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罗永浩吐槽吃西贝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接着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下场硬刚,说按规定没一道是预制菜,还要起诉罗永浩。
最近西贝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都刷到了。
先是罗永浩吐槽吃西贝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接着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下场硬刚,说按规定没一道是预制菜,还要起诉罗永浩。
结果越闹越大,西贝近400家门店遇冷,生意惨淡,最后西贝还是发了致歉信。
这一连串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这事儿背后,可不光是西贝一家的问题,还牵扯着整个中国餐饮行业的大趋势。
咱先说说餐饮工业化这事儿。其实早几十年前,钱学森就预言过,烹饪工业化可能会引发产业革命。
说中餐标准化、产业化说不定能像西欧工业革命那样,用机器代替手工,但咱中餐一开始搞标准化,还是跟西方学的。
上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肯德基进中国,可不光带来了汉堡炸鸡,更像个 “启蒙老师”,让咱知道了餐饮还能这么干。
以前咱中餐馆子啥样?那真是全看厨师手艺,“盐少许、油适量”,没个准头,换个厨师口味就变了。
采购也乱,食材质量时好时坏,成本还不稳定,管理更是没个系统。
可麦当劳、肯德基不一样,设备操作简单,员工培训几天就能上岗,采购量大还能控制成本,还帮着咱国内培养了不少供应商,像圣农就是这么起来的。
它们带来的那些种植、养殖、冷链技术,也为咱中餐标准化打了基础。
后来就有不少中餐企业学它们。1997年真功夫搞了 “中式快餐标准化”,弄了个电脑程控蒸汽柜,不用依赖厨师也能做出稳定的蒸菜。
要说最早大规模工业化的中餐品类,那得是火锅,锅底统一送,食材在中央厨房提前处理好,小肥羊、海底捞就是靠这成了行业巨头。
再到后来,眉州东坡、西贝这些企业也用上了中央厨房,食材统一加工成半成品,门店加热一下就能上桌,又快又稳定,还降低了对后厨的要求。
而且餐饮工业化也不是没好处。就像日本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研究冷冻米饭,冷冻能不让细菌繁殖,还能保留营养,做盖饭、炒饭还更美味。
中央厨房按统一标准加工,既能保证味道一致,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
再说营养,合理用食品添加剂还能提升营养,比如碘盐、铁强化酱油,预制菜在蛋白质、碳水这些主要营养成分的保存上也不错。
中国农业大学的朱毅教授就说,肉类加热后蛋白质流失不超过5%。所以不管咱接不接受,餐饮工业化、标准化这趋势是挡不住了。
那西贝为啥栽了跟头?根本不是预制菜的问题,是公关没做好。
罗永浩吐槽完,贾国龙直接硬刚,说没预制菜,还要起诉,结果媒体去门店直播,拍到了袋装冷冻鱼、鸡汤,网友更质疑了。
后来贾国龙说自己应对错了,要向胖东来学习,可又说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把罗永浩又惹毛了,最后没办法才发致歉信。
西贝也算是个老牌餐饮企业了,1988年成立,从西北特色馆子做到现在近400家门店,覆盖62个城市,还上榜过胡润中国餐饮品牌TOP100。
可就因为这事儿,日营业额掉了上百万。其实消费者也不是反对预制菜,罗永浩都说不反对,关键是西贝没跟消费者说清楚,还用了贵价格。
就像胖东来,卖临期食品都会明明白白公示,消费者反而信任。
现在这时代,信息这么透明,消费者也越来越懂行,企业和消费者早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了,得靠信任。
西贝在致歉信里也说了,生产工艺没达到顾客期望,还提了改进措施。
希望西贝这次是真吸取教训,以后把产品、供应链这些都公开透明,让大家吃得明白,别再因为沟通问题栽跟头了。
毕竟餐饮工业化是大趋势,企业只要把信任这关做好,消费者也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