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逆袭的五大真相:为什么车企集体“弃插混投增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12:46 4

摘要:插混技术需要融合发动机直驱、多档变速箱、电机协同控制等复杂系统,研发成本动辄数十亿,还要燃油车生产资质,直接把新势力挡在门外 。反观增程式,砍掉变速箱和直驱结构,发动机仅作为“充电宝”,技术门槛低到连跨界造车的华为、理想都能快速量产 。

插混技术需要融合发动机直驱、多档变速箱、电机协同控制等复杂系统,研发成本动辄数十亿,还要燃油车生产资质,直接把新势力挡在门外 。反观增程式,砍掉变速箱和直驱结构,发动机仅作为“充电宝”,技术门槛低到连跨界造车的华为、理想都能快速量产 。

车企算盘:与其烧钱攻克插混专利壁垒,不如用增程快速抢占市场。理想L9、问界M7的成功,证明消费者根本不在乎技术是否“先进”,只关心体验是否“够爽” 。

插混的核心成本在变速箱——比亚迪的3档DHT、长城的2档DHT,单套成本比增程器贵40%,还要分摊巨额研发费用 。增程式省掉变速箱,省下的钱全堆在冰箱彩电大沙发上,还能塞更大电池。理想L9标配五块屏+双8155芯片,问界M5搭载华为ADS 3.0智驾,这些才是消费者下单的关键 。

残酷现实:插混省油但用户无感,增程用“冰箱彩电”直接戳中中产家庭G点 。

增程式全程电机驱动,驾驶平顺性无限接近纯电车,完美解决插混发动机启停时的抖动和噪音 。200公里纯电续航覆盖日常通勤,长途加油5分钟比充电1小时更符合国人习惯。反观插混车主,既要操心充电桩,又要忍受发动机介入时的“精神分裂” 。

数据打脸:2024年增程式销量同比暴涨78.7%,90%用户表示“加油比充电更省心” 。

政策要求插混车必须用燃油车资质生产,而增程式只需新能源资质,新势力轻松入场 。加上绿牌、免购置税等红利,车企果断选择增程规避风险。就连大众都低头,用EA888发动机改造成增程器,2026年推增程车型 。

行业潜规则:当比亚迪为DM-i加第四个档位时,华为和理想早已看透——政策红利比技术参数更值钱 。

早期增程被诟病高速油耗高,但新一代技术已逆袭:理想米勒循环增程器热效率44.5%,亏电油耗5.68L/100km,与插混差距缩至0.3L 。氢燃料增程、智能热管理等技术加持下,增程正在打破场景局限。反观插混,多档DHT带来的故障率和成本,反而成了拖累 。

终极预言:当电池成本再降30%,增程将彻底吞掉插混市场——毕竟没人会拒绝“加油的纯电车” 。

插混与增程的战争,本质是“工程师思维”与“用户思维”的较量。车企集体转向增程,不是因为技术更先进,而是深刻理解了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技术参数不重要,开得爽、坐得舒服、加油方便才是王道。这场逆袭背后,藏着新能源时代最赤裸的生存法则——活下去的,永远是最懂用户的那个 。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