜向锋

校 对:魏汉中 戴紫君

来源:平安内蒙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